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逆反心理

如题所述

社会心理现象之一,指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的反抗心态。

社会心理现象之一,指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的反抗心态。

主要有两种表现:

(1)一般社会成员反抗权威、反抗现实的心理倾向。如“唯上是反”、“唯制度是反”、“唯先进是反”等等。作为社会心理现象,它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反抗性、偏激性、自发性、盲从性等特点。它往往与社会腐败、不正之风、经济利益分配不公、政治民主不落实、教育方法不当、个人思想认知偏差等诸多因素有关。应从净化社会氛围,建立良好的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入手,真正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教育科学化来加以解决。逆反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如对官僚主义、不正之风所产生的逆反心理,实际上是对社会腐败的一种反对、抵制,但也有些是消极的。它不仅成为教育工作的阻力,而且对社会安定、和谐的发展具有负面作用。对此应勇于引导,敢于进行有力度的教育,纠正错误认知,树立健康心态。

(2)青少年成长中为求自我独立对父母或师长所表现出来的反抗心态。如你让他向东,他偏向西;你让他做,他偏不做;你不让他做,他偏要做。作为发展心理现象,它具有鲜明的年龄的阶段性、半成熟和半幼稚的特征,青少年较为突出。对此既要正视和尊重他们的要求独立发展的一面,又要看到他们处于幼稚无知的一面。消除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关键在教育者的正确对待和教育机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6

首先搞清楚什么是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也成逆向心理和对抗心理,为了维护尊严,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抑制和否定的一种心理状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里也提到逆反心理指个体在生理基本成熟、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没有真正成熟的时候,渴望在思想上、行动上乃至经济上尽快独立,从而表现出较强独立意识的心理状态。以题主的问题描述来看,确是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的不良自我意识。

想要克服,不妨试试:

    调节自我:常常提醒自己遇到不顺心的事,要调节好自己,提高自我修养。要明确自己的与众不同并不是通过对抗他人来实现的,并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独立思考: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开拓视野,拓展思维,养成独立思考,克服偏执的思维模式。

    理解尊重:换个角度看待问题,要明确长辈和晚辈之间会存在代沟,学会相互接纳,相互尊重,对其抱有宽容的态度。

    逆反心理的克服是一个渐进过程。在自我心理调适中,要注意凡事不能只想到“要面子”,应当理性对待那些善意、正确的意见,常换位思考,经常自我反省,从而弱化内心对他人的意见和批评的抵触情绪,逐渐产生认同感,增强心理接受能力。其实,即使是你最抵触、最不喜欢的人或事,也有其可取之处。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诱发因素
  逆反心理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一般地说在以下三种情况下,
  容易诱出逆反心理:
  1.强烈的好奇心当某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求知欲。   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极易引起。    2.企图标新立异   青年处于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青年人与社会的认同不仅是简单地采取适应社会规范的途径,而且还希望社会承认他的价值和地位,从而获得与社会之间的认同。因此他往往表现得偏执,好表现自己,有意采取与其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3.特异生活经历   比如,有的人多次失恋,便认为人世间没有真正的爱情;有的人一向循规蹈矩、与世无争,而偶然有一次受到了莫名其妙的冤枉,以至于性情大异,变得粗暴、多疑、怪僻。   这种在特定条件下,其言行与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了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是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现。一旦这种心态构成了心理定势,就会对人的性格产生极大的影响,经常性地左右他的一举一动,成为他言行举止的一个基本特征。
  特点表现
  逆反心理是一种单值、单向、单元、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它使人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逆反心理经常地、反复地呈现,就构成一种狭隘的心理定势,无论何时何地都与常理背道而驰。表现形式上与富有创造性的行为颇有类似之处,因此某些逆反倾向严重的青年也常对此津津乐道,或在心理上为自己的怪异行径寻求“科学”的根据[2]。   然而,逆反心理在本质上与创造性的个人素质有着根本区别,它往往是孤陋寡闻、妄自尊大、偏激和头脑简单的产物。
  克服方法
  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克服逆反心理:   1.认识提高文化素质、广闻博见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根本道理。一个对生活有着广博知识的 逆反心理
  人,凭直觉就能认识到逆反心理的荒谬之处,从而采用一种更科学、更宽容的思维方式。广闻博见能使我们避免固执和偏激,而逆反心理则使我们在最终认识真理之前走了许多弯路,当我们醒悟过来时往往太迟了。   2.想象 逆反心理之所以大行其道,往往是利用了人们缺乏对多渠道解决问题的想象力。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用一个办法就已足够,但在问题未解决之前却存在着几乎是无限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的思想一旦被逆反心理控制住,那么我们的视野就会变得狭隘、短视和显得愚蠢。它使我们无法进行正确的思维和判断,让思想仅仅是在“对着干”的轨道上盲目滑行。   当我们冷静地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所强烈反对的意见固然并不一定就是真理,但“对着干”起码也使我们的思维同对方同样的狭隘。因此,对总是怀有逆反心理的人来说,努力培养起自己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开阔思路,从偏执的习惯中超脱出来。   宽容的思想方式和想象力是可以通过自我不断的思维训练来获得,它能激发出我们的创造力。逆反心理是一种近乎病态的心理状态,如果你想有所作为,就必须经常性地进行这种自我训练。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3-16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表示这样的一种心理结果,即支持采取一种行动,结果却说服对方采取相反的行动。 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大多数读者却采取了与告诫相反的态度,首先翻看了第八章的内容。这就叫心理的逆反现象。
逆反心理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一般地说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容易诱出逆反心理:
1.强烈的好奇心当某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极易引起。
第4个回答  2020-03-21

你要求他去做什么事时,他就越加想要反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