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五祖知识谁有?

如题所述

【弘忍(601~674)】
唐代僧。为中国禅宗第五祖。俗姓周,湖北黄梅人。七岁时,从四祖道信(580~651)出家,年十三,正式剃度为僧。他在道信门下,日间从事劳动,夜间静坐习禅。道信常以禅宗顿渐宗旨考验他,他触事解悟,尽得道信的禅法。永徽三年(652)道信付法传衣给他。同年九月道信圆寂,由他继承法席,后世称他为禅宗的第五祖。因为四方来学的人日多,便在双峰山的东面冯茂山另建道场,名东山寺,时称他的禅学为东山法门。

中国禅宗从初祖菩提达摩到三祖僧璨,其门徒都行头陀行,一衣一钵,随缘而住,并不聚徒定居于一处。到了道信、弘忍时代,禅风一变。道信于唐·武德(618)初入黄梅双峰山,一住三十余年,会众多至五百。后来弘忍移居东山,又二十余年,徒众多至七百人,这两代禅徒都定住一处,过着集体生活。他们实行生产自给,把运水、搬柴等一切劳动都当作禅的修行;弘忍并认为学道应该山居,远离嚣尘。这是后来马祖、百丈等于深山幽谷建立丛林,实行农禅生活的指导思想。

唐·显庆五年(660),高宗遣使召弘忍入京,他固辞不赴;乃送衣药到山供养。龙朔元年(661),弘忍令会下徒众各作一偈,以呈见解,若语契符,即以衣法相付。上座神秀先呈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央A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另作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这句是比较通行的记载,敦煌本《坛经》此句作‘佛性本清净’),何处惹尘埃。’弘忍以慧能见解透彻,遂授以衣法,叫他南归。咸亨五年(674)十月二十三日,弘忍圆寂,年七十四,葬于东山之冈。开元中(713~741)学士闾丘均为撰塔碑。代宗时(763~779)谥为‘大满禅师’。

弘忍的禅学传自道信。道信自说他的法门︰一依《楞伽经》以心法为宗,二依《文殊般若经》的一行三昧。弘忍常说︰‘欲知法要,心是十二部经之根本。’又说︰‘诸佛只是以心传心,达者印可,更无别法’(《宗镜录》卷九十七)。这是他继承道信以心法为宗的设施。又弘忍评神秀的造诣说︰‘吾与神秀论《楞伽经》,玄理通快’(《楞伽师资记》引《楞伽人法志》)。神秀后来答武则天问东山法门依何典诰时说︰‘依《文殊般若经》一行三昧’(见《楞伽师资记》)。由此可知弘忍和道信的思想是一贯的。又道信说一行三昧的修法,引《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间,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念名号,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中略)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楞伽师资记》)。弘忍也继承了这一思想,为他的门下建立念佛禅的理论根据。

弘忍的著作,未见记载。仅《楞伽师资记》及《宗镜录》等,散录其法语。《楞伽师资记》且说弘忍常萧然静坐,不出文记,只是口说玄理,默授与人。因此世传有《禅法》一本,云是弘忍禅师所说,是不确实的。但古来传有《最上乘论》(一称《修心要论》)一书,题为‘第五祖弘忍禅师述’,朝鲜、日本都有刻本。论中设立问答,阐说守本真心为涅槃根本、入道要门、十二部经之宗和三世诸佛之祖。又说︰‘若有初心学坐禅者,依《观无量寿经》,端坐正念,闭目合口,心前平视,随意近远,作一日想,守真心,念念莫住。’这比弘忍原来说法似更有发展,当是后人所作。

弘忍会下的徒众极多。其及门弟子,据《楞伽师资记》和《历代法宝记》所载有十一人,《景德传灯录》所载有十三人,宗密的《圆觉经大疏钞》及《禅门师资承袭图》所载有十六人,总计见于记载约二十五人。

《楞伽师资记》引用玄赜《楞伽人法志》的记载说,弘忍临终前二日,亲语玄赜说︰‘吾一生教人无数,好者并亡;后传吾道者,只可十耳。’于玄赜以外,更举出了上首神秀、资州智诜、白松山刘主簿、华州惠藏、随州玄约、嵩山老安、潞州法如、韶州慧能、扬州高丽僧智德、越州义方。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之下也举了十人,但人名稍有出入。新见的有襄州通、蕲州显、扬州觉三人。而以岭南新州卢行者慧能最为杰出。又宗密的《禅学师资承袭图》另举出弘忍门下十大弟子,新见的有业州法、江宁持二人。《景德传灯录》所举弘忍弟子十三人。其中新见的有扬州昙光、随州禅慥、舒州法照、枝江道俊四人。《宋高僧传》还载有在广州为慧能剃发的印宗、在大庾岭因慧能的启发而悟道的慧明和越州妙喜寺僧达三人,都出于弘忍门下。此外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载有曾到印度那烂陀寺留学八年的智弘律师,也曾在黄梅弘忍门下参学过。还有慧能弟子智隍,本出弘忍门下,他修定二十年,后遇慧能弟子智策的启发,始往曹溪参学(《宗镜录》卷九十七)。以上二十五人,可称弘忍门下的著名弟子,他们弘化地域甚广,如慧能、印宗在广东,神秀在长安、洛阳、荆州,玄赜、玄约和道俊等在湖北,智诜在江苏,义方、僧达在浙江,法照在安徽,慧明在江西,各化一方,遂使东山法门传播于全国。因此,达摩一系的禅学,也可说从弘忍门下始发展成为一大宗派。而盛传其法的,首推慧能和神秀。慧能宗《般若》,开法于南方;神秀宗《楞伽》,传禅于北方,成为南顿北渐二系禅学的首导。(林子青)

◎附︰船庵〈中土禅宗五祖述略〉(摘录自《现代佛教学术丛刊》(3))

达摩禅到弘忍,禅宗的基础益固,门庭更广,影响更大,当时谈禅习禅者几无不归于东山法门了。

据《楞伽师资记》称弘忍的教学,是‘口说玄理,默授与人’,他是个‘生不属文,义符玄旨’的一代宗师。这是说明了他是没有着作遗世,同书并指出‘在人间有《禅法》一本,云是忍师者,谬也’的话。但是弘忍门下学者这样多,绝不能断定没有私记师言加上师名而流传下来的。现藏在北平图书馆敦煌古写本《一乘显自心论》一书,这书的内容和在1570年朝鲜安心寺刻的《最上乘论》大体相同。《最上乘论》题作‘第五祖弘忍述’(现收入《续藏》和《大正藏》),这书可能就是被《楞伽师资记》所斥为伪书的《禅法》。《最上乘论》特别强调‘自心本来清净’的心性本净说;它的实践方法是守此本自清净的心,始终以‘守心为第一’,力倡‘守心是入道要门’,‘守此心者乃是涅槃之根本也’。在《宗镜录》卷九十七里列举弘忍法语中有‘但守一心,即心真如门’,‘一切由心,邪正在己,不思一切物,即是本心’等等,很可以看出和《最上乘论》的精神相一致。但《最上乘论》里有些语句是过于庸俗的,无疑地是经过后人窜改所致。心性本净说和守心为禅的方法论,是完全符合于达摩的‘凝住壁观’,道信的‘守一不移’的宗旨的。这和后世禅宗的‘默照禅’也许有它深远的渊源。

弘忍教学的另一方法,是很可注意的,在《楞伽师资记》有着具体的例子。即他的教学方法只是向学人提出问题而不加以解释,让学人自己去参──思索。例如问︰

‘有一口屋,满中总是粪秽草土,是何物?’

‘扫除却粪秽草土,并当尽,一物亦无,是何物?’

‘佛有三十二相,瓶亦有三十二相不?柱亦有三十二相不?乃至土木瓦石亦有三十二相不?’

他还教学人︰‘向心中看一字。’这种提问题教学人自己去参去看的学禅方法,后世禅宗最流行的‘看话禅’也似乎和它极有关联。

达摩禅虽以《楞伽》为宗典,但它的基本理论是大般若思想,到弘忍更显著地起了很大的变化,即转到以《般若经》为宗典了。《楞伽师资记》的弘忍法语有‘了生即是无生,非离生法有无生’,接着即引用龙树《中论》‘诸法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的偈语,正是深刻地表达出东山法门的中心思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13
4.五祖弘忍大师悟道因缘

五祖弘忍大师,俗姓周,蕲州黄梅人。据《五灯会元》卷一记载,他的前世

是破头山中的栽松道人。

栽松道人曾经问道于四祖道信(四祖当时正驻锡于破头山):“法道可得闻

乎(您宣扬的禅法,我能够听闻吗)?”四祖回答说:“汝已老,脱(倘或)有

闻,其能广化邪?倘若再来,吾尚可迟(等待)汝。”栽松道人听了,当即离开

11

了四祖,来到河边,正好碰见有一位少女正蹲在那里洗衣服,于是上前问讯道:

“寄宿得否?”少女回答说:“我有父兄,可往求之。”栽松道人说:“诺我,

即敢行(只有你同意了,我才敢前往)。”少女听了,点了点头,于是栽松道人

转身策杖走开了。

原来,这位少女姓周,是周家的四女儿,尚未婚嫁。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洗

衣回家不久,少女便怀孕了。在那个时代,少女未婚怀孕是一件伤风败俗的可耻

事情。因此少女的父母对她极为厌恶,并把她赶出家门。这样一来,少女便没有

了归宿,生活无依无靠,只好过着流浪的生活。她白天在村子里给人当佣人,纺

线织布,晚上则随便找一家店铺的屋檐底下过一宿。这样过了几个月,她终于生

下了那个不明不白的孩子。她自己也觉得非常秽气,不吉祥,于是便偷偷地把孩

子扔进了一条脏水沟里。第二天,她去看的时候,大吃一惊,发现小孩却正向水

沟的上游漂浮,而且小身子鲜嫩明好,底气好象很足,于是又情不自禁地把他抱

在怀里。她暗下决心,不管今后受多大的屈辱,一定要把这个孩子抚养成人。就

这样,她带着孩子,沿村行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里的人都称这孩子为“无

姓儿”。

转眼间这孩子便长到了七岁。有一天,周氏带着孩子乞讨,在路上遇见了一

位出家人。这位出家人就是四祖道信禅师。四祖仔细地端详了一下这个孩子。发

现这孩子骨相奇特,感叹道:“这不是个平常的孩子。细看,三十二大丈夫相中,

只缺七种,虽然他的相貌不及佛圆满,但是如果他出家修道,二十年后,他必定

会大作佛事,能够继承佛法慧命,堪当众生的依处。”

于是便问小孩:“子何姓?”

小孩道:“姓即有,不是常姓(我有姓,但不是普通的姓)。”

四祖问:“是何姓(既不是普通的姓,到底是什么姓)?”

小孩道:“是佛性。”

四祖又问:“汝无姓邪(你难道没有姓吗)?”

小孩道:“性空,故无(姓氏只不过是一个因缘假名,其性本空,所以说无

姓)。”

四祖听了,暗自高兴,知道这孩子是个法器,于是命侍者来到孩子的母亲身

边,请求她答应让这个孩子出家。孩子的母亲想起这孩子的身世以及发生在他上

12

的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知道这一切都是宿世的因缘,于是痛快地答应了四祖的

请求,把孩子舍给四祖作弟子。四祖遂给他起了法号“弘忍”。

弘忍禅师出家后,便住在双峰山,奉事四祖。弘忍禅师性格内向,少言寡语,

宽忍柔和。同学经常欺负他,他也不争辩,泰然处之。《楞伽师资记》中讲,他

“住度弘愍,怀抱贞纯。缄口于是非之场,融心于色空之境。役力以申供养,法

侣资其足焉。调心唯务浑仪,师独明其观照。四仪(行住坐卧)皆是道场,三业

(身口意)咸为佛事。盖静乱之无二,乃语默之恒一。”意思是说他心量宽宏,

慈悲仁愍,纯洁无暇,不谈人是非,在日常生活中,心心在道,行住坐卧,起心

动念,无时无处不处在觉照当中,而且经常干苦活重活儿,甘为大众服务。《传

法宝记》说他“昼则混迹驱使,夜则坐摄至晓,未尝懈倦,精至累年”,白天混

迹于大众中,干各种杂活儿,晚上则摄心打坐,通宵达旦,精进修行,经年累月,

不曾懈怠。

弘忍禅师的人品、精进和悟性,使他渐渐地成为同道们的学习楷模。道信禅

师尚在人世的时候,就有很多人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亲近弘忍禅师,所谓“四

方请益”,“月逾千计”。这一点令四祖非常高兴。于是,四祖经常给他开示顿

悟之旨,不断地随机钳锤,使他的道行很快地进入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终于有一天,因缘成熟了,四祖把他的法衣传付了弘忍禅师。弘忍禅师也就

成了中土禅宗的五祖。付法的时候,四祖说了一首偈语:

“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

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

同时,还把自己的弟子全都托付给弘忍禅师。

弘忍禅师得法之后,不久开法于黄梅冯茂山,又称东山,手下有十位得意的

弟子,包括神秀、慧能、智诜、老安

、法如等,其中,又以慧能最为出色。据《楞伽师资记》记载,弘忍禅师入寂于

唐高宗咸亨五年(674)二月,春秋七十四。入灭前,他将祖衣传付给六祖慧能

大师。
第2个回答  2011-12-08
佛经里就有他的知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