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我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呢?

如题所述

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同伴的互动、宏观的文化因素。

1、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起到重要的作用,父母与孩子的交往是孩子获得自我认知的最重要的一面镜子。

学步儿阶段:父母若能够给予他们充分的情感关注,并尊重他们探索的自由,他们会更早的产生自我意识,形成健康的自我感,研究发现,那些与父母依恋是安全的儿童,自我再认也会发展的更好。

儿童期:父母能够接纳儿童的表现,为他们的自我发展提供工具性支持,儿童就会更容易发展出客观的自我概念和健康的自尊。

青少年阶段:父母如果能够为青少年的探索和投入提供安全基地,那他们往往也更容易获得自我同一性,或者能够更接纳同一性延缓的状态。

2、同伴的互动,儿童会认识到自己和同伴的区别,并会利用社会比较来获得自我的优势和劣势,从开始说我比你厉害,我跑得更快,这样的自我骄傲感到后来逐步变得更为微妙的社会比较,同伴既是儿童青少年重要的社会支持人员,也是竞争对象和整体自尊感的参照对象。

3、宏观的文化因素,集体主义文化下更容易形成相互依赖型自我,也就是说他们自我概念里会包含他们的重要他人,个人主义文化下更容易形成独立自主型自我。

自我概念的发展

1、3-5岁:他们的概念非常具体,强调可以观察到的特征,比名字、外貌、身体特征,拥有的物品和日常的行为。

2、9岁:更清晰的自我概念,开始有自己所具有的人格特质,价值意识形态的描述。

3、11岁半:越来越懂得运用特质形容词描述自己一系列的行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1-29

孩子的自我概念是指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包括对自己的身体、能力、性格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孩子的自我概念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受到家庭、环境、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孩子的自我概念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婴儿期:孩子开始认识到自己和外界的区别,主要通过感觉和知觉来探索世界。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形成对自己身体的认识,比如认识自己的手和脚。

    幼儿期:孩子开始能够使用代词“我”,标志着自我意识的萌芽。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表现出一些自我主张和探索行为,比如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衣服。

    学龄前期:孩子开始形成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他人的反馈和评价。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表现出一些自信心和自尊心,也开始形成一些简单的价值观。

    学龄期:孩子开始逐渐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对自己的能力和性格有更深入的认识。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与同龄人进行比较,形成更为明确的自我概念。

在孩子的自我概念形成过程中,父母和家庭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家庭文化等都会对孩子的自我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父母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支持,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而父母过于苛刻或忽视孩子的需要,则可能导致孩子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

除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孩子自我概念的重要因素。例如,学校、幼儿园、社交圈等都会对孩子的自我概念产生影响。在这些环境中,孩子会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物,从而形成更为丰富和多样的自我概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