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毕业生袁辉十年山区支教,没有编制,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如题所述

南大毕业生袁辉10年在山区里面支教,没有任何编制。面对这样的情况还能够坚持下来,可想而知完全都是为了梦想。在他的内心当中认为孩子的未来是他教书育人的最大意义,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学习上。袁辉有很多次能离开大山的机会,可是都被他自己给拒绝了。能够为了大山里的孩子坚持10年之久,可想而知孩子们有多感谢自己的老师。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在了大山里,孩子们也会记得老师的恩情。

袁辉在山里住在学校当中简陋的公寓里,每天自己去摘菜做饭。明明在偏远的山区里拿不到多少收入,可是他却把钱都给了需要帮助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好老师,孩子们又怎么可能会不好好学习。每天上课的时候都能够跟孩子达成很好的共识,课堂上孩子都在全心贯注的听讲。能够跟孩子的心走在一起,袁辉肯定是不想离开的。

每一个有梦想并且能成功的人背后肯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老师,袁辉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每个老师学习的。袁辉努力的付出却没有得到编制,是让人匪夷所思。如此奉献的老师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可想而知内心其实也是很痛苦的。假如有了编制之后每个月还可以多领一些钱,可能生活就会过得不一样。

总的来说像袁辉这种老师,应该保持赞美和敬佩。一直都在前线努力的拼搏,能去山区支教那么长的时间是很让人打心眼里喜欢的。总有一些人去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愿意为了孩子们放弃一切。老师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孩子跟着老师才能够更好的成长。正因为老师不把自己的生活和权益放在心里,才有了孩子幸福的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12

在偏远的乡村,有很多孩子的教育较差,很多农村的孩子比较聪明和勤奋,可是还是输在了起跑线上,有不少的热血青年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而选择去农村支教,南大毕业生袁辉十年山区支教的事情在网上引起热议,十年来,袁辉辗转于恩施多所学校,教授语文、历史、地理、心理健康、美术、音乐等科目。最忙碌时,一周要上30多节课。

高中时,“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的故事在袁辉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为改变山区孩子的命运,虽然高分考取了硕士却放弃了这次升学的机会,选择到偏远的农村支教,由于是志愿者,并不能像普通教师一样每月领到工资,只是偶尔能收到些补助。当依然没有任何的后悔和抱怨,坚持在一线,用真实先动给大家树立了榜样。

在刚开始了的时候,有不少人对支教志愿者袁辉产生过质疑,认为一个名牌大学生不可能在这么偏僻的地方支教,可袁辉说:“能够实现自己少年时代的梦想,能够通过自律地劳作获取精神自由,能够陪伴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从中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乐趣,我心满意足。”让这些乡村的孩子也有机会走出大山,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我们的社会之所以不断的进步,就是因为有很人在背后默默的付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从中获取什么,而是埋头苦干,对于这种无私奉献的事迹就应该大力宣扬,传播更多的正能量,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站出来,扎根农村,成就真正的自己,人活着不是去追求生活上的富裕,而是精神上的满足,有不少网友给支教老师袁辉点赞,他的行为也会鼓励更多的老师走向农村,推动共同富裕。

第2个回答  2022-07-12
靠着自己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也许他对城市的生活并不向往,对幽静的乡村生活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吸引。
第3个回答  2022-07-12
是因为他对于这些学生是比较喜欢的,而且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去贡献中国的教育事业,也能够让中国的教育事业得到改善,所以才能够坚持下来。
第4个回答  2022-07-12
他想要为国家付出自己的努力,而且也想要帮助国家的教育事业获得好的发展,也想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所以才能够坚持下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