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实施单元教学

如题所述

按照教育部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项目界定,单元是能够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学习单位或课程单位,包括目标、内容、过程、评价、时间等要素。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单元的规划大概有三种形态:

教材自然单元;

教材重组单元,即把教材中一个自然单元的若干节组成一个新的单元,或者在几个自然单元中选择一部分节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单元;

自拟专题单元。

单元教学是在学科核心素养指引下,以单元为单位,整体思考、设计和组织实施的教学,强调的是整体性,针对的是碎片化知识点教学。

单元教学大体上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教学内容层面来看,单元教学通常围绕体现大观念、大概念的学习主题开展,强调内容组织的结构化和内容呈现的情境化。

内容组织的结构化包括关注知识间的关联、知识与方法的关联、知识与生活的关联、知识与经验的关联。

内容呈现的情境化就是采用问题、任务、现实场景的方式把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

第二,教学过程层面来看,单元教学更加强调用任务或活动来组织、呈现教学过程,其任务和活动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思维的挑战性和活动之间的进阶性。

第三,由于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传统讲课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判断的评价方式不再满足要求。因此强调在自主性的活动当中,评价伴随教学过程,起到激励、诊断、促进学习的作用。

为何要实施单元教学?

第一,整体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在教学当中整体落实,而一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在一堂课中往往很难落实核心素养。所以我们需要在一个更大的课程单位上开展研究,即在单元视角下,把学科核心素养合理地分配到各课时的学习中。

第二,落实学科大观念、大概念,强化学生内容结构化,体现学科育人价值的需要。

第三,形成进阶性任务或活动,体现思维不断发展进阶的需要。

如何实施单元教学?

对于怎么做,我想我们需要建立基本的一个模型,便于我们完成各个学科的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从构成教学的要素出发建构单元教学模型。

教学就是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教师、学生、环境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体现过程、评价当中,而环境提供的内涵就是学习内容,所以也可以转化为对教学的另外一种描述: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目标、内容、过程、评价。基于这样一种教学模型,单元教学设计就要涉及这四个基本要素。

为了落实核心素养,内容要能体现大观念、大概念,强化结构化,可以采用引领性学习主题,引领的是大观念下内容对学生成长的育人价值。目标要是素养性学习目标。过程我们希望通过任务和活动去落实,这些任务和活动应该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叫挑战性学习任务。最后,评价应该伴随在过程其中,即持续性学习评价。

我们都知道,学习任务的设计、落实都需要资源支持、环境支持,因此我们还要研究支持教学的环境,称之为开放性学习环境。

同样,单元教学需要持续改进,因此在整个单元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把这种教学改进体现其中,叫反思型教学改进。

用这样一个由四个基本要素、两个支持要素构成的单元教学实践模型来指导我们进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从单元教学规划和课时教学设计层面开展单元教学设计。

我经常问教师一个问题:一个单元由若干节构成,每一节我们都有教学设计,这些教学设计累加是不是就是单元教学设计?

其实不是,这样累加的设计,教师的重心还是在每一个课时的设计上。我们强调单元教学设计更加强调的是整体性的部分,当然课时也在其中,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把单元教学设计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侧重于单元整体描述的单元教学规划,第二部分是在规划下完成课时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规划强调整体性,课时教学设计则强调具体化。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体现结构化、情境化、活动化。

首先,我们先要明确单元学习主题是什么?

(1)在单元教学实践模型下,主题指向单元核心内容,由主题名称和主题概述构成;

(2)主题反映学科本质和大观念、大概念,能促进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建立与真实世界的联系;

(3)主题在内容的结构化与情境化以及育人的意义与价值等方面具有引领性。

那么,我们要怎样确定一个单元学习主题?

第一步就要解读课程标准的素养要求、内容标准和学业质量。

第二步是在解读的基础上要通过主题反映学科本质和大观念、大概念、逻辑关系、层级关系等,进而去形成一个体系。

第三步就是在确定一个主题时,我们要跟任务活动相联系:我能够让学生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这种任务包括针对生活场景,即学习主题与生活之间的的关联;针对社会科技发展场景;针对学生学情……

第四步要注意在设计这些任务的具体过程中,考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这样四个角度,确定一个单元的学习主题,最后达到结构化、情境化和育人方面的引领性。

从课程的要求到单元的学习目标到课时的学习目标是一个逐级的、具体化的过程。

课程要求的依据就是课程要求的分析,主要体现三个方面:

第一是核心素养,我们通常会将其变为这门课的课程目标;

第二是内容标准,它指的是各个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

第三是学业质量,是从评价的角度描述学习要求。

然后到单元学习目标,这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要体现核心素养的导向。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学情,同样的课程目标转化为单元目标,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校,写出的内容不一定都要一致,这就是学情视角的作用。另外,这些目标都要考虑落地,所以要有任务活动的支持。

课时学习目标是单元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依据同样的要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