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修行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找个大师解释

如题所述

哈,俺来掺合掺合。
佛教修行的最终目的是:安心。
虽然物质丰盛可以令人心安,可是你真正心安吗?K歌蹦迪狂欢后,往往会有一种失落感,总觉得心里少一点什么。这个不是真正的心安。
科学、哲学还有什么《读书》、《心灵鸡汤》什么的也能使人一时心安。但遇到不平事、亲人疾病或自身遭遇灾难、甚至命悬一线时,你的心还能平静吗?
人固有一死。人面对死亡时能够心中平静吗?在这个时候,修行有成(无论是修佛、道、儒、耶、回)见道(佛、基督、真主等)的人,因为知道了肉体死亡后的境界,就可以非常平静的面对。因为他真正知道“生与死”只是手心手背而已:生即是死、死即是生。死亡对于修行有成之人来说不是恐怖的事,所以他们可以坦然处之。
这个见道的境界嘛,俗话说是:难以用语言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俺就是个无赖泼皮(肯定不是大师,顶多是陀臭屎),当然更说不出来这种境界了。
不过,俺还真见过这种修行有成之人。嗯,他们(儒释道耶回各宗教都有)在面对死亡时确实与众不同呢。
祝你也早日做到时时处处心安哦!追问

你比他们说的简单多了,很明了,
安心很难啊,可如果修行一世仅仅是为了安心, 彻悟吗?

追答

看来你是有一些修行体验的了。是真想弄清修行的最终目的了。
俺这个心安,无论对不修行的人还是对修行的人都是适用的。不修的人以物质财富丰盛为心安,可是他们走错方向了,物质再多心也难安。
修行人以得道见佛为心安。许多人说得天花乱坠宝雨缤纷,遇到境来(异性、珠宝、名誉、权力、)则心中蓬蓬跳,更无论生命受到威胁了。只有真正见道见佛,也即真正证到了“那个”,想不心安也做不到啊!那是六识之外的玩艺儿,完全不是我们用六识所能认识的。那个就是佛家说的”如来“、道家说的先天地生的那个混成之物(道德经)或强名之谓”道“、西方宗教说的那个”基督“。那个玩艺儿是充满宇宙的,你就泡在”那个“里面,象被”它“腌的咸菜被“它渗入你所有的细胞。只要你真正做到虚心(谦卑、无我、儒家讲的四毋),有朝一日你一定会”见”到它。那时你就知道你在这世没白来,因为你确知: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这个可以有!你:本无生也无死,这个也可以有!!
在证到这个之前,说什么也没有用。你看儒释道耶回各大宗教的教主说了这么多年,各宗教留下的经书不知凡几,真正明白自己与宇宙万物同一的又有几人?与其有功夫与人辩论,不如虚已心以待”祂“光临。是不?
心安之后,因为是彻见宇宙与我同一,所以对我们这个世界上所遇到的任何人、事、物,都能看透其本质,于是就有了恰当的应对方法,也即接人待物可以恰到好处。工作效率提高、生活质量也相应提高,心身也因此而更加愉快健康(想到哪玩什么的就更不在话下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以追求的呢?再重复一遍,俺就是个无赖泼皮(肯定不是大师,顶多是陀臭屎),俺的人生除前述之外也没有更多的理想了。如果你还有别的什么修行目的,恕俺无赖泼皮解答不了了。
恕罪恕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27
慧能说:“一念悟时众生即佛,一念迷时佛即众生”。人只要放弃执着,清静,自然,无为地去生活,不要追求恶,也不要追求善,没有凡俗,没有神圣,只有自然。所以,禅的第一步是否定性的,它否定了生活的虚妄。第二步仍旧是否定的,它否定了人们为逃避生活的虚妄而进行的神圣追求。第三步则是对第二步的否定,它否定了凡俗,否定了神圣,最后的结果是否定之否定后的自然。但否定的背后是对生活的肯定,对自然力量的肯定。生活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人只要顺其自然,自然就会安排一切。人们若能扫除心中妄念,当下就可以成佛,现世也可以成佛。天堂和地狱都不在来世,只在心中,如果你认为尘世即天堂,天堂就在眼前;如果你认为地狱即凡尘,地狱的痛苦就随处可见。所以说:奥妙在自心!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9
就是成佛,,
世尊在大般涅槃经里说,
即使你成了阿罗汉、辟支佛,,不发三藐三菩提心,不信大乘,不愿成佛,他也不认你为佛弟子【这里是在给他的弟子提出新的修行要求,不是说就真的不要了,是分阶段的】

现在佛教真修行很难的原因就是,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佛】是什么,,
修行一辈子,都是在研究什么【是】佛,,而不是修行怎么【成】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0-30
开示不敢当
我觉得修行的目的,对个人而言,首先是不断完善自己,进而获得更多的智慧,
更加了解人生和客观规律,使人生更加有效率,
精神上得到真正的快乐,叫法喜充满
对周围的环境,人,动物和植物都能分享和感受这种法喜充满的爱心。。。
第4个回答  2020-12-27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条件的聚和散。如水遇冷成冰,遇热成气。所谓缘生缘灭。

这种聚散,背后并没有主体。如一滴水是无数水分子的聚合。而水分子也是条件产物。所谓无我。

因为条件时刻在发生变化,所以聚散也无常不定。所谓无常。

而只要条件存在,聚散就会永远进行下去,没有停止。所谓苦。

人的身体和心识,也都是因缘所生,条件产物。那所谓的存在感,充满了无我,无常,苦的特征。

既然如此,那如果是“诸因不作,诸缘不生”呢?佛陀实证到了这种脱离一切条件的“存在”。因为没有对立条件,所以不可描述,无生,无灭,是为涅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