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该怎么进行?

如题所述

所有父母都把孩子当成心肝宝贝,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健康、快乐、优秀,但有些做法却真的是育儿大忌。

一、过度保护。

父母有了孩子以后,都怕孩子磕着碰着,唯恐孩子受伤害,但其实只要安全工作做到位了,孩子一点磕磕碰碰很正常,千万不要过度紧张,反而坏事。

二、经常比较。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父母心中最棒的宝宝,如果父母一味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比较,孩子会从小养成自卑的心态,严重的甚至发生自残等行为,父母一定要注意语言暴力给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

“爸妈老是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别人家的孩子无处不在”,“虽然我知道他们是希望我更优秀,但我很讨厌他们的这个做法。”这是一个家庭富裕却因为盗窃成为少年犯的孩子的心声。

“从小我就有个敌人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天天学习,成绩好,听话,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我不是这样的好孩子,我不想回家。”一个多次离家出走的女孩这样说。

父母要学会客观评价孩子的长处和不足,不能一味地批评打压孩子,让孩子在鼓励中成长。

三、无暇教育。

好的教育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就开始了,教育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也不是爷爷奶奶的事情,而是父母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应该承担的责任。教育的事情等不得,如果老人的教育方式不正确,就要在第一时间指出来,千万不能幻想等孩子长大再去改掉坏习惯,到孩子懂事的时候,孩子根本听不进父母的劝导,因为没有从小形成这样的沟通模式,孩子会逆反,会沉默,甚至会疏远父母,到那个时候,真的是多少后悔药都没用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13

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能对宝宝的“暴力行为”视而不见。如果宝宝打人了,应立刻抓住打人的那只手,同时严肃、坚定地直视他的眼睛,让宝宝感到自己错了,等宝宝情绪平静后,再和他讲道理。

  其次不要体罚宝宝。当宝宝打人时,父母千万不能用打宝宝的方式来惩罚他,最好“冷处理”——把正在哭闹的宝宝放在一边,告诉他父母很爱他,但必须等他哭完后再和他说话。这样的话只说一遍即可,不要多说,更不要向宝宝过多解释为什么。当宝宝情绪激动时,应避免出现越讲道理越僵,以至父母失去耐心的情况。
  第三积极的鼓励不可少。父母应以积极热情的方式对宝宝的良好行为给予鼓励。尤其是那些平时习惯打骂、呵斥、批评宝宝的父母,更应注意自己的态度。鼓励能够强化宝宝的良好行为,使宝宝表现出积极、正面的情感,促进向上发展。父母应对宝宝充满信心。
  第四父母应注意自己的反应。当宝宝在家里打人时,父母要表现出应有的尊严,不能对此一笑了之,甚至开心地享受宝宝发脾气时别样的可爱之处,更不应主动逗宝宝发脾气、打人。让宝宝感受到,自己出现攻击性行为时,他人正常的反应是什么。时间久了,宝宝明白这种行为不被人接受,自然会有所改变。

第2个回答  2017-10-13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高度重视,尤其是面临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班的时候,家长尤为焦虑,焦点只有一个:如何让孩子喜欢学习?可是在这里,我更想问各位家长:你们知道什么是学习吗?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估计答案也都是八九不离十吧:为了高分,名次,好学校,好工作等等。

其实这是一种功利性的态度,一种短见,一种缺乏长期发展规划的急功近利。学习就是让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观察,思考,独立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有独特的见解,有验证一个观点的能力和习惯,而不是记住了多少老师和书本教授的东西。学习本应该是有趣味的一件事,但是中国的学校教育和家长的教育,已经把学习变成了非常枯燥乏味,负担过重的一件事儿,大家没有发现孩子对学习越来越厌倦了吗?孩子从来不缺乏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知识也是如此,如果老师和家长注意引导孩子去把学习的过程与探索,探险,思考,联想结合在一起,我想没有孩子不喜欢学习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