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袁崇焕、崇祯、吴三桂、清军之间什么关系啊??

李自成、袁崇焕、崇祯、吴三桂、清军之间什么关系啊??
历史高手来回答一下、最好浅显易懂别太长
谢谢谢谢谢~感恩不尽

袁崇焕和吴三桂都是崇祯的臣子,后来吴三桂投降了清军,李自成和崇祯、清军三人之间都是对手关系,李自成灭了崇祯的明朝,清军灭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清军是最后的胜利者。

1、李自成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

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

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

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

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清军。

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大顺军逼走南明将领左良玉,占领武昌,李自成计划乘舟东下,夺取东南作为抗清基地。

但大顺军尚未准备充分,清军分水陆两路突然袭来,李自成仓促弃武昌向东南进发。顺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

2、袁崇焕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通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 )。明朝末年蓟辽督师。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

3、崇祯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即明思宗(1627年—1644年在位),字德约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 ,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

天启二年(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登基,改元崇祯,后世称为崇祯帝。 

崇祯帝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可惜其生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

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四日,昌平州吏赵一桂等人将崇祯帝与皇后葬入昌平县田贵妃的墓穴之中,清朝以“帝体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葬于十三陵思陵” 。

崇祯帝死后,清上庙号怀宗(后取消),南明弘光帝上庙号思宗,旋改毅宗,隆武帝上庙号威宗。清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4、吴三桂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今辽宁绥中)人,祖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

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

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

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

康熙十七年(1678年)秋在衡阳病逝。追谥为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孙吴世璠支撑了三年之后被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遂告结束。

5、清军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七日,满洲贵族调满,蒙、汉兵,几乎倾巢出动,由摄政王多尔衮率领南下。

此次清军的行军路线,仍采用过去入关侵明的者路,即绕过山海关,由长城突入。四月十五日,清军进至翁后(今辽宁阜新附近),接到镇守山海关的明辽东总兵吴三桂的“乞师”书,立刻改道向山海关进军。

山海关,依山临海,形势险要,是明代万里长城东部的”个重要关口。吴三桂在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时,他已率精锐入山海关,李白成曾对其招降,不允,双方发生激战。

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一日,大顺军数干骑兵进逼山海关西罗城下,城北翼一支明军起义归顺李白成,山海关城陷在即。

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疾驰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关迎入。

在吴三桂与清兵两军合力下,李自成起义军寡不敌众,只好撤退,于是山海关大门洞开,清军大批进关驰入中原。同年十月清朝定都北京,随后逐渐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崇焕

百度百科——李自成

百度百科——吴三桂

百度百科——朱由检

百度百科——清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22
人有点多,有点纠结,我就随便说说,看你能懂不……
崇祯是明朝最后一任皇帝,袁崇焕和吴三桂是为他镇守边关的臣子,明朝后期社会混乱,国家内忧外患。
内忧就是闯王李自成起义,想要推翻崇祯,自己当皇帝。后来成功了,进入了京都,逼崇祯自杀了。
外患指的是,清军的统治者皇太极想要入关,也想推翻崇祯,自己当皇帝。但是镇守边关的就是袁崇焕和吴三桂,袁崇焕是以忠臣,并且善战,有他在,清军就不能入关。可是呢,袁崇焕被人陷害,崇祯听别人言,杀了他。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最终推翻了明朝,杀死了李自成,建立了清朝。
没了 我觉得还是比较简单了 就看你自己理解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5-22
李自成和袁崇焕没啥关系,和崇祯皇帝以前是臣子后来是对头还把他逼死,和吴三桂是本来招降他,但是没成功,做了对头,吴三桂带着清军对付李自成。和清军是对手,没打的过。
袁崇焕是崇祯皇帝的臣子,吴三桂和他关系不大,是清朝的对手,气死努尔哈赤,数次击败清军。
崇祯和清军是死对头,清军也最终灭亡了明朝残余势力
吴三桂是崇祯的臣子,但是最后投降了清朝,又在康熙时造反,被消灭
第3个回答  2011-05-22
崇祯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袁崇焕和吴三桂是他的手下将领,李自成是农民起义军领袖,自封“闯王”。袁崇焕抗清有大功,清军用离间计使崇祯杀了袁崇焕。袁死后,明朝在农民起义军和清军两重内忧外患下灭亡,崇祯自缢而死。李自成先攻进北京,但霸占了吴三桂宠姬,吴一怒之下引清军入关,里应外合灭了李自成。最终,清军问鼎中原,吴三桂降清,被封“平西王”。后清康熙年间“三藩之乱”中吴又反清(另两藩是耿精忠、尚可喜),但人心思治,吴最后众叛亲离而死。追问

“三藩之乱”是什么?
为什么吴三桂引清军入关,而不是力挺明呢??

第4个回答  2011-05-22
崇祯是明末代皇帝,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最终攻入北京,让崇祯自杀了。袁崇焕,明末边关将领,后因崇祯中了清军借刀杀人之计,被自家的皇帝给杀了。吴三桂也是明末边关将领,李自成进京后,放清军入关,赶李自成出京,也成就了清皇朝。清军一直打着明朝江山的主意,后趁明朝内乱,占领明江山,建立清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