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获得一些简单的数学初步知识技能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Kqpnn2jvFeSfUe7kFLWvTg

 提取码: g6va

《巧虎数学大闯关&九九乘法组》

 

目录:

九九乘法歌

数学小高手1-倍数的秘密

数学小高手2-99乘法大发现

数学小高手3-生活中的乘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23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是对幼儿数学学习的要求,也是幼儿园实施数学教育的依据。目标的确立可以明示教育活动的方向,引导教育活动的设计,确立教育活动的评价依据等,因此,在数学教育中,目标的确立十分重要
第2个回答  2019-10-17
(1)引导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以表示形状的词语描述事物
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引导宝宝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物形象性和趣味性。
举例子,在和孩子参观动物园时,家长可以和他讨论看到的动物的形状,鼓励他产生联想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如“熊猫的肚子圆鼓鼓,全身好像是由多个圆形组成”、“鹦鹉的小嘴巴是钩状形”等。
与孩子交谈时,家长可适当地运用一些有关形状的词语来描述事物,比如圆形的杯子、方形的桌子等。而在给孩子读书讲故事时,可以适当引导他思考,比如看到奥运会场馆时,可以问他为什么这个场馆叫鸟巢。

(2)引导感知数学的用处,以及引导关注关于数的信息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用上数学,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去感知和体会,使他有兴趣去关注身边关于数的信息,并体会各种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举例子,平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同找寻生活中用数字做标识的事物,比如日历表、手表、商品价格标签等,最好还能够引导孩子了解其中数字所代表的含义,比如日历表的数字代表年月日,手表的数字代表时分秒,商品价格标签代表价钱等。
之后还可以引导孩子使用数学进行一些简单推理,比如知道今天是周五,明天爸妈就可以放假;今天是周日,明天爸妈就要上班。
(3)引导发现秩序美,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生活中不乏因一定规律而排列的事物之美,家长应引导孩子体会这其中的秩序和美,并且还可以激励他尝试自行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举例子,平时和孩子逛超市排队结账时,告诉他人多时要按先后顺序排队才公平,这样的话队形还会整齐有序。家长还可以利用生活中具有排序图案的工具,比如条纹衣服、按颜色间隔排列的瓷砖等,鼓励他发现其中的规律美。
之后家长还应当鼓励孩子利用画笔纸张等,尝试去设计有规律的图案,还可以画出不同大小的火柴人,然后按照大小不同去排序。
最后,还可以引导孩子体会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排列的,比如一年十二个月按照一月到十二月的顺序排列,一年四季要按照春夏秋冬轮回等等。
(4)鼓励发现、解决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
若能让孩子切身体会到数学的用处,那么他学数学的兴趣一定会倍增。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发现并解决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

举例子,家长在和孩子玩拍球游戏的时候,可以通过让他去数你们各自拍了多少下,并以此确定名词,其他游戏也可以像这样进行。再比如亲朋好友间结伴出外旅游时,让孩子去统计选择去不同地方的人数,并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决定。
理解数量关系
《指南》所提出的第二个目标是: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家长们且别以为这一块很难,其实所涉及的数学问题是很简单,用作启蒙是很有效果的。
1.细化目标
(1)3-4岁
针对3-4岁的孩子主要有4个目标。首先是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其次是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再者要能手口一致地数出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按数取物;最后是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
(2)4-5岁
针对此年龄段也有4个目标。首先是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长短、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描述;其次是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再者是能通过实操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即简单的加减);最后要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3)5-6岁
而这一年龄段,要求会再高一些。首先是要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比如这支笔比另一支笔长,但如果跟别的笔比较就不一定了;其次是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去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比如拿取和合并;再者要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最后最好能用简单的图表来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实践建议
对于完全没有数学概念的孩子而言,数学对他们来说就是抽象概念。日常生活中,家长的引导应从具体的实例出发,引导孩子从实际案例中逐步接触数学,初步形成数学思维,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激进。
(1)引导感知和理解“量”
一开始,孩子对于“量”的概念还有所抽象,家长要做的是结合实际案例,适当引导孩子去感知和理解事物的“量”。
举例子,家长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例子,引导孩子感知其大小、多少、高矮、粗细等量的特征,指引他学会使用此类词语。同时还可以让他理解“量”是相对的,比如这个苹果那个苹果大,但比另一个苹果小。

如果平时遇到需要收拾玩具时,可以让孩子按照玩具的大小按顺序分类整理,诸如此类的物品都可以这样操作哦。
(2)指导区别物体的多少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指导孩子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举例子,鼓励孩子在一对一配对的过程中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如每天吃饭前,在餐桌上摆放好碗后,让孩子给每个碗配上一个勺子或两根筷子,让他尝试去发现三者之间的不同。
进阶之后,还可以鼓励孩子通过简单的数数去比较两样东西的多少。如数数家里买了多少个苹果和梨子,并判断二者谁多。
(3)利用实际情景,建立数学概念
家长应多利用生活中或游戏中的实际情景,引导孩子理解数学概念,不要放过任何可以和孩子一起手口一致对物体进行数数的机会,让他能够得出所数物品的总数。
通过重复点数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清楚物体的总数并不会因为排列顺序、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比如数衣服上的纽扣,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结果都一样。另外,家长还可以提供孩子“按数取物”的机会,比如叫他拿多少个玩具和爸妈分享。

(4)通过实物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可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孩子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办法去解决问题。此实践建议属于进阶方式,家长切不可激进,慢慢来才行。
举例子,比如要把5个苹果分给爸爸妈妈,让孩子思考应如何分才公平;又或者家里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自己共5个人,但只有3个苹果,该如何解决。而如果和孩子逛超市买了很少东西,需要结账时,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到计算和付款的过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