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失败,绝不说明康熙有多么的英明,这是为什么?

如题所述

削藩这种事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从大汉朝开始很多王朝都遇到过这种事,但看似当时是有福同享,却给后来的皇帝留下了无尽的麻烦。

康熙亲政没有多久,就把目光盯到了西南三藩身上了。大清并没有明朝老朱时期的分封制,只不过在入主中原期间,由于自身八旗兵兵力不足和中国地域的广大,启用了很多汉将,其中大多是降将。

大清的意图其实很明显,让他们作为急先锋去对付李自成和南明,要想有个好前程,那就得老老实实的效力。

所以在清初的时候,西南地区形成了三藩。即:平西王吴三桂,世代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平南王尚可喜,世代镇守广东;靖南王耿精忠,世代镇守福建。

在满清前面点头哈腰的降将,摇身一变,成为了有功之人。而且权力很大,还可以掌控自己的军队,掌握着地方赋税,可以说是权势熏天了。

扳倒了鳌拜等辅政大臣的康熙,才刚刚亲政没有多长时间,可谓意气风发,不想碌碌无为。但是削藩却遇到了朝廷激烈的反对。

朝中大臣还是比较客观的。他们认为三藩势力太大,不可贸然行动,否则的话,很有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别到时候在北京屁股还没有坐稳,就被人家赶回关外去了。




要知道康熙面临的局面其实不容乐观。除了三藩之外,还有西北的准噶尔,也是大有一统蒙古之势,郑成功之子郑经虽然只是盘踞台湾,但其实力也非常雄厚,时不时袭扰大陆。更何况,全国各地还有数不清的反对大清的人存在。

严格地说,康熙所处的环境,其实还不如朱允炆时期。但康熙是忍不了了,坚决的要削藩。

在经过一番试探后,吴三桂还是反了。他打着“兴明讨清”的口号联合平南、靖南二藩及各地故旧将吏起兵造反了,然而令康熙想不到的是这场叛乱历时八年才最终结束。

战争开始,吴三桂兵出云贵。没有多长时间,就迅速地控制了湖南大部分地区,取得了空前大胜。同时广西、四川、福建等地遥相呼应,一时间天下大乱,人心动摇。

虽然吴三桂对于大明来说,是个叛徒,但他毕竟打着兴明的口号,所以得到了巨大的支持。

与此同时,北方蒙古察哈尔王也发生了叛乱,还差点给大清来个斩首行动。可以说形势对于康熙来说,并不乐观。

不过吴三桂给了康熙机会,康熙也抓住了。等缓过来的康熙开始大力反击,像这种联合势力,最主要的就是分化瓦解,一旦成功,将大大削弱叛乱的力量。

吴三桂面对着形势的变化,又称帝了。这一下,又让很多人大失所望。总之,在八年中,吴三桂是一路都在犯错误。

但是无论说什么,以成败论英雄的话,康熙最后还是赢了。可如果要把功劳完全归结到康熙是多么英明,这个其实并非这样。

从初期看,康熙遇到的麻烦确实不小。但康熙之所以能够最终取胜,无外乎这两点,第一就是大清毕竟是全国性政权,无论从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三藩都不可比,就算耗也能赢。

其次,就不得不说吴三桂了。对于他为什么造反其实也是众说纷纭,这是因为他看似并没有取代大清的欲望,可是偏偏又要造反,还想着划江而治,导致战机稍纵即逝。

从这点看出了吴三桂战略眼光和胆识气魄的不足,失败是必然的。

如果说康熙的英明之处,恐怕也只是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了。不过从三藩之乱到统一台湾,再到三征噶尔丹,也可以看出,康熙确实有这方面的军事才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3
如果康熙真的英明的话,就不会给三藩这么多的兵马和钱粮,导致三潘拿着康熙赏赐的钱粮去攻击康熙自己。
第2个回答  2021-03-03
三藩是指镇守云南的吴三桂,镇守广西的尚可喜,镇守福建的耿精忠,这三人。首先在军事上,吴三桂兵力虽然强盛,但却不具战略眼光。再者,由于此时清军入关已经三十年,民族矛盾早已下降为次要矛盾,最后,康熙皇帝虽然年轻,但却有着杰出的政治才干:早在撤藩之初,便已对撤藩可能导致的后果有所准备,因此在他得知吴三桂反叛的消息后,镇定自若,措置得当。
第3个回答  2021-03-03
因为如果说他足够聪明的话,就不会有三藩之乱这个事件出现。所以说他还是不够聪明,没有料到这个事情会发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