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解铃还须系铃人

问题:
贤者使使贤主。(两个使分别是什么意思?)
不事事。(两个事是什么意思啊?)

“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中的“项”是指( ),“是”是( )的意思。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晏子故事两篇》之一,其中“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一句中,“使使”的让人颇费一番思量,对这一学习上的难点,课本里并没有注解,教师参考书里的解释也让人难以理解。参考书中“关于练习的分析,练习二的参考答案:晏子说:“齐国是根据所出使国家的情况派遣使者的,那些贤明的使者就让他出使有贤明君主的国家,那些不贤明的使者就让他出使没有贤明君主的国家。……”其中,两个“使使”中的第一个“使”是动词,指派(使者);第二个“使”是名词,指使者。这一解释让人难以信服。
  参考答案的分析本身就已不一致。翻译里是前一个“使”理解为动词,“让他(出使)”,“派(使者)”;后一个“使”还是理解为动词,“出使”。而分析用法时却有说前一个是动词,指派(使者);后一个是名词,指使者。这样的分析让人如坠云里雾里。
  弄清这两个“使”字的用法,对于学生理解本句是非常重要的。
  中学课本里也多次出现两个“使”字连用的情况,如:
  1、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廉颇蔺相如列传》)
  2、 使使以闻大王。(《荆轲刺秦王》)
  3、 单于使使晓武。(《苏武牡羊》)
  4、 使使如秦受地。(《屈原列传》)
  第1句,第一个“使”可理解为“派遣”,作动词用;第二个“使”与“者” 联系起来,解为“使者”,名词。第2、3、4句两个“使”字,都可理解为“派遣使者”,前一是动词,后一名词。而《晏子》里两个“使使”也可理解为“派遣使者”,很可能也是受两个“使”字连用时常用意的影响。但是《晏子》一句里有特殊的情况。
  例句1-4都可理解为“派遣使者”,动词+名词的形式,因为两个“使”后面都有动词,所以后一个“使”可作兼语用,即为名词;而《晏子》句里“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两个“使”后面没有动词了,所以如果再把第二“使”理解为兼语的使动用法,即“其贤者使(之)使贤主,不肖者使(之)使不肖主”。那么,两个“使”字则应分别理解为“派遣”、“出使”,两个都是动词。
  而有参考书则把第一个“使”理解为名词,组成“贤者使”。第二个“使”理解为动词。“……者”已放在形容后面,组成“者”字结构,其性质与名词相当,可译为“……的人”,故而这里再把第一个“使”字理解为“使者”(名词),则有重复、累赘之嫌。而在古文当中似乎也还未见这样的用法。

  第一个事应该是从事的意思,第二个应该是事情的意思

  项应该是脖子的意思,是应该是这的意思
  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这谁能解的下来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29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晏子故事两篇》之一,其中“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一句中,“使使”的让人颇费一番思量,对这一学习上的难点,课本里并没有注解,教师参考书里的解释也让人难以理解。参考书中“关于练习的分析,练习二的参考答案:晏子说:“齐国是根据所出使国家的情况派遣使者的,那些贤明的使者就让他出使有贤明君主的国家,那些不贤明的使者就让他出使没有贤明君主的国家。……”其中,两个“使使”中的第一个“使”是动词,指派(使者);第二个“使”是名词,指使者。这一解释让人难以信服。
  参考答案的分析本身就已不一致。翻译里是前一个“使”理解为动词,“让他(出使)”,“派(使者)”;后一个“使”还是理解为动词,“出使”。而分析用法时却有说前一个是动词,指派(使者);后一个是名词,指使者。这样的分析让人如坠云里雾里。
  弄清这两个“使”字的用法,对于学生理解本句是非常重要的。
  中学课本里也多次出现两个“使”字连用的情况,如:
  1、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廉颇蔺相如列传》)
  2、 使使以闻大王。(《荆轲刺秦王》)
  3、 单于使使晓武。(《苏武牡羊》)
  4、 使使如秦受地。(《屈原列传》)
  第1句,第一个“使”可理解为“派遣”,作动词用;第二个“使”与“者” 联系起来,解为“使者”,名词。第2、3、4句两个“使”字,都可理解为“派遣使者”,前一是动词,后一名词。而《晏子》里两个“使使”也可理解为“派遣使者”,很可能也是受两个“使”字连用时常用意的影响。但是《晏子》一句里有特殊的情况。
  例句1-4都可理解为“派遣使者”,动词+名词的形式,因为两个“使”后面都有动词,所以后一个“使”可作兼语用,即为名词;而《晏子》句里“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两个“使”后面没有动词了,所以如果再把第二“使”理解为兼语的使动用法,即“其贤者使(之)使贤主,不肖者使(之)使不肖主”。那么,两个“使”字则应分别理解为“派遣”、“出使”,两个都是动词。
  而有参考书则把第一个“使”理解为名词,组成“贤者使”。第二个“使”理解为动词。“……者”已放在形容后面,组成“者”字结构,其性质与名词相当,可译为“……的人”,故而这里再把第一个“使”字理解为“使者”(名词),则有重复、累赘之嫌。而在古文当中似乎也还未见这样的用法。

  第一个事应该是从事的意思,第二个应该是事情的意思

  项应该是脖子的意思,是应该是这的意思
  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这谁能解的下来呀
第2个回答  2007-07-26
贤者使使贤主:第一个使应该是派遣,第二个应该是使者

不事事:第一个事应该是从事的意思,第二个应该是事情的意思

项应该是脖子的意思,是应该是这的意思
第3个回答  2007-07-26
不要听楼上瞎扯

第一个使应该是使之的意思,使动用法,第二个应该是出使
第一个:做,动词 第二个:事,事情,名词
脖子 ,没有什么含义或就解作是,这
第4个回答  2022-07-18
系在老虎脖子的金铃只有系上去的人能解下来。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
宋·惠洪《林间集》卷下载: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


南唐法眼宗始祖法眼法师在金陵清凉寺给众僧讲佛经,希望他们潜心向佛,遵守清规戒律。法灯和尚却偏偏不爱遵守这些清规戒律,但人很聪明。法眼法师问谁能从凶猛的老虎脖子上取下金铃来,法灯和尚回答道解铃还须系铃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