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里农历是怎么来的

如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5
  中国历法的来历和原理

  历法,主要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各个国家不同的农业文明成熟程度,往往决定着该国家文明的历法的科学性。这就是说,由于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最成熟的农业文明国家,所以,中国的历法是世界上最丰富和最富有科学内涵的历法。

  从黄帝历法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始,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自己的102个历法。这些历法中,有的曾经对中国的文明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夏历、商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唐大衍历和皇极历等,有的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是,其依然对中国的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起到过重大作用,比如西汉末期的三统历法和唐朝的皇极历法等。

  中国上古,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所谓的太阴历法,就是古代天文学们先将地球看成为是静止点,然后,再根据日晷测影确立一年为365·25个太阳日,再根据这个太阳年的参考系,去确立每太阳年365·25天内,月亮饶地球所转的圈数,及其根据月亮圆缺周期,去将每太阳年分段成多少个“月”和每月多少“日”。这样,就产生出了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的雏形,即,每太阳年有12个月左右,每个月有30天。

  周朝的历法是太阳历法,就是根据日晷测影,先将地球看成为是静止点,然后,再将365·25天分成“春、夏、秋、冬”四季、“寒、风、缓、热、雨、干”六季、“藏、生、长、化、成、收”六节气。由此可见,周朝历法,重要是根据地球上动植物的生长周期去确定季节划分的。

  无论夏历法还是周历法,他们都以12地支为历法的数学划分标准,这种以土地为标准的数学理念,反映了当时人们非常重视农业生长周期和动植物生长周期,这种以地为本的价值理念,直到今天依然流行在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中。

  周历法之所以是太阳历法,就是以“冬至节”为标志的。冬至节,其实就是太阳在相对于地球的运动周期中,运行到最南段的极点,冬至节以后,太阳相对于地球就开始往北运转了。所以,周朝人将冬至节这一极点,看成为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将一个太阳年分段成为24个节气,每月两个节气。

  阴阳历法究竟是什么时候起源的,这,至今都还没有定论。但是,西汉太初历是阴阳历法,是确信无疑的。西汉太初历是由当时巴蜀地区的阆中人落下闳等人创立的,其最大的功劳是计算出了太阳和月亮之间的相对复合运动的周期关系,这,是需要极其高的抽象思想能力和数学知识及其农业经验的。

  阴阳历法是先将地球视为是静止参考点,太阳饶地球一周,月亮饶地球运行12·33周。太初历充分考虑到了太阳和月亮的复合运作周期都会对农业和鱼牧业有很大影响,而人们对月亮周期的观察则又可以直接计算出循环的日数,所以,阴阳历法按照月亮相对于地球的朔望四个周期,即,人们直接在晚上可观察到的月亮的上弦(夏历月初八)、望(夏历月十五十六)、下弦(夏历月二十三)、朔(夏历月初一)的四个周期区间,再参照于此相对应的28个星象情况,将一个朔望月分成四个“星期”,每一“星期”可以观察到七个星象,在这样的复合运动关系下,每月的太阳日数就是29日12小时44分2秒8。为了确保人们根据月亮的圆缺情况,也就是确保人们观察到的月亮最圆的时候是每月的十五和十六这两天,所以,落下闳等人参照早期夏历和自己观测出的月亮和太阳的复合运动周期情况,设立了闰月,即每19年设立7个闰月,以确保人们可以根据月亮的圆缺去判断每月的日数情况。

  太初历同时结合周朝太阳历法,复合的将周朝分出的一年24个节气插植到以上所说的月历法中去,这样,就形成了阴阳历法的特征。即,人们既可以根据月亮周期去判断日数、潮汐、动植物生长周期等,又可以根据24个节气去判断大的农牧业季节情况。24个节气是按照太阳年固定周期基本不变的,而夏历则是根据月亮周期去确定的。这样,中国太初历的阴阳历法,就蕴涵了记数和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生长周期的两种科学人文内涵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6-15
你这问题要分两个方面来回答:
一是问:阴历的依据。中国上古时代就有阴阳概念,将太阳称阳,月亮称阴。阴历就是以月亮运行周期为依据制订的历法。
实际上,我国的传统历法,不是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合历。历法中的三大因素:日、月、年,日、年都是以太阳周期为依据的,月才是以月亮周期为依据。另外,中国的24节气,也是以太阳周期为依据的。
中国传统历法的精妙在于阴阳合历中将太阳与月亮周期衔接起来。
欧洲的太阳历,只是简单地将12个月主观划分,没有客观依据,所以才有2月平、7月大8月大连续的现象。每个月的日子没有天象的指示意义。
我国传统历法则不同,每个月的初几都与月亮运行的变化相关。问题是月亮周期与太阳周期不是整数关系,在12个月之外的余数,需要用闰月来填补。闰月的规则体现了古人的高度智慧。这样,我国传统历法的每个日子都是有天象意义的。
二是历法的发展来源。这个问题太复杂,仅能简单说说。
夏历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后来的商、周只是微调,并改正朔,将一年的第一月改变,大历法是一样的。
到汉代,夏历的季节差异太大了,朝廷就组织了官方的委员会来修订历法,制定了新的历法,号称“太初历”,为此年号也改为“太初”,也就是“新纪元”的意思。后来历朝又有修订,逐步完善。
第3个回答  2011-06-15
农历是古人根据月亮、太阳变化来计算的。昼夜交替一次是一天,月亮的圆缺变化循环一次就是一个月,上一个冬至日到下一个冬至日是一年。
其中最复杂是月的计算方式,农历月中,大月30天,小月29天,所以12个月下来并没有365天,就需要在其中加一个月。当然也不是年年都能加,所以阴历月有时候是一年12个月,有时候是一年13个月。笼统的说法是19年加7个月。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5163.html?wtp=tt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