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如题所述

    学前儿童的发展的特点和需要;2.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3.科学学科的内在特点;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特征。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
《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教育目标可以归类为三个方面,即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和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
(1)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是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来制定的,既体现学前儿童各个不同年龄之间的差异性,又体现了各个年龄之间的连续性。
5-6岁: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4-5岁:能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3-4岁:能从一组物体中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挑出物体,归入一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22
要科学地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就必须研究儿童、研究社会、研究学科特点,从三方面的综合信息中来确定。 ①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 ②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 ③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