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

如题所述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益于终身。而幼儿的卫生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实践。杰作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如果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便容易染上各种疾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它会直接影响幼儿今后的学习,同伴交往和社会适应。所以,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未来社会是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文明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标志。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文明人的素质之一,如何养成尤为重要。
  古人云:“先入为主”。所以,及早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是重中之重,是幼儿园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教学实践使我们不断认识到,在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 生活常规的培养应注意生动有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特别是对较小的幼儿来说,趣味性将使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学之初,为了帮助幼儿尽快认识自己的洗手毛巾,我班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准备一张自己的彩色照片,在分组活动时,请幼儿尽快找到自己的照片,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很快认识了自己的洗手毛巾,保证了毛巾的专人专用,也杜绝了细菌的传播,促进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在这个活动中,我改变了以往把擦手毛巾直接挂上的做法,而是以一个幼儿感兴趣的认识活动的形式出现,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找寻活动,达到毛巾专人专用的目的。
  2 适时地讲解、示范、给幼儿以正确的概念
  幼儿年龄越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就越没有正确的概念。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不能简单的指责、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模式。如:幼儿入园之初,多数幼儿拿椅子时只用一只手拖着椅子走,不懂得轻拿轻放,而且时常翘起椅子互相碰撞。针对这种现象,我利用主题课将蒙氏教育理念贯穿其中,蒙台梭利指出“幼儿教育要着重于孩子的秩序感、专心度、手眼协调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幼儿园就像一个温暖的家。教师要有一颗耐心和爱心,不要一味指责,而要言传身教。”亲自示范、讲解怎样正确搬小椅子,然后幼儿动手练习,教师纠正错误。孩子们模仿着我的样子双手轻轻拿起椅子,小心翼翼地放回座位,从此拖椅子的小朋友不见了,撞椅子的声音没有了。如果有谁偶尔忘记了,违反了要求,立刻就会有别的小朋友提醒他立即改正。
  3 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
  有许多良好的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习得的。因此,教师应重视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在每日午饭后,幼儿要漱口、擦嘴。在漱口时,幼儿往往喜欢玩水,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发现这种情况,我利用主题课给幼儿讲解水的用途,使幼儿懂得水是生命之源,要节约用水;怎样正确漱口,并给幼儿师范,幼儿通过练习,懂得了洗手时不把水龙头管严会浪费水资源,洗手时不要把水龙头开得太大,洗手后轻轻把手上的水甩到水池里。从此,孩子们懂得了节约用水,也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
  当然,我并没有忽视对孩子们的要求。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孩子纠正,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创设有益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为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了帮助幼儿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习惯,我给幼儿讲《小猪变干净了》的故事,而且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榜样作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这对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
  5 重视表扬与奖励在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过程中的作用
  在平时的游戏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幼儿玩具玩完后,随手丢在一边,我常常为收玩具发愁。我就带幼儿玩“玩具找家”的游戏。既玩了游戏又培养了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在游戏中表扬收得多、收得快的小朋友,鼓励奖励其他动作发展慢、收得慢的小朋友,培养幼儿的上进心。
  应该说,对幼儿正面的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的最有效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进步给予积极的正面引导与肯定,使幼儿增加自信心,受到鼓舞,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6 重视家长工作,使良好的习惯在家庭中得以强化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内容。很多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够在教师的经常提醒与同伴的同一行动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回到家就完全变成了另一幅样子。也有一部分家长不知道对于这么大的孩子究竟应有什么样的要求,在家里听之任之,也有一部分家长想要求孩子又苦于没有方法。因此,教师不但在幼儿园里注意培养幼儿的好习惯,更应该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
  例如:在“家园联系”园地中提出幼儿生活习惯的目标与要求,以及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介绍一些家教方法。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也提出相一致的要求,使良好的生活习惯得以巩固。平时利用幼儿入园、离园时,将幼儿在园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共同商讨教育方法,或将平时工作经验教给家长,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坚持家园双向评估便于家长全面了解本月的教育目标与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家园联系”栏中,利用每周的“家政课”坚持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和能力,让家长协助教师给幼儿复习和巩固,再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利用教育活动时再“对症下药”,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我国著名教育 家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父母与孩子是一种血缘关系,有着亲子之情,在对子女的教育影响上感染力很强,尤其家庭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影响,因此,必须与家长共同合作。
  总之,经过这一阶段的培养和研究,我班幼儿已经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将使他们受益终生。但是我们教师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因为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0

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及体育运动锻炼都和健康有密切关系

第2个回答  2020-12-09

如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3个回答  2020-08-02
63666666366336
第4个回答  2019-10-31
习惯,顾名思义,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而良好的生活习惯,则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陈鹤琴先生的理论强调,“凡是儿童能够学的而有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陈老先生用活教育的理论反对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教学,强调在实际生活中实干,在实干中求知。孩子们就应该“在适当的环境之内,得到相当的学习”。在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中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并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心理素质的发展。
幼儿期是人一生之中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期。而同时,幼儿期也是人一生之中十分娇嫩的时期,一旦在这一时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让孩子受益终生。反之,如果在这一重要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如:讲卫生、爱清洁、有规律等等生活习惯,就会影响身体健康发育。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及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便是我们该与父母合作,为幼儿的心灵播种下的一颗健康成长的种子。玩过农场游戏的人都知道,当你在农场中播种后,会点亮普通作物与神秘作物的图鉴。种得越多,点亮得图鉴也会越多。正如孩子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养成,做得越多,积累得越多,习惯就越好。
一、普通作物:寓教于乐,反复强化
 游戏是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平时,除了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外,还可以顺应幼儿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组织不同形式的洗手、穿鞋、收拾玩具等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拿娃娃家游戏来说吧。为了让孩子们练习自己穿衣服,我们就从娃娃入手,请孩子们从家里带来自己喜爱的娃娃,一起玩给布娃娃穿衣服的游戏。一段时间后,为了能提高孩子们穿衣服的熟练程度,我们又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亲子游戏”:给宝宝穿衣服比赛,看哪位“家长”给自己的“宝宝”把衣服穿得又快又好。通过一系列娃娃家游戏的反复练习,孩子们在有趣的游戏中学到了穿脱衣服的正确方法,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巩固了生活技能。
当然,习惯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一次游戏,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事,它需要在不断的重复中逐渐养成。因此我们经常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督促、检查、提醒幼儿完成自己的事情。正是在这种日复一日的训练过程中,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才能得到不断的强化,从而逐步形成幼儿的自觉行为。
二、神秘作物: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在幼儿园里,最频繁的莫过于同伴们的交往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将生活卫生习惯较差的幼儿融入到生活卫生习惯好的幼儿之中,利用同伴们的相互影响,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例如,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班内选出做的最好的小朋友当值日生,每天检查幼儿的生活卫生情况,对做的好的幼儿给予奖励,如戴值日牌、贴红五星等,让更多有进步的小朋友当值日生,这样在全班幼儿中创设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共同促进幼儿生活卫生能力的提高。
除了幼儿园的班级环境能对幼儿的生活及卫生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外,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更能对幼儿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伟大的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在孩子面前,家长连生活小节都不是小事。就拿幼儿园经常遇到的孩子的睡眠问题、收归问题来说吧。如果父母都习惯晚睡、赖床,又怎样去帮助孩子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呢?当父母在教育孩子不要乱丢图书、玩具时,如果自己却把看过的广告、报纸、或是换下的脏衣服随手乱丢,孩子又如何学会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呢?由此可见,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行为就是无声的榜样。因此父母们不仅要跟孩子讲道理,更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建立好的榜样,于无形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收获“果实”:自尊自信、自主独立
《指南》社会领域有如下描述:4-5岁的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愿意依赖别人。因此,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
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养成,不仅是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是幼儿获得自尊自信、自主独立这些优秀性格品质的重要组成。在幼儿园,幼儿的生活习惯能力有了改观,幼儿间多了合作、分享、互相帮助的情况;在家里,家长们也会发现孩子们 “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愿意分担小家务、会帮大人捶背、梳头、夹菜”等。其实,这正是由于在照顾自己的能力上有了显著提高后,又带动了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
在网络农场游戏中,人们亲近大自然,自己播种,自己照料农作物,并获得丰富的回报。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中都存在着一片奇妙的农场。当我们播种下一颗行为的种子,并用心浇水、捉虫、施肥,当收获期来临,必定会获得性格的果实;而当孩子性格仓库中的果实被点亮得越来越多,就必定会使命运的图鉴越集越厚。我想,这就是我们作为幼教工作者、以及为人父母可以给予、也应当给予孩子们的最好礼物:就让孩子们学他们该学的,想他们该想的,做他们该做的,体验他们该体验的。相信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能拥有真正幸福、快乐的童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