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李吉均院士逝世,他生前对我国有什么贡献?

如题所述

      李吉均1933年10月出生于四川彭县,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在兰州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在北京大学地理系地貌专业进修,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第四纪研究中心进修。曾任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主任、兰州资源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甘肃省地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地理组召集人、中国地理学会地貌第四纪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地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李吉均创立并发展了关于青藏高原隆升的系统理论,其论文《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提出了“青藏运动”“昆黄运动”“季风三角”等科学概念,主编出版了《西藏冰川》《横断山冰川》等专著。然而,他也一度积劳成疾,忍受高原反应的折磨。1991年,李吉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吉均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地貌学家、冰川学家,在青藏高原隆升与气候环境变化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学术威望。他将地理学与地质学、大气科学、生物学融会贯通,并重视野外科学考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李吉均创立并发展了关于青藏高原隆升的系统理论,提出了“青藏运动”“昆黄运动”等科学概念。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首届“竺可桢野外工作奖”、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第一批冰川冻土野外工作奖、第二届中国地理科学杰出成就奖、甘肃省劳动模范、“百年兰大·特殊贡献奖”、“坚守·奋斗杰出贡献奖”等称号;获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奖特等奖、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

李吉均在科研领域取得杰出成就,曾任兰大地理科学系主任的李吉均同样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不凡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3

李吉均是中国最早一批从事冰川研究的专家,在兰大被尊称为“大先生”。他于1933年10月出生在四川彭县,1956年从南京大学地理系毕业后,被推荐到兰州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从此扎根西部,献身科研和教育。

他生前曾对人说起,之所以向往祖国西部,最初是因为高中时听闻“矿产是工业的粮食”,想去祁连山为祖国探矿。1958年,26岁的李吉均终于作为中科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的首批队员踏足祁连山,在施雅风院士的领导下,他骑着老马涉险找水、找冰川,就这样开始了艰苦的冰川学研究。在他看来,野外实地考察取得的第一手资料是地学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他多次参与冰川考察,足迹遍布天山、祁连山、青藏高原相关地带,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

他创立并发展了关于青藏高原隆升的系统理论,其论文《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提出了“青藏运动”“昆黄运动”“季风三角”等科学概念,主编出版了《西藏冰川》《横断山冰川》等专著。然而,他也一度积劳成疾,忍受高原反应的折磨。1991年,李吉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3年,李吉均在甘肃从事野外工作。除了在科研领域取得杰出成就,曾任兰大地理科学系主任的李吉均同样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不凡贡献。他指导的学生中,有多人成长为我国地理学研究领域的骨干学者,仅中科院院士就有3位(秦大河、姚檀栋、陈发虎),“一门四院士”传为佳话。不过,李吉均却未居功。他曾公开表示:“是他们自己很努力。我只是发现了他们,并把他们引进了正道。”

为了鼓励青年学生从事科学研究,2006年,他和时任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的王乃昂教授将自己的教学成果奖奖金全部捐出,设立了“求真奖学金”,此后又多次追加。之所以命名为“求真”,是为了教育引导学生追求真理、为真理而奋斗,避免学术腐化。2019年9月,李吉均在资源环境学院2019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寄语同学们:坚守奋斗,再创荣光! 

直到今年,这位耄耋老人仍在从事科研和教育工作。疫情期间,他曾通过兰州大学官方微信勉励学子:“人生起伏多端、变化莫测。为学先求立志,不管风吹浪打,勇往直前……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第2个回答  2020-07-22
李吉均是兰州大学的教授,从事地貌学与第四纪研究,创立发展了青藏高原隆升系统理论。
第3个回答  2020-07-22
对我国的贡献是:“专注研究现代冰川与第四纪冰川,东亚和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
第4个回答  2020-07-22
他的贡献可以说是非常巨大的。因为他被兰州大学的学生追为大先生,确切的说就是把自己最好的年华献给了祖国的西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