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年来汽车产业市场行为

主要包括价格行为,产品策略,广告策略,并购重组行为

由于我国汽车工业绝大多数的产品门类都具有寡头市场的特征,这就决定了我国汽车企业市场行为的总体特征是“弱竞争性”而不是“强竞争性”。在定价方面,国内汽车企业较少以价格这样一个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竞争手段来抢占市场。尽管汽车销售并不景气、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与我国国民经济所处的阶段不相称,但寡头市场中的汽车企业并不轻言降价,即使汽车企业利润很高、降价空间很大。由于是寡头型的市场结构,即使有一些小企业采取降价行为,寡头企业也并不理睬,如吉利微型车降价销售就没有引发夏利汽车的降价行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政府对汽车产品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汽车产品仍然存在价格约束,这也使得企业不能随便进行价格竞争,更多的却是在价格政策方面的相互“合作”,即你也不降价,我也不降价,大家都不降价。在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结构调整方面,寡头市场中的汽车企业多年来并不热衷于开发新产品,以至于我国汽车产品品种不齐全、性能较差、外观缺乏吸引力,而且政府对相互进入的限制也制约了企业间的产品竞争,这看起来象是企业“恪守本分”。当然由于入世预期的刺激,我国汽车企业特别是轿车企业于1999年明显加快了开发步伐,新的品种不断涌现。在进入和退出方面,存在进入限制和目录管理,新的竞争者不能进入,现有的企业也采取“井水不犯河水”的“合作”态度,并不轻易进入对方的产品领域。汽车企业的退出很少见,一方面因为国有企业退出存在体制障碍,另一方面由于汽车特别是轿车处于快速成长前夜,企业的退出意愿不强。
  因此,从市场行为来看,企业在价格、新品种开发与结构调整、进入与退出等方面有着较强的合作行为和较弱的竞争行为,这种合作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出于企业自愿,而是建立在政府的行政规制基础上的。当然,加入wto、外资和地方及民营企业的设法迂回进入开始引发非合作性行为,但目前,政府主导的合作性行为仍然占主流。可以认为,我国汽车产业组织是建立在政府规制基础上的合作性、封闭性的寡头市场。
  但农用车市场是一个例外。农用车企业不但新品种的开发行为很强,如轴传动三轮车和四轮车的增长就很迅速,而且已经开始迂回进入非农用车领域,向轻型车、自卸车、清洁车方向进军,1999年北汽福田公司生产的轻型载货车产量就超过6.5万辆。农用车的价格竞争也很频繁,1999年平均每辆车价格下降500元,其中四轮下降2000—3000元。
  我国汽车工业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特征,决定了其市场绩效是“偏袒”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的。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汽车价格高、品种少、质量低,潜在需求量得不到实现。除农用车等少数产品以外,我国汽车产品价格总体上还是处于高位,产品价格下降不明显,特别是轿车价格较高。我国汽车产品的品种非常单调,根本无法给潜在的消费者提供可接受的选择,产品质量更是同国外有相当大的差距。价格在高位上运行,品种、质量得不到满足,又反过来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快速上升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所以,一方面是消费者的需求量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是生产者不能实现规模经济。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企业和政府从汽车生产的寡头结构中能获得更高的回报,企业缺乏足够的走规模经济之路的压力。《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0》以各产品门类的主要企业为样本,列出了相应的工业资金利税率。在所列出的企业中,工业资金利率小于零的企业大部分是产量只有数百辆甚至数十辆的企业,其中还有一些是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在外地的合作企业,对分析市场绩效不具备实质意义,因此,我们主要考察利税率大于20%、大于10%、大于5%的企业占样本数量的比例。结果表明,寡头结构越显著的产品门类具有越高的利税率,特别是轿车门类的利税率最高,实际情况验证了寡头结构是“偏袒”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这样一个判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29
2005-2010年汽车产业相关政策及其影响分析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产业通过与跨国汽车公司合资合作,引进了资金、技术、管理和车型,促进了汽车产业发展,满足了国内市场需要。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对国外依赖性很强。在增长最快的轿车领域,目前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不足三成,大多是中低档车。国产轿车的核心部件和平台技术,大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许多关键零部件还需要大量进口。

  汽车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高昂的研发费用需要通过全球市场来分摊。跨国汽车巨头在全球范围内纷纷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而我国汽车企业包括合资企业,其产品基本是在国内销售。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产生一家本土跨国汽车公司。

  我国汽车产业在品牌知名度、国际竞争力、产业集中度、汽车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与欧美、日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目前汽车销量的增长是一种结构性增长,主要表现为受政策刺激的微型客车和经济型轿车增长较快,中高排量乘用车市场增长率和市场份额则下降较大,商用车销量也在下降。一些汽车厂家虽然销量小幅增长,但销售收入和利润并未同步增长,甚至出现下降。

  2009年我国新车销量在数量上有可能超过美国,但在销售金额上与美国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销售的乘用车平均单价不到10万元人民币,而美国接近2.5万美元,占美国汽车销量18%的商用车平均单价更是高达10万美元。若我国车市增长继续表现为价格低廉的微型客车和经济型轿车上,汽车单价水平将进一步拉低,继续影响行业利润率。由此可见,即使今年我国新车销量超过美国,也仅仅是数量的超越而不是质量的超越。

  本报告从汽车产业政策角度研究了2005年以来对我国汽车市场影响较大的各种政策、规定、标准、意见、规划等,为汽车企业把握我国汽车产业相关政策走向从而洞悉市场先机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

【目录】
第一章 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相关政策解读
 第一节 汽车产业主要政策
  1. 《汽车产业振兴规划》
   1.1 政策背景
   1.2 政策解读
   1.3 受益地区与企业
   1.4 受益车型
   1.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2. 新能源汽车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支持政策》、补贴政策等)
   2.1 政策背景
   2.2 政策解读
   2.3 受益地区与企业
   2.4 受益车型
   2.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3. 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
   3.1 政策背景
   3.2 政策解读
   3.3 受益地区与企业
   3.4 受益车型
   3.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4. 汽车下乡相关政策(《汽车摩托车下乡实施方案》、以旧换新变为直补政策等)
   4.1 汽车下乡销售渠道的搭建
   4.2 汽车下乡营销方式的选择
   4.3 汽车下乡物流配送系统的建设
   4.4 汽车下乡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
   4.5 汽车下乡为我国民族汽车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4.6 汽车下乡主要的受益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分析
  5. 汽车零部件行业政策(再制造、回收利用等)
   5.1 政策背景
   5.2 政策解读
   5.3 受益地区与企业
   5.4 受益车型
   5.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 汽车进出口贸易政策
  1. 国务院“三管齐下”促进汽车进出口
   1.1 政策背景
   1.2 政策解读
   1.3 受益地区与企业
   1.4 受益车型
   1.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2. 商务部出台八项促进汽车出口措施
   2.1 政策背景
   2.2 政策解读
   2.3 受益地区与企业
   2.4 受益车型
   2.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3. 汽车关税政策
   1.1 政策背景
   1.2 政策解读
   1.3 受益地区与企业
   1.4 受益车型
   1.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汽车消费相关政策分析
  1. 购置税改革
   1.1 政策背景
   1.2 政策解读
   1.3 受益地区与企业
   1.4 受益车型
   1.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2. 燃油税改革政策
   2.1 政策背景
   2.2 政策解读
   2.3 受益地区与企业
   2.4 受益车型
   2.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3. 取消不合理收费及地方保护措施
   3.1 政策背景
   3.2 政策解读
   3.3 受益地区与企业
   3.4 受益车型
   3.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4. 涡轮增压
   4.1 政策背景
   4.2 政策解读
   4.3 受益地区与企业
   4.4 受益车型
   4.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第二章 2009年汽车行业区域政策发展研究
 第一节 京津地区
  1. 北京机动车“排污费风波”分析
   1.1 政策背景
   1.2 政策解读
   1.3 受益地区与企业
   1.4 受益车型
   1.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2. 北京五环路内全面禁行“黄标车”
   2.1 政策背景
   2.2 政策解读
   2.3 受益地区与企业
   2.4 受益车型
   2.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3. 北京改革交强险出单机制堵塞车船税缴纳漏洞
   3.1 政策背景
   3.2 政策解读
   3.3 受益地区与企业
   3.4 受益车型
   3.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4. 天津出租汽车准入标准实施排量最小1.3升
   4.1 政策背景
   4.2 政策解读
   4.3 受益地区与企业
   4.4 受益车型
   4.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 沪宁杭地区
  1. 上海新车提前在2009年实施“国四”标准
   1.1 政策背景
   1.2 政策解读
   1.3 受益地区与企业
   1.4 受益车型
   1.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2. 南京2010年限行黄标车环保标志宁沪杭已互认
   2.1 政策背景
   2.2 政策解读
   2.3 受益地区与企业
   2.4 受益车型
   2.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3. 南京轻型汽车排污低于国Ⅲ排放标准将禁止上牌
   3.1 政策背景
   3.2 政策解读
   3.3 受益地区与企业
   3.4 受益车型
   3.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4. 杭州推广汽车环保标志限制高污染车辆
   4.1 政策背景
   4.2 政策解读
   4.3 受益地区与企业
   4.4 受益车型
   4.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其他地区
  1. 安徽出台积极措施将重点扶持汽车工业
   1.1 政策背景
   1.2 政策解读
   1.3 受益地区与企业
   1.4 受益车型
   1.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2. 成都5月起新车不达国Ⅲ标准不能上牌
   2.1 政策背景
   2.2 政策解读
   2.3 受益地区与企业
   2.4 受益车型
   2.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3. 广东7月起全省新车将执行国Ⅲ标准
   3.1 政策背景
   3.2 政策解读
   3.3 受益地区与企业
   3.4 受益车型
   3.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4. 重庆改装使用“氙气灯”车辆将不予年审
   4.1 政策背景
   4.2 政策解读
   4.3 受益地区与企业
   4.4 受益车型
   4.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第三章 2009年与汽车产业相关的其他宏观政策
 第一节 《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
   1.1 政策背景
   1.2 政策解读
   1.3 受益地区与企业
   1.4 受益车型
   1.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 4万亿投资政策
   2.1 政策背景
   2.2 政策解读
   2.3 受益地区与企业
   2.4 受益车型
   2.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3.1 政策背景
   3.2 政策解读
   3.3 受益地区与企业
   3.4 受益车型
   3.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第四章 2009—2010年汽车产业政策走向分析
 第一节 产业政策
  1. 保需求增长政策
  2.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3. 整车企业急需建立退出机制
 第二节 流通、消费及使用政策
  1. 二手车统一评估标准即将推出
   1.1 政策背景
   1.2 政策解读
   1.3 受益地区与企业
   1.4 受益车型
   1.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2. 公交车标准09年上半年出台
   2.1 政策背景
   2.2 政策解读
   2.3 受益地区与企业
   2.4 受益车型
   2.5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2009—2010年汽车产业其他政策发展分析

第五章 2008年汽车产业重点政策未来影响力分析
 第一节 国Ⅲ标准系列政策(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征求意见稿)》、“清洁汽车行动”、“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业的成本。)
  1.1 政策文件
  1.2 政策解读
  1.3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
 第二节 《关于做好中央和国家机关节能减排工作的紧急通知》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第四节 《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
 第五节 大排量汽车消费税调整出台
 第六节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
 第七节 北京执行国4排放标准
 第八节 新版交强险方案开始施行
 第九节《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
 第十节 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开始实施

第六章 2007年汽车产业重点政策未来影响力分析
 第一节《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
  1.1 政策文件
  1.2 政策解读
  1.3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
 第二节 《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
 第三节 国家发改委批准八项汽车行业标准
 第四节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贯彻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意见,进一步加强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的通知
 第五节 政府绿色采购清单公布,一批民族品牌企业进入
 第六节 2007年汽车出口企业目录调整
 第七节 《关于加强出口企业环境监管的通知》

第七章 2006年汽车产业重点政策未来影响力分析
 第一节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管理规定》
 第二节 北京汽车安装车载诊断系统(OBD)
 第三节 《汽油车稳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测量设备技术要求》
 第四节 《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
 第五节 《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管理办法》
 第六节 《二手车交易规范》
 第七节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
 第八节 《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
 第九节 《汽油车双怠速法排气污染物测量设备技术要求》
 第十节 《汽油车简易瞬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测量设备技术要求》
 第十一节 《柴油车加载减速工况法排气烟度测量设备技术要求》
 第十二节 《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第十三节 新增9种零部件认证实施

第七章 2005年汽车产业重点政策未来影响力分析
 第一节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
  1.1 政策文件
  1.2 政策解读
  1.3 对汽车市场的影响
 第二节 《自动进口许可证签发管理》
 第三节 《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
 第四节 《汽车贸易政策》
 第五节 《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

第八章 汽车上下游产业相关政策分析
 第一节 钢铁冶金产业
  1.1 钢铁产业落后产能淘汰政策
  1.2 钢铁产业振兴规划
  1.3 钢铁出口税收政策
  1.4 铁矿石价格谈判
 第二节 装备制造产业
  1.1 装备制造产业振兴规划
  1.2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相关政策
 第三节 石油石化产业
  1.1 油气储备政策
  1.2 燃油国内定价政策
  1.3 油气进口政策
 第四节 其他产业政策分析
  1.1 橡胶国家储备政策
  1.2 橡胶进出口政策
 第四节 交通运输政策分析
  1.1 高速公路建设政策
  1.2 城市道路建设相关政策
  1.3 运输业补贴政策 参考资料: http://www.chinacir.com.cn/report/200986150153.shtml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1-20

市场行为  

    价格行为。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价格处在稳中有降的态势。汽车降价是由多种原因综合引起的,主要因素:其一是汽车市场的供过于求。一方面,汽车生产能力的增长开始超过需求的增长,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而导致库存上升,推动汽车价格下降。另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导致的消费需求减弱,汽车频繁降价所带来的消费者“持币待购”等共同导致的。其二是汽车生产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单位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主动降价成为汽车企业新老车型过渡和抢占市场份额的主要营销策略。

    产品竞争

    我国汽车行业起步晚,国内汽车生产从国家控股到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因而,同国外品牌相比竞争力稍弱。但总体而言,我国汽车市场的产品竞争不断加剧,新的车型不断推出,性价比不断提高,价格也呈总体下降趋势。

    品牌效应

    由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相对其他发达国家较晚,且结构化不合理,竞争力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消费者在选择品牌时较信任国外知名品牌,导致国内品牌汽车需求量较小。

第3个回答  2013-12-29
发展自身的技术,钢铁制造业。价格应该更低,并购一些技术含量高,运行良好企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