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教师称为“老师”,难道是因为他们比学生老吗?

如题所述

现在学校里有很多老师都很年轻,但我们仍然称他们为老师,老师这个称呼现在与年龄大小并没有关系,但在古代,老师是与年龄有关的。

老师是由“老”和“师”两个词组成的,其中的“老”指的是年老辈尊,“师”指传授学问的人!

老师最初的意思是指年老辈尊、传授学问、知识的人,这种用法最早见于《史记》:“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是说荀子当年在齐国稷下学宫的时候,是一个年老资深的学者,这里的老师还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合在一起的意思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大师”。

后来,老、师二字经常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尤其是在唐宋时期,指年高德劭、学识渊博的学者,经常与“大儒”“宿儒”连用。在儒家文化中,年龄本身就与道德有关联。儒家重孝,重孝的重要表现就是尊老。

儒家又重视传统,认为年长者见多识广,道德高尚。因此老师最开始多是指那些德高望重的人。

在唐代,老师还用于尊称僧侣!

如唐代王建《寻李山人不遇》:“从头石上留名去,独向南峰问老师。”这里的老师指是的寺庙里的“老师父”,也就是僧侣。五代时期,老师称谓有所发展,引申为对传授手工技艺者的尊称,相当于后世的“师傅”。

大约最晚至金代,老师才具备了与今日的老师相似的含义,即指传授文化、教育学生的人。

金人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这其中的老师与现在的一般用法相同,是对教师的尊称。明清时期,科举盛行,学生把主管考试的官员也称为老师,如《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学里老师是朝廷制下的,专管秀才,你就中了状元,这老师也要认的。”

总结:

总的来说,虽然老师是一种尊称,但在古代,称呼老师一般用“先生”,很少用老师。老师这种称呼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流行起来的。现代汉语里,老师之“老”已经失去了原来“年老”的本义而虚化成为一个词头。然而,作为词头的老绝不是毫无意义的。语言承载着历史,在今天,老师之老仍暗含有那种“道德高尚和学识渊博”的含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11
不是。因为老师中的老表示的博学多才的意思,是资历老,而不是年龄上的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2-28
将教室称为老师,不是因为它比学生了。而是因为他比学生懂的知识很多,才称之为老师。
第3个回答  2021-12-21
并不是因为老师比学生老,而是因为他们的知识比较丰富,所以在这一方面能做我们的市长,也就是称他们为老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7-11
个人感觉不是的,老师这个称呼是从古代流传起来的,而且也是为人师表的意思,需要受到学生的尊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