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如题所述

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现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 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似的。(渔人)就离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那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也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竞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路。
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访求(桃花源)的人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本文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以捕鱼作为职业的武陵人。(有一次渔人)沿着小溪走,忘记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夹杂其它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对眼前的景象感到非常惊奇。(渔人)又继续向前划行,想走完那片林子。   桃林在溪水源头消失了,就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洞)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离开船,从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窄,仅容一人通过。(渔人)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有平坦宽广的土地,房屋整整齐齐,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互相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村落间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衣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村里的人)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有这样的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了,与桃花源以外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桃源里的人,(桃源里的人)都感叹惋惜起来。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招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便告辞离去。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讲。”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立即去拜见太守,(渔人)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读书人,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但)没有实现,不久生病死了。此后(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里的)的人了。
注释
  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376~396)。   世外桃源: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作者的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比喻不受外面影响的生活安乐、环境幽静的美好地方。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武陵:古代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为业:作为职业。为:作为。   缘:沿,顺着   行:前行,这里指划行。   远近:偏义复词,这里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   夹岸:夹着两岸生长。   杂:别的,其它的。   芳:指小花。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   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惊异,诧异。这里的意思是“对……感到诧异”。   欲:想要。   穷:穷尽。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处就到头了。   便:于是,就。   得:看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   舍:丢下。   初:开始。   才:副词,仅仅,刚刚。   才通人:仅仅能容下一人通过。   通:通过。   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而明亮;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现在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总意)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形容对某一问题从长期思索不解而后忽然领悟。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舍:房屋。   平:平坦。   旷:宽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之:这。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得见。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种作:耕田劳作。   着:穿着。   悉:都。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垂髫,垂下来的头发,这里指小孩子。黄发,旧指长寿的特征,这指老人。   并:都。   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乃(乃大惊的乃):竟然。   大:很,非常。   从来:从……地方来。   具:详细、详尽。   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要(yāo):通“邀”,邀请。   咸:副词,都,全   问讯:探问消息。   妻子:妻子和儿女。   语(yù):向……人说,告诉。   云:说。   先世:祖先。   妻子:指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的人。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复:再,又。   焉:兼语词,从这里。相当于“于之”,“于此”。   间隔:隔离不通音讯。   今:现在。   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然。   无论:不要说,通俗点讲是更不用说,(更)不必说。   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   延至:邀请到。延,邀请。   为:无义。   具言:详细地说。(所+动词 构成名词性结构)   具:详细、具体。   停:住。   辞去:辞别离开。   语:对……说。   不足:不必,不值得。   为:向、对。   道:说。   既:已经;……之后。   得:找到。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顺着。   向:从前,旧。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作标记。   及:到了。   郡下:指武陵郡城下。   诣:到,拜访。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说如此:说明了像这种情况。如此,判断句,像这样。   即:立即。   遣:派遣。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所志,所做的标记。志:做的标记。(名词性) 所单独可不翻译。   遂:终于。   复:又,再。   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南阳:郡名,治所在现在河南南阳。   刘子骥:即刘驎之,字子骥,东晋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高尚:品德高尚。   欣然:高高兴兴的样子。   规:计划,打算。   寻:随即,不久。   未果:没有实现。果:理想实现。   问津:问(通往桃花源的)路,这里是访求的意思。津:渡口。
考点
1.重要实词
  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
2.重要虚词
  乃   (1)见渔人,乃大惊:就   (2)乃不知有汉:竟然   为   (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   其   (1)欲穷其林:这   (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4)得其船:自己的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渔人
3.多词一义
  (1) 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具答之、并怡然自乐:都   (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4.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 :不足挂齿")   间隔(古义:隔绝; 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指访求、探求的意思。 今义:唾液)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亲友关系的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 多形容性格)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   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   咸(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   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 对…)   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5.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6.一词多义
  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离开。)   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   中:①中无杂树(“中间”)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èi,介词,对,向)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①寻向所志(原来)   ②眈眈相向(对着)   得:①便得一山(看见)   ②得其船(找到)   闻: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   穷:①欲穷其林(尽,穷尽)   ②穷冬烈风(深)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   属: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③属(zhǔ)引凄异(连续)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7.同义词
  都——(1)悉:悉如外人(2)皆:皆叹惋(3)咸:咸来问讯(4)并:并怡然自乐   详细——(5) 具:具答之   沿着------(1)缘:缘溪行2)扶:便扶向路   邀请——(1)要:便要还家(2)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8.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   省主语: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去。)   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翻译时一并补出。   省宾语:   例一:问所从来(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   省介词:   例二:林尽水源(是"林尽于水源"的省略.)9.四个“然”①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②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③怡然自乐(怡然):愉快的样子④欣然向往(欣然):高兴的样子
9.原文默写
  表现桃林美景的句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表现桃花源环境的句子: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表现桃花源人们生活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土地平旷......“不足为外人道也”
文章赏析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鱼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15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本文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以捕鱼作为职业的武陵人。(有一次渔人)沿着小溪走,忘记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夹杂其它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对眼前的景象感到非常惊奇。(渔人)又继续向前划行,想走完那片林子。   桃林在溪水源头消失了,就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洞)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离开船,从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窄,仅容一人通过。(渔人)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有平坦宽广的土地,房屋整整齐齐,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互相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村落间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衣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村里的人)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有这样的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了,与桃花源以外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桃源里的人,(桃源里的人)都感叹惋惜起来。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招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便告辞离去。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讲。”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立即去拜见太守,(渔人)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读书人,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但)没有实现,不久生病死了。此后(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里的)的人了。
注释
  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376~396)。   世外桃源: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作者的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比喻不受外面影响的生活安乐、环境幽静的美好地方。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武陵:古代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为业:作为职业。为:作为。   缘:沿,顺着   行:前行,这里指划行。   远近:偏义复词,这里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   夹岸:夹着两岸生长。   杂:别的,其它的。   芳:指小花。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   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惊异,诧异。这里的意思是“对……感到诧异”。   欲:想要。   穷:穷尽。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处就到头了。   便:于是,就。   得:看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   舍:丢下。   初:开始。   才:副词,仅仅,刚刚。   才通人:仅仅能容下一人通过。   通:通过。   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而明亮;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现在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总意)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形容对某一问题从长期思索不解而后忽然领悟。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舍:房屋。   平:平坦。   旷:宽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之:这。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得见。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种作:耕田劳作。   着:穿着。   悉:都。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垂髫,垂下来的头发,这里指小孩子。黄发,旧指长寿的特征,这指老人。   并:都。   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乃(乃大惊的乃):竟然。   大:很,非常。   从来:从……地方来。   具:详细、详尽。   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要(yāo):通“邀”,邀请。   咸:副词,都,全   问讯:探问消息。   妻子:妻子和儿女。   语(yù):向……人说,告诉。   云:说。   先世:祖先。   妻子:指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的人。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复:再,又。   焉:兼语词,从这里。相当于“于之”,“于此”。   间隔:隔离不通音讯。   今:现在。   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然。   无论:不要说,通俗点讲是更不用说,(更)不必说。   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   延至:邀请到。延,邀请。   为:无义。   具言:详细地说。(所+动词 构成名词性结构)   具:详细、具体。   停:住。   辞去:辞别离开。   语:对……说。   不足:不必,不值得。   为:向、对。   道:说。   既:已经;……之后。   得:找到。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顺着。   向:从前,旧。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作标记。   及:到了。   郡下:指武陵郡城下。   诣:到,拜访。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说如此:说明了像这种情况。如此,判断句,像这样。   即:立即。   遣:派遣。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所志,所做的标记。志:做的标记。(名词性) 所单独可不翻译。   遂:终于。   复:又,再。   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南阳:郡名,治所在现在河南南阳。   刘子骥:即刘驎之,字子骥,东晋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高尚:品德高尚。   欣然:高高兴兴的样子。   规:计划,打算。   寻:随即,不久。   未果:没有实现。果:理想实现。   问津:问(通往桃花源的)路,这里是访求的意思。津:渡口。
考点
1.重要实词
  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
2.重要虚词
  乃   (1)见渔人,乃大惊:就   (2)乃不知有汉:竟然   为   (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   其   (1)欲穷其林:这   (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4)得其船:自己的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渔人
3.多词一义
  (1) 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具答之、并怡然自乐:都   (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4.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 :不足挂齿")   间隔(古义:隔绝; 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指访求、探求的意思。 今义:唾液)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亲友关系的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 多形容性格)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   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   咸(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   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 对…)   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5.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6.一词多义
  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离开。)   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   中:①中无杂树(“中间”)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èi,介词,对,向)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①寻向所志(原来)   ②眈眈相向(对着)   得:①便得一山(看见)   ②得其船(找到)   闻: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   穷:①欲穷其林(尽,穷尽)   ②穷冬烈风(深)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   属: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③属(zhǔ)引凄异(连续)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7.同义词
  都——(1)悉:悉如外人(2)皆:皆叹惋(3)咸:咸来问讯(4)并:并怡然自乐   详细——(5) 具:具答之   沿着------(1)缘:缘溪行2)扶:便扶向路   邀请——(1)要:便要还家(2)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8.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   省主语: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去。)   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翻译时一并补出。   省宾语:   例一:问所从来(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   省介词:   例二:林尽水源(是"林尽于水源"的省略.)9.四个“然”①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②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③怡然自乐(怡然):愉快的样子④欣然向往(欣然):高兴的样子
9.原文默写
  表现桃林美景的句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表现桃花源环境的句子: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表现桃花源人们生活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土地平旷......“不足为外人道也”
文章赏析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鱼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第2个回答  2011-09-15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本文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以捕鱼作为职业的武陵人。(有一次渔人)沿着小溪走,忘记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夹杂其它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对眼前的景象感到非常惊奇。(渔人)又继续向前划行,想走完那片林子。
  桃林在溪水源头消失了,就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洞)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离开船,从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窄,仅容一人通过。(渔人)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有平坦宽广的土地,房屋整整齐齐,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互相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村落间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衣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村里的人)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有这样的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县里的人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了,与桃花源以外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桃源里的人,(桃源里的人)都感叹惋惜起来。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招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便告辞离去。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讲。”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立即去拜见太守,(渔人)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读书人,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但)没有实现,不久生病死了。此后(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里)的人了。

武陵:古代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为业:作为职业。为:作为。
  缘:沿,顺着
  行:前行,这里指划行。
  远近:偏义复词,这里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
  夹岸:夹着两岸生长。
  杂:别的,其它的。
  芳:指小花。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
  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惊异,诧异。这里的意思是“对……感到诧异”。
  欲:想要。
  穷:穷尽。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处就到头了。
  便:于是,就。
  得:看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
  舍:丢下。
  初:开始。
  才:副词,仅仅,刚刚。
  才通人:仅仅能容下一人通过。
  通:通过。
  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而明亮;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现在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总意)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形容对某一问题从长期思索不解而后忽然领悟。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舍:房屋。
  平:平坦。
  旷:宽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之:这。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得见。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种作:耕田劳作。
  着:穿着。
  悉:都。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垂髫,垂下来的头发,这里指小孩子。黄发,旧指长寿的特征,这指老人。
  并:都。
  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乃(乃大惊的乃):竟然。
  大:很,非常。
  从来:从……地方来。
  具:详细、详尽。
  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要(yāo):通“邀”,邀请。
  咸:副词,都,全
  问讯:探问消息。
  妻子:妻子和儿女。
  语(yù):向……人说,告诉。
  云:说。
  先世:祖先。
  妻子:指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的人。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复:再,又。
  焉:兼语词,从这里。相当于“于之”,“于此”。
  间隔:隔离不通音讯。
  今:现在。
  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然。
  无论:不要说,通俗点讲是更不用说,(更)不必说。
  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
  延至:邀请到。延,邀请。
  为:无义。
  具言:详细地说。(所+动词 构成名词性结构)
  具:详细、具体。
  停:住。
  辞去:辞别离开。
  语:对……说。
  不足:不必,不值得。
  为:向、对。
  道:说。
  既:已经;……之后。
  得:找到。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顺着。
  向:从前,旧。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作标记。
  及:到了。
  郡下:指武陵郡城下。
  诣:到,拜访。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说如此:说明了像这种情况。如此,判断句,像这样。
  即:立即。
  遣:派遣。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所志,所做的标记。志:做的标记。(名词性) 所单独可不翻译。
  遂:终于。
  复:又,再。
  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南阳:郡名,治所在现在河南南阳。
  刘子骥:即刘驎之,字子骥,东晋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高尚:品德高尚。
  欣然:高高兴兴的样子。
  规:计划,打算。
  寻:随即,不久。
  未果:没有实现。果:理想实现。
  问津:问(通往桃花源的)路,这里是访求的意思。津:渡口。
考点

1.重要实词
  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
2.重要虚词
  乃
  (1)见渔人,乃大惊:就
  (2)乃不知有汉:竟然
  为
  (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
  其
  (1)欲穷其林:这
  (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4)得其船:自己的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渔人
3.多词一义
  (1) 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具答之、并怡然自乐:都
  (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4.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 :不足挂齿")
  间隔(古义:隔绝; 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指访求、探求的意思。 今义:唾液)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亲友关系的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 多形容性格)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
  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
  咸(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
  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 对…)
  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第3个回答  2011-09-15
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现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 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似的。(渔人)就离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那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也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竞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路。
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访求(桃花源)的人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9-18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jiá)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 yāo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一天,他沿着小溪向前走,忘记走了多远的路程。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渔人对眼前看到的景象感到非常诧异,又向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线。(渔人)就丢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敞明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这类的东西。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孩子们都悠闲自在自得其乐。
村中的人看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他从哪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人)都感叹惊讶起来。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开。临别时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处处做了记号。到了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刻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听到了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成功,不久就因病而终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
句子翻译
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注释:“武陵是湖南常德历史上的第二个行政区划,魏晋后,武陵郡辖沅水流域诸县。”(《武陵藏珍---沅澧流域历史文化图说》)
2.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译:(他)顺着溪水划船,不记得划了多远的路程。
3.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忽然看见一片桃花林,两岸几百步以内,其中没有别的树,芬芳的青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乱交杂。
4.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划行,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5.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译: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便看到一座山。
6.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译: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便离开船,从洞口进去。
7.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
译:刚开始山洞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
8.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都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9.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译:里面来来往往的和种地劳作的,男女的穿戴,全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样。老人和孩子们各个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10.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译:(村人)看见了渔人,就非常的惊讶,问(渔人)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
11.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村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12.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村里的人听说有这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13.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译:(村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4.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
译:从此不再出去,就与外面的人断绝来往了。
15.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村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经历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16. 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译:这个人对(村人)一一详细地说了他所知道的,(村人)都很感叹,惋惜。
17.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译:其他的人各自又都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肉饭菜(来款待他)。(渔人)过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去。
18.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译: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9.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20.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译: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他进出桃花源的事情。
21.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居然迷路了,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22.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译:南阳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打算前往。
23.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还没有去成,不久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寻路探访的人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