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做到"意守丹田"下面是详细问题

怎样才能做到"意守丹田"..我经常以"肚中的洞"做呼吸....呼就缩肚,吸就涨肚...但是.....我想请教...练的时候用不用自己控制腹部?还是将吸进来的气送进腹部??腹部在丹田是软还是硬的?....还有...我在吸气是要不要很大量?呼吸要快还是要慢?一定要有意念吗?怎样去控制()?如果丹田是有气的话...腹部是怎样的?我没觉得有气...我好像没什么变化...只是觉得腹涨......天天去排泄...麻烦高手拉.......最好不要COPY...THX拉

我想请教...练的时候用不用自己控制腹部?
答:不用,初学者,不要控制,任随自然,其实放松下来后,一般就都是腹式呼吸了,用意控制,不仅没有效果,而且容易出偏差!

还是将吸进来的气送进腹部??
答:吸近来的气,其实是不可能进腹部的,不是吗?在西医上我们知道,气是进肺的,而且还有个膈肌挡着呢。
按中医传统的讲法,吸进来的气,也只是在胸中,和脾升清上输于肺的水谷精微结合成宗气,存于胸中,推动气化,营养全身。
所谓吐纳中讲气送进腹部,是讲求一个意念,吸的大自然的清气,真的要进了丹田,那可不得了了,成了鼓胀病或疝气了。要吸也是由胎息、玄府、丹田或身上大穴直接吸取的天地间的“元”,在这方面有诸多讲头,而且也不是初学者所能领悟的,略。

腹部在丹田是软还是硬的?....
答:这个问题真有特色,软的还是硬的。。。。。我想,应该无所谓软硬吧,跟软硬这个概念没什么联系呵。

还有...我在吸气是要不要很大量?呼吸要快还是要慢?
答:不要。吐纳讲究呼吸细、匀、长,很大量呼吸直会扰乱呼吸,等你静下来,完全自然后,你的呼吸就匀了,长时间坚持下来练习,自然就能细、匀、长,因为修炼本来就是法效天地,道法自然,“舍已从人”,“彼是主来我为客”,知道这个基本法则,就不会有祸害。

一定要有意念吗?怎样去控制?
答:意念的运用,就是内气的运转,这方面各问各派各个功法都不同,要根据你自己现在在练什么来定。
怎样去控制,这点我只能说,若有若无,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控制意念,在古代修行叫做降伏识神,又有火候、采药之说,这是奠基中最重要的一关,而且也只能凭自己去领悟,所以典籍上都只有大的方向,具体如何,要靠个人。

如果丹田是有气的话...腹部是怎样的?
答:丹田人人都是有气的,元气。没有元气的,那是死人,医书上讲:“……此中一线不绝,则生机一线未亡。”修炼的人,在奠基的时候,也就是比一般人多了点气,或者说,气比一般人要精纯。腹部的感觉,因问而异,古书上曾说有八种,叫“八触”,寒热痒麻之类的,也有人根本没有感觉,鄙人认为,丹田元气充足时,应该是一种如热水在流淌的感觉。其实感觉不重要,重要的是真实的,凭感觉会被感觉蒙蔽,请勿执着。

...我好像没什么变化...只是觉得腹涨......天天去排泄...麻烦高手拉.......
答:腹涨,是你用意不当造成的,意犹火,火候太足,鼎里没药,要当心走火了。意念太重,死守小肚子,当然会涨了,身体受不了你这把火,排泄还好,不排泄了,当心气闭呵。

建议:拜个师,你是门外汉,需要人指导。仔细到身边、或者老家乡下,从长辈的闲谈中就找得到人,只要你真有心。不必每天跟着师傅,但是入门的指导是需要的。

其次,多看书,少上网。网络是个书目、目录,只能看表面,学不到里在的真东西,而且带给人浮躁。要练气功,道家的书是要看点的,专门的丹道书,可也,《道德经》可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05
气功可以不气沉丹田,但一般要求意守丹田。
所谓意守丹田,多指意守下丹田。下丹田有人认为在脐下一寸五分气海穴处,也有人认为在脐下三寸关元穴处。当然,意守丹田并非指仅守住一个穴位点,而是指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定的范围内。

在练功的初期,由于思想不容易一下子集中,丹田不能马上守住,可先采用逐步放松法,使思想渐渐集中,杂念逐步减少,从而达到气沉丹田的入静状态。应当指出,意守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预防和排除杂念,在运用过程中,不要过分用意,要似守非守,若即若离。如果勉强死守,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紧张。因此,要注意意守的火候,即意守时的注意力的强度。意守强度太小,杂念难以排除,丹田也难以守住;意守强度偏大,虽然杂念可以减少,但易招致头痛头胀,精神紧张等不适症状的出现。所以,练功初期意守火候比起“似有似无”应偏大些,精神要放松,以头不胀痛为度,这样有助于排除杂念,帮助入静。随着练功实践的加长,可逐渐减小意守的强度,渐渐达到似守非守,绵绵若存的程度。

练功先哲们认为,通过一定时期的意守丹田锻炼,内气(此指感觉)就会在该区聚集,慢慢还会产生一些热、重、胀以及类似热气流的感觉,并逐步明显。再练下去,无需用意念引导,就可能自然地出现内气循任脉—督脉循行的感觉。

部分女性患者,经期意守丹田如出现经期延长或经量过多的情况,可改为意守中丹田,即膻中穴部位。膻中穴位于胸部两乳之间,为中气汇集开阖之处,也是任脉与脾、肾、心包等经络汇集之处。意守膻中穴,具有调和气血的作用,可调节和治疗某些妇科疾病。

也有一些练功人,在呼吸下行而意守丹田会出现呼吸紊乱,导致胸闷、气短;也有的感到小腹胀满不适或疼痛。此时,应依具体情况放弃意守丹田而改变意守其它部位或外景。
第2个回答  2007-11-05
用手从胸口按到小腹!我可以,不过不能坚持!
第3个回答  2007-11-11
丹田分为,上、中、下。你所说的腹部丹田,也不是一个点,既是一个圆心状。意守丹田,也不是守一个点。练功讲究三调,调息(调整呼吸--讲究深、细、匀、长;又包括顺呼吸和逆呼吸)调身(调整姿势)调心(调意念)要讲究顺其自燃。气沉丹田是意念与调息相结合。请不要领会错了!
第4个回答  2018-04-20
解释的越多越扯淡,大道至简,什么意念不意念,“意守”是心境,不是意念,根本也不用你什么肢体动作,简直是逗我笑!你心不静,就懂不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