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是如何从中国传入日本的

如题所述

纳豆的传入
纳豆是鉴真和尚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在平安时代中期(十一世纪中期),儒学家藤原明卫在其著作《新猿乐记》中首次提到了“纳豆”一词,当时所指的是“盐辛纳豆”,即今天的豆豉。豆豉作为调味品,最早在奈良时代(710-794)左右从中国传入日本,据说是由鉴真和尚在第六次东渡日本时带入。鉴真随身携带的食品中,除了主食如面、饼、酥等,还包括豆豉等调味品。由于鉴真是僧人,传入日本的豆豉主要在寺庙中酿制和食用,故被称为“寺纳豆”。至今,日本京都的大德寺和一休寺仍会酿制“寺纳豆”。
纳豆的演变
在日本,豆豉并没有粘糊糊的拔丝。而现在通常所说的“纳豆”在日本是土生土长的,并非从中国或海外传入。关于这种可以拔出丝的“纳豆”的起源,有多种传说。有的说是圣德太子在喂马时偶然发现,有的说是在日本南北朝政治斗争中,失意出家的光严天皇所发现,还有的说是人们在神龛前供献煮熟的豆子时发现,或是作为马粮储存时发现。这些传说中的共同点是,煮熟的豆子因存放过久而发酵,形成了能拔出细丝的状态。
纳豆的普及
在过去,日本人生活节俭,对于变质的食物不舍得丢弃。他们发现煮熟的豆子变粘后,撒上盐仍可食用。意外的是,这种发酵后的豆子比新鲜煮豆的味道更佳,食用后也没有不适,于是纳豆逐渐成为了一种食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