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

如题所述

白茅根,因其叶子形状如长矛,所以人们称之为“矛”;它的花和根是白颜色的,所以被称为“白茅根”。白茅根的芽、花、根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尤其它的根是用来治疗各种出血症的良药。
白茅根又名茅根、地管、茹根、蓝根等,是野外随处可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茎,
属于止血药。春秋二季采挖,晒干,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切段生用或炒炭用。

白茅根是广东民间春夏间常用以入汤羹的药食兼备之品,其性寒味甘,入肺、胃、小肠经,为利水渗湿之物,具有凉血、清热、利尿的效用。
春天气温渐暖,人若调适不当、休息不好、压力过大等,很容易“上火”。而此时,正是白茅根旺长之季,路旁、山坡、草地上皆可见。中医认为,白茅根性甘寒,入肺胃二经,有清火生津,凉血止血等功效。因此不妨采些新鲜茅根来煎水当茶喝。
据《本草纲目》记载,白茅根对除口臭、解酒毒、降血压有良好的效果。
白茅根的功效
功效主治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
《本经》:'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
《别录》:'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
《日华子本草》:'主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沥。'
《滇南本草》:'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妇人崩漏下血。'
《纲目》:'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疸,解酒毒。'
《本经逢原》:'治胃反上气,五淋疼热及痘疮干紫不起。'
《动植物民间药》:'治脚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