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

如题所述

总的来说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就是
以外国的经济入侵为直接推动力 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为根本原因的 自然经济的瓦解
经济侵略带来的自然经济的瓦解 同时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有因为经济侵略 使中国的民资难以独立发展 自成体系 也因为自然经济的基础还比较强大 所以民资也难以快速发展
1840年 中国大门被迫打开
1840-1842纺织分离—织耕分离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附属《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加《望厦条约》,《芸浦条约》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产生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张裕葡萄酒公司(烟台)
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经济
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60年代自强 70年代自富
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等经济文化上的观点,政治上提出君主立宪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民资初步发展;张謇——大生纱厂(江苏南通
1895年 中日 马关条约
人民负担赔款,拓展资本输出渠道(设银行等),掀起瓜分狂潮,列强侵略深入内地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十九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民资较快发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十年对峙
土地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7-1937《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27-1936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8-12
1、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8-31
简单地说,随着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如近代以来传统的小农经济进一步解体,但依然占主导地位。其他成分经济此消彼长,你可以自己去了解,如官僚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租佃经济等。
第3个回答  2011-08-30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后,小农经济“宁死不屈”。
洋务运动加速小农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得到小小的发展。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小农经济“苟延残喘”。
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小农经济依然存在。
第4个回答  2011-09-02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如果有兴趣了解可以参考一下书目。
[日]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1990),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中译本。
[美]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1997),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美]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2000),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