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辩论会: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弊大于利。

最好分条,有一至四辩分别发言。最好原创,如果非原创,最好有双方自由辩论的环节中的双方辩词。80分悬赏,好的还有附加分!!!

  我觉得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弊大于利.众所周知,任何事务都有两面性。外来文化作为一种事物,肯定有利也有弊。文明以文化为基础,文明是文化的一种升华。就文明本身而言,并无利弊可言,只有在一定的文化中才能对它进行价值判断。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域以及不同名族之间,存在着文化的诸多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升华而出的不同文明,都是以各自文化为基础而存在。任何脱离根基的事物,都是不牢固,不和谐的。因此,我认为,从民族文化发展的整体上、根本上讲,应该是弊大于利。

  1.从社会制度上分析,有“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之分,从地域分,就有“中国、日本、美国、德国”等的区别;从民族划分,就有“中华民族、大和民族、日尔曼民族、阿拉伯民族”等的差别。文明本身并没有利弊,只能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才能进行价值判断。
  2.从文明的基础上说,文明产生的基础本身具有民族性,文明的碰撞包含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间的纠缠,民族性本身就具有排外性。既然说文化有外来与民族之分,那么就可以说,没有哪一种外来的事物的历史地位能超越这个事物本身。
  3.从发展的本质上看,它是一个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是一种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发展的动力系统就是内因和外因。而我们知道,事物的发展,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所以从发展的角度看,关键还是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即本民族内部自己的发展,才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
  4.从外来文化这个实体来讲,它本来就是一个“混合体”。在外来文化的内容中,包含着对我们有利的方面、有弊的方面、不利不弊的方面。在这样一种“三分天下”的局面中,足可见对我们有利的部分仅占三分之一,至少还有三分之二的部分是对我们非利的。那么仅从这个三分之一与三分之二的比重来看,孰轻孰重,一目了然。难道你还坚持利大于弊吗 ?
  5.外来文明是强行闯入中国的,而不是中国自己的吸收和理解,是西方国家强行灌输给中国的,这样就阻断了中国文明的自我发展,结果中国被强行纳入到西方的文明体系中,造成了一种中国在各个方面依从西方的局面,这种局面到现在还在持续,中国受到的损失相当的巨大。我们可以喝日本作比较,日本在被帝国主义侵略后,积极学习西方,融合中国古文化和西方文明,几十年间就成为了东亚乃至世界性的强国。相比较,日本就是自行接受了外来文明。
  6.即使是所谓的优秀外来文明,也不一定是适合中国的发展。关键是该文明是否契合本国文化和社会制度。每个文化都有其不同的发展轨迹和特色,如果文明与文化不相符合,强行结合的结果必然是弊大于利。与此同时,“优秀”也是一个相对概念,优秀与否,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其含义也会不一样。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个人享乐、金钱至上”的观念是可取的,而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恰恰是不可取的;还有西方国家所倡导的“人权”,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权”绝对是两个概念。
  7.我们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色就是要有其独创性。在这里,可以举一些战争时期一味追随苏联,导致左倾、右倾对大革命产生的危害为例子,戊戌变法中只引进西方制度,不变革生产关系等等。还可引入党的“十七大”。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单从主题上看,何为“中国特色”难道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外来的文化比我们自己的更有利吗?实质上,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民族文化的发展只能靠自己。实践证明,必将进一步证明,我们也能够靠自己。
  8.谈到社会变革。诚然,我们闭门造车不行。但社会是否需要变革,究其根本是要看内部矛盾是否激化,并非是说别人变了我们就跟着变,别人成功了我们就跟着会成功。之所以在变革中重视外来的东西,并且外来 的东西起到了作用,只能说我们内部的量变已达到了一定的度,外来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个“催化剂”而已,只是起了一个阶段性的作用。从整个社会变革来讲,它的历史地位远远低于本民族的自变。如果你一再强调外来的文化利大于弊,那么在变革的时候,你何不就用外来的算了,还变革自己的干嘛呢?我们学习外来的东西(包括先进的技术,进步的思想等),其根本目的在于,最终对本民族的东西进行“装修”、进行发展,而不是取而代之。
  9.从正方论点来讲,如果真是“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那也就默认,在发展问题上,外来文化更优于民族文化。而事实证明,我们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并不亚于外来文化。在古代,我们没有引用外来文化,而孔子的“仁政”、老子的“道德经”却闻名于世;“孙子兵法”更是成为当今许多西方军事院校的必修课之一;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在向外宣扬中华文明;建国初期我们在帝国主义的封锁下,研制成了“两弹一星”、合成了人工牛胰岛素;当今,“神五”的返回,“一号嫦娥”的升空……在那些尖端的科技领域,你能说是靠外来文化而得来得吗?
  10.关于回答对方提出目前中西出现一体化的趋势问题。现在被我们吸收来的外来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最常见,最简单的服饰问题(如西装)。那只是被我们吸收、引进来而已,它不一定就对我们的民族文化发展利大于弊。同样,我们引进来的有好的也有坏的。比如“拜金主义、性开放”等外来的东西,你能说它是利大于弊才在我们现实中出现的吗?各种文化都有一定的渗透性,并非渗透了的就是对我们更有利的东西。
  11.还可以从物质文明方面阐述,比如:西方比中国早了数百年的资本主义的建设,已经有了完整的经济、社会、环境体系等,当中国开始现代化的建设时,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现在的中国的严重的环境问题,西方已经经历过这个阶段,并且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将污染严重的工业生产等搬到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例如日本将生产这一环节完全迁移到东南亚和中国,这样发达国家就可以用很少的代价将环境问题转嫁给我们,而我国还很依赖外资,这样就意味着我们的环境问题还将持续。
  辩论一般是对对方提出的观点进行反驳,并强化自身观点,实际中要灵活应对。多准备些这方面的资料吧。希望对你有帮助。网上搜了些,自己写了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27
主持人:各位评委,各位辩手,各位观众,大家好,. 今天我们的辩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今天我们看到了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益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它给我们带来一些弊端,我们要怎样来看待这样的利和弊了,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了,下面请我们的双方辩手给我们一个精彩的答案. 首先请双方一辩各自开场陈说

正方一辩:关于科技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这个辨题,我方辨友一致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于弊。
人类的生存方式,20万年前与10万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3000年前与20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600年前与5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今人与古人其实早已今非昔比,即使是现在与100年前相比,也已完全不一样。是什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什么让人类开始了新的生存方式? 我说,这便是科技,是科技的发展才推动了人类的进程,是科技的发展才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纵观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视科技的发展?回首过去,看四大发明,独具鳌头;观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目》,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海外。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

反方一辩:人类跨入21世纪,世界发生了多少惊人的变化。在人们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欣喜之余,又经历了更好的不安甚至灾难。除了对高科技特别是生物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恐慌之外,战争和疾病似乎直接将人类带到了地狱之门。各种病毒的侵入,汽车身后的尾气,工厂的废气等等无补侵害着我们美丽的家园.试问为什么我们的家园受到了威胁,为什么树木被大量的砍伐,为什么空气不在新鲜,这一切一切正是科技带来的种种罪证.现代科技是给我们带了一些舒适与方便,可同时也带了幅面影响,试问没有了美好的环境人类该怎么舒适生存呢?如果人们还不赶快对自己犯下的错误进行补救的话,人类终将会被科技所毁灭.

主持人:好,节下来请双方二辩陈述己方观点

正方二辩:在古代,人们迷信鬼神,认为人的一生是天定的,生老病死是天来掌控的;

在现代,人们通过科技的发展,证明了迷信思想是不可取的,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在古代,许多人得了重病,大夫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痛苦地死去.可现在,通过科技的发展,大部分疑难杂症已能成功治愈,人们不用为生病而烦恼。……以上所举的例子,只是科技发展为人类造福事例的冰山一角。科技发展得如此迅速是古代人想都不敢想的。为什么电视上、报纸上,几乎天天说要提倡科技发展,因为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圆的?是科技的发达;通迅的便捷是什么造成的?是科技的发达;身患重病的人为什厶能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是科技的发达!如果说科技的发展是错误的,那么,伽利略、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发明家、科学家,为什么要将自己宝贵的一生献给科学?为什么要将那么多宝贵的时间用在“错误”的事业身上?难道他们是没有判断能力的吗?有谁认为他们的死毫无价值,又有谁认为他们为科学献身,根本没有意义?

反方二辩:科技发展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好处,这点我们并没有否认.但是我方认为科技带来的弊处大于利的.首先汽车虽方便了我们的出行,但牌坊的尾气造成环境的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其次,电视等娱乐设施的出现,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是却无形的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人情淡薄.还有就是网络的出现,是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扰乱人们的生活等等着一系列你们所谓的高科技所带来的副作用,是不可否认,试问我们怎么能坐视不理呢?

主持人:好刚才双方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陈述,节下来进入自由辩论环节,双方各有3分钟的时间,请好好珍惜!有正方3辩开始

正方三辩:科技的发展当然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本来这些影响应是很小的,可人类却如一个放大镜,把这些负面影响放大。如果人类能自觉的把塑料袋重新利用,而不是随意乱扔,会造成这么严重的白色污染吗?如果人类能有竭制的开采资源,会造成现在的资源短缺吗?如果人类能节约用水,工厂不违规排放污水,会造成现在严重缺水的状况吗?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事情正在上演,而有些人不但不自省,反而一味的把责任指向“科技”。我为这些人感到可笑,感到无可救药。

反方三辩:刚才对方辩友所提的只不过是假设罢了.请回到现实中,试问如果没有科技的阻挠又和需现在费这么大力气去宣传保护环境呢?再说现在的网络问题正是大家所苦恼的,网络是许多本该是祖国幸福的花朵的少年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你说网络虽然可以方便我们查找资料,可是这么一个小优点又怎能和祖国的未来相比呢?

正方四辩:可是科技的发展还有更多的好处,火箭的升空,圆了中国人民的百年飞天梦,鸟巢水立方的建成,圆了中国的奥运梦想,试问没有科技中国人怎么能圆梦呢?有何必抓住网络这个问题不放呢?
反方四辩:对方辩友,网络问题事关重大,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靠的就是青少年,网络把少年引入歧,网络害得多少少年无法自拔,倘若祖国的下一代都沉迷与网络,那么我们的祖国还有更多的梦想又怎么实现呢?请问对方辩友.

正方一辩: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这不光光是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也包括了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我们今天的日子时有多少辛勤的科学家们用智慧甚至生命换来的。因为法拉第,我们生活的周围才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电器;因为达尔文、因为孟德尔,我们才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认知自己;因为扁鹊,因为华佗,因为李时珍,我们的生命才能得到保障我们周围的一切,不都是他们给我们换来的吗?生活如此舒适,生活如此惬意,生活如此美妙,我们的平均寿命比古代提高了30岁,看望亲友甚至不用出家门,这不都是科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吗?

反方二辩:在原始时代,人类只需地表面的资源就能生活,只需要溪水,树上的果子,草籽等生活资源也能其乐浓浓啊.后来出现了工具 ,然后养殖,资源利用到破土一尺,再后来煤矿,金属等资源深入到底下100米,再后来深入5000米,人类加速的向地球深层索取资源,当人类利用地核资源时,地球也就到了灭绝的时候了,对方辩友,这足以说明科技发展总有一天回毁灭地球的,到时候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正方辩友:只要我们有利的把持住,控制住科技,地球也不会毁灭的.

主持人:三分钟以到,刚才经过双方的激烈角逐,也应该有所总结了,现在进入总结陈词环节.正方四辩先来.

正方四辩:谢谢主持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促进了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说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科技发展的火车头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 科学发展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素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我过要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首先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来看,科学技术可以使劳动工具得到不断改善和更新,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可以使劳动对象得到充分利用。总之,科技发展可以极大地解放生产力,甚至产生新的产业部门和导致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才能使经济增长方式摆脱粗放型的老路,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切实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电视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可以看新闻,了解国内外的事;可以看动画片,放松一下;还可以不去现场看节目、表演;比如说,这次奥运会吉祥物揭晓,就可以在家看转播等等一系列的科技着实给我们带来好处,所以我方坚持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与弊!

反方四辩: 当今社会,科学发展迅速,许多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电脑、汽车、洗碗机、洗衣机……已经走入寻常人家的生活。它们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与此同时,它们也使人类的基本能力逐渐丧失。有了电脑,人们不再用人脑去思考一些东西,因为只要利用电脑就能办到;有了汽车,人们不再习惯走路散步,取而代之的是开车兜风;有了洗碗机,人们不再用手去洗碗,也许有一天人类会忘记怎样洗碗。科技的发展,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它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忧的是它终有一天会让电脑代替人脑,机器代替双手,到时主宰这个世界的不再是我们自以为聪明的人类,而是那些人类发明的机器!所以,我认为:科技的发展会抑制人的全面发展!

再如飞机、火箭、网络、卫星最初都是为军事战争而出现的相同的科技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被用作毁灭人类的帮凶。所以我方认为:科技发展弊大于利
第2个回答  2011-04-27
从这点出发 因为母爱和父爱是非常不同。。 我们第一想到的母爱的伟大以及无限的包容 仔细搜索一下母爱的特性和一些具体实例 想要证明母爱是盲目以及过度的论据应该不少~~~~ 只要证明出上面这点 就可以说辩题中的母亲不符合大多数母亲所表现的爱 所以说辩题中的母亲并没有表现出正常母亲的正常反应 所以可以推论这实际上是一种冷漠。。而不是爱~~~ 其次,是辩题中提到的年幼的孩子 要把年幼的范围仔细界定一下 因为年纪越小。。。对于你方就越有利 “正常人都是经历这么几个阶段: 1、索取 2、回报 3、付出 ” (引号内的内容是我自己临时总结的,只做参考) 辩题中的幼儿明显只处于‘索取’阶段 孩子对于母爱的盲目要求(也就是幼儿的特性)应该也可以找到相关材料 在一个人还不懂得“回报”和“付出”时(也就是幼儿阶段) 他的这种“索取”行为是完全可以理解甚至是极为正常的 他也许有能力站起来,但他喊妈妈只是为了“索取”母爱 这种行为也可以理解为对母亲的依赖,甚至是一种爱 结合上面所有母亲(母爱)和孩子的特性分析 当辩题种的这种情况出现 这就是一种冷漠~~~~ 临时想到一些自我感觉不错的话 可以在比赛场上说说: “我相信,天下所有的母亲,也包括我们的父亲,他们希望我一生幸福平安, 他们希望我们在顺境中成长,不会受到任何伤害。他们甚至愿意替我们承担 我们所承受的痛苦。父母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有了他们的保护,我们才敢 追逐自己的梦想,才能勇敢的飞翔。我相信,当我在人生的路上摔倒时,我 的母亲会将我搀扶起来,然后对我说:‘不用怕,妈妈在这’。所以我们相 信,辩题中母亲的表现,是冷漠” 以上内容全部都是临时所想 也许并不严谨。。。 总结一下。。。有几个问题还要自己解决和查找 1、母爱的特性(主要是有关盲目以及倾向溺爱的论据) 2、孩子的特性(主要是对于母爱的索取和依赖的论据) 3、年幼的界定(多少岁到多少岁才是年幼)
第3个回答  2011-04-26
1.从社会制度上分析,有“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之分,从地域分,就有“中国、日本、美国、德国”等的区别;从民族划分,就有“中华民族、大和民族、日尔曼民族、阿拉伯民族”等的差别。文明本身并没有利弊,只能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才能进行价值判断。
2.从文明的基础上说,文明产生的基础本身具有民族性,文明的碰撞包含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间的纠缠,民族性本身就具有排外性。既然说文化有外来与民族之分,那么就可以说,没有哪一种外来的事物的历史地位能超越这个事物本身。
3.从发展的本质上看,它是一个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是一种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发展的动力系统就是内因和外因。而我们知道,事物的发展,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所以从发展的角度看,关键还是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即本民族内部自己的发展,才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
4.从外来文化这个实体来讲,它本来就是一个“混合体”。在外来文化的内容中,包含着对我们有利的方面、有弊的方面、不利不弊的方面。在这样一种“三分天下”的局面中,足可见对我们有利的部分仅占三分之一,至少还有三分之二的部分是对我们非利的。那么仅从这个三分之一与三分之二的比重来看,孰轻孰重,一目了然。难道你还坚持利大于弊吗 ?
5.外来文明是强行闯入中国的,而不是中国自己的吸收和理解,是西方国家强行灌输给中国的,这样就阻断了中国文明的自我发展,结果中国被强行纳入到西方的文明体系中,造成了一种中国在各个方面依从西方的局面,这种局面到现在还在持续,中国受到的损失相当的巨大。我们可以喝日本作比较,日本在被帝国主义侵略后,积极学习西方,融合中国古文化和西方文明,几十年间就成为了东亚乃至世界性的强国。相比较,日本就是自行接受了外来文明。
6.即使是所谓的优秀外来文明,也不一定是适合中国的发展。关键是该文明是否契合本国文化和社会制度。每个文化都有其不同的发展轨迹和特色,如果文明与文化不相符合,强行结合的结果必然是弊大于利。与此同时,“优秀”也是一个相对概念,优秀与否,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其含义也会不一样。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个人享乐、金钱至上”的观念是可取的,而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恰恰是不可取的;还有西方国家所倡导的“人权”,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权”绝对是两个概念。
7.我们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色就是要有其独创性。在这里,可以举一些战争时期一味追随苏联,导致左倾、右倾对大革命产生的危害为例子,戊戌变法中只引进西方制度,不变革生产关系等等。还可引入党的“十七大”。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单从主题上看,何为“中国特色”难道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外来的文化比我们自己的更有利吗?实质上,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民族文化的发展只能靠自己。实践证明,必将进一步证明,我们也能够靠自己。
8.谈到社会变革。诚然,我们闭门造车不行。但社会是否需要变革,究其根本是要看内部矛盾是否激化,并非是说别人变了我们就跟着变,别人成功了我们就跟着会成功。之所以在变革中重视外来的东西,并且外来 的东西起到了作用,只能说我们内部的量变已达到了一定的度,外来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个“催化剂”而已,只是起了一个阶段性的作用。从整个社会变革来讲,它的历史地位远远低于本民族的自变。如果你一再强调外来的文化利大于弊,那么在变革的时候,你何不就用外来的算了,还变革自己的干嘛呢?我们学习外来的东西(包括先进的技术,进步的思想等),其根本目的在于,最终对本民族的东西进行“装修”、进行发展,而不是取而代之。
9.从正方论点来讲,如果真是“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那也就默认,在发展问题上,外来文化更优于民族文化。而事实证明,我们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并不亚于外来文化。在古代,我们没有引用外来文化,而孔子的“仁政”、老子的“道德经”却闻名于世;“孙子兵法”更是成为当今许多西方军事院校的必修课之一;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在向外宣扬中华文明;建国初期我们在帝国主义的封锁下,研制成了“两弹一星”、合成了人工牛胰岛素;当今,“神五”的返回,“一号嫦娥”的升空……在那些尖端的科技领域,你能说是靠外来文化而得来得吗?
10.关于回答对方提出目前中西出现一体化的趋势问题。现在被我们吸收来的外来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最常见,最简单的服饰问题(如西装)。那只是被我们吸收、引进来而已,它不一定就对我们的民族文化发展利大于弊。同样,我们引进来的有好的也有坏的。比如“拜金主义、性开放”等外来的东西,你能说它是利大于弊才在我们现实中出现的吗?各种文化都有一定的渗透性,并非渗透了的就是对我们更有利的东西。
11.还可以从物质文明方面阐述,比如:西方比中国早了数百年的资本主义的建设,已经有了完整的经济、社会、环境体系等,当中国开始现代化的建设时,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现在的中国的严重的环境问题,西方已经经历过这个阶段,并且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将污染严重的工业生产等搬到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例如日本将生产这一环节完全迁移到东南亚和中国,这样发达国家就可以用很少的代价将环境问题转嫁给我们,而我国还很依赖外资,这样就意味着我们的环境问题还将持续。
辩论一般是对对方提出的观点进行反驳,并强化自身观点,实际中要灵活应对。多准备些这方面的资料吧。希望对你有帮助。网上搜了些,自己写了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