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老师?什么是教师?老师和教师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这个问题,有一次和朋友聊天,曾经说起过,当时她跟我抱怨,说自己在学校压力太大了,一个人带好几个班级不说,还要处理一些杂务,学校的教师缺口很大,可是招不来人,哪怕是来了一两个,还是特岗老师。

我问她,什么是特岗老师呢?

其实,顾名思义,这就是专门设立的特殊岗位的老师,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没什么特殊的,和普通的老师一样,你可以理解成,是有财政支持的,带薪上岗的支教老师。

如果用戴着“有色眼镜”的目光来看的话,这样的老师,迟早要走的。

这样的老师,特殊之处就在于,是上级分配来的,领的是上级发的工资。按照有关部门通知,对于特岗教师执行的是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其他津贴补贴由各地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聘用合同书中明确,特设岗位教师在聘任期间,其教师工资总额按人均2.7万元/年的标准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高于2.7万元/年的,高出部分由县级政府承担。2019年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已由中部地区年人均3.16万元、西部地区3.46万元分别提高到3.52万元、3.82万元。这样看的话,这些特岗教师的收入,是有一定的保障的。这样一来,难免就让一些在职的教师心理不平衡,按道理说,教师应该同工同酬,但是本地的老师,工资不敢保证,却要干最苦最累的活,而且也没有什么走出去的前景和希望。

但不管怎么说,设立这样的岗位,还是对落后偏远地区的教育,有很大的支持的。毕竟,无论从教师缺口还是财政来说,很多地方,自身都不可能满足条件,只能靠上级供血,而想要吸引更多的人才支持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当然就要有一定的优惠政策甚至倾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12
老师”和“教师”的区别是职业不同,老师可以是各种职业的人,教师必须是学校教书育人人员。
老师: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老师一词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教师:既是一种社会角色,也是角色的承担者,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上指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来源:“教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一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行业趋势:2017年,全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1043.8万人,普通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8.9%、96.3%、86.5%,比上年分别提高0.3、1.1、3个百分点。高学历教师比例逐年增加。专科以上小学教师达62.1%,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本科以上初中教师占41.1%,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研究生学历高中教师达到1.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第2个回答  2021-12-12
肯定有区别。“教师”和“老师”的区别有三点:

一是是适用范围不同:老师适用范围大,医生、交艺工作者等从事知识性较强职业的人皆可称“老师”,而“教师”专指教育工作者。医学和艺术院校的教师同时也是医生或演员,既可称教师,也可叫老师。

二是感情色彩不同,“教师”属于中性词,不带情感色彩。“老师”带有感情色彩,有一点表示尊敬的意味,听起来比较亲切。正因为如此,在口语中“老师”用得较多。学校教师称自己的职业身份时宜用“教师”,对家长可以说“我是你孩子的老师”。不过,由于大家爱用“老师”,而且“老师”蕴含亲切感,学校教师也常称自己为“老师”。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别人也不较,习惯就成了自然。在书面语中,教师自称“老师”不太好。如:“我是老师,不怕喷……”似乎有点自以为是的味道,给人以不够严肃的感觉。

三是语体不同。“老师”多用于口语,而“教师”常用于书面语,尤其是庄重严肃文体,如法律法规和政府公文等通常用“教师”。如:《教师法》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又如:《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第二条:“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称学校)及其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适用本规则。”在这样严肃的文本中,如将“教师”换成“老师”,就显得随意轻浮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12-28
老师”和“教师”的区别是职业不同,老师可以是各种职业的人,教师必须是学校教书育人人员。
老师: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老师一词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教师:既是一种社会角色,也是角色的承担者,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上指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来源:“教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一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行业趋势:2017年,全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1043.8万人,普通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8.9%、96.3%、86.5%,比上年分别提高0.3、1.1、3个百分点。高学历教师比例逐年增加。专科以上小学教师达62.1%,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本科以上初中教师占41.1%,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研究生学历高中教师达到1.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第4个回答  2021-12-28
今天是教师节,理所当然要说教师。为什么不是“老师节”而是“教师节”?多年前,一直有人称呼我为“老师”,为嘛教师节,却没人给我过节?在汉语里,老师和教师的区别很大,今天就玩玩训诂学,考据一下老师和教师称谓。

很显然,老师是一种口语化称呼,而教师指的是一种职业。即使是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刚入教职,有人称呼其老师,他们也不会感到别扭,也不会认为自己很老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汉语的“老”字寓意丰富,有其独特的所指,在人际交往和汉语演变中,逐渐淡化其原始能指,渐变成耳熟不能详的用语习惯,老师和教师一词在很多地方是混用的。一旦考据这些词语的由来,发现是很有意思的。其实,老师和教师区别很大,还真不能弄混了。

在古汉语里,“老”一般特指年龄,七十曰老,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在古代的儒家文化典籍里,尊老是一种礼仪传统,融化到日常世俗的行为习惯里,“老”衍生出来特有的情感之意,即是对人的尊称,比如老张,老王,老刘,老赵……比如两人喝酒撸串,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不管对方年龄多大,比如说老兄,老弟,老朋友,老哥们,不但不会引起对方的任何反感,反而会感到很亲切。“老”异化主要是发生在人际交往中,比如我们以前习惯把企业主称之为老板,旧时把雇主或厚财之人称之为老爷,但不会让对方勃然大怒,即使是二三十岁的人,被人喊做老板,或老爷,都会欣然接受,因为“老”字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是口语尊称,没有年龄的含义。50岁叫老师,25岁的也叫老师。和是否有从教经历没有任何关系,没有任何从教经历的人也可被人称之为老师,也不足为怪,喊谁一声老师,是对其的尊重。在日常称呼中,我们从不称呼其为王教师,李教师,刘教师,而是王老师,李老师,刘老师。

老师称谓是日常口语,但老师的由来源远流长,说明在古代,“老”字就有尊称之意,不仅仅单指年龄。 如《史记》中就有:“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一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史记》和《示侄孙伯安》的“老”对教者的尊称,而不是指年龄。

由于老师称谓是日常尊重的口语,所以在演变中,已经泛化了,一直有庸俗化的趋势,只要比自己年龄大,或者从业经历长,或有一定名望的人,都会称之为“老师”。实际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被称之为老师的人,从不在学校任教,但享受这种被人尊称的感觉。

中国古代,教师的称谓很多,比如先生,西席、西宾、山长等,战国晚期教育典籍《学记》,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在远古时期,这部著作就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师。有了好的教师,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可以得到斧正,不科学的内容体系可以获得调整,不明确的教育目标可以被明确,被突出出来,所以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这种教育思想至今没有脱离教育规律。其有一句话“教师者所以学为君也”, 乃是“教师”一词的由来。

由此可见,自古至今,老师和教师是有区别的,“教师”特指教育育人的职业,而“老师”不是,而是口语化的尊称。如今亦是如此。不是所有的被称之为老师的 人,都是教师,但所有教师都可以称之为老师。教师是一种职业,成为教师是有门槛的,必须隶属教育机构。也就是说,教师是教育工作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