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期间,你被商家套路过吗?你是如何维权的?

今年“双11”依然很热闹,“低价”“降价”“满减”“赠品”“优惠券”等各种营销手段扑面而来,还有许多平台提供全程价保服务,最长价保时间甚至超过30天。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商家推出的优惠举措背后暗藏各种套路,有的将价格先升后降,有的修改链接逃避价保责任,有的随意设定满减规则等。

第1个回答  2022-11-11
一、“假优惠”怎么防?

不少人吐槽电商双11优惠规则晦涩难懂,那都有哪些“坑”呢?中新网进行了梳理。首先,优惠券不自动使用,明明买了或领了优惠券,付款后才发现没优惠;第2,商家优惠限制人数,前**名购买才有优惠,手一慢,钱没了优惠还没享到;第3,满减类优惠,花够了钱,却提示不够优惠资格;第4,先涨价后打折,看着商品优惠力度挺大,可价格和平时没啥两样。

怎么预防?首先双11购物时,精神难免高度紧张,但别忘了点击一下“使用优惠券”。另外,很多优惠券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切记在过期前使用。满减类优惠看清是全场还是某一个商家单场的优惠。至于预防“先涨价后打折”,需先把商品提前多天加入购物车,并记录好相关价格,双11时对比前后价格购买。
二、

支付安全怎么做?

双11期间,各种促销、发红包、中奖等活动较多,一些不法分子借机以“中奖”“发送红包”等形式进行骗钱,消费者一旦点开此类信息,很有可能就被窃取个人信息,增加账号被盗风险。另外要注意,双11期间因“剁手党”需频繁支付,所以这段时间也是病毒、木马爆发的高峰期。

如何预防?首先一定看好所购物网站是否为官网。另外,不要随便点击别人发来的网址,包括QQ、微信等社交软件内的链接;也不要轻易被“红包”“优惠券”等宣传诱惑;对于自己不熟悉网站,不要轻易输入银行账号密码。重中之重,现在不少支付全靠手机验证码,这个验证码一定不要随便输入或告诉其他人。

三、还有这些“套路”需注意

双11购物除了上述的事项要注意,中新网从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等发布的监测报告梳理发现,下面几种“套路”也需要消费者留意。

1,秒杀骗局。双11不少商家将部分商品设置为“秒杀”,但实际概率非常小,有的还要求先输入个人信息,消费者不但无法“秒杀”成功,还可能造成个人隐私信息泄露,一不小心还成了商家“会员”,后续被垃圾短信“狂轰乱炸”。

2,中奖诈骗。有时消费者下单后,其购物信息可能因各种原因遭到泄露,诈骗分子拿到手后,就会发送中奖信息,消费者一旦相信,可能就落入诈骗分子的陷阱。至于如何防,“中奖”也不要激动,先去官方核实真假,对方让先打钱的免谈。

3,退款诈骗。和上述“套路”类似,诈骗分子掌握消费者的重要信息后,如姓名、电话、订单号、购买商品等,能轻松说出消费者的订单信息博取信任。消费者误以为真后,不法分子便以订单出现问题为由,一环套一环设计陷阱。这种情况,消费者应先去官方或电商平台咨询,而不是误信陌生人打来的电话。

4,货到付款骗局。消费者下单后,因各种原因,可能有假冒快递员送来空包裹或非常廉价的东西,谎称需货到付款,消费者不知情就被骗运费,打开包裹后才发现上当受骗。

5,刷单骗局。双11来了,不少人可能会接到“刷单”兼职,称只要购买指定链接商品,不但会返还全部购买金额,每刷一单还有额外提成。但你买后,不但没有返还金额,有时候购物链接都暗藏木马病毒。
四、

延伸

——遇到这些情况可维权

千防万防,双11购物还是有可能碰到不舒心的地方。别生气,碰到这些情况可维权。

1,七天无理由退货。除消费者定作的商品;鲜活易腐商品;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交付的报纸、期刊等,其余商品均满足七天无理由退货,且消费者无需说明理由。

2,商品不合格退货。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如不合格,消费者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要求退货,即便是过了七天无理由退货时间,依然可退货,商家有责任进行退货。另外,国家行政部门认定商品不合格时,消费者如购买了相关产品,要求退货的,经营商家超15日未退货的,视为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

3,订金有权要求退还。现在不少商家做双11活动时,都开启预购模式,消费者如果付了订金后,当天并未购买商品,依然可以要回订金。这是根据《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不得采用格式条款设置订金不退等要求。
第2个回答  2022-11-11
双十一期间没有被套路过,因为我很少在双十一买东西。
双十一如何防止被套路
一、留心促销规则,规避消费套路

每到“双十一”,商家推出各种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包括预售、满减、红包、优惠券等,复杂的花式营销也迷惑着消费者,引得消费者抱怨不断。对此,中消协建议消费者下单前认真阅读各平台和商家的预售及促销规定,详细了解定金及尾款支付时间、退还条件以及优惠券使用条件、折扣范围和期限等内容。尤其需要注意,通常情况下“定金”支付后,如果消费者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尾款,或因自身原因不想购买此件商品了,“定金”是不予退还的。因此,建议广大消费者切勿冲动支付定金,也不要忘记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尾款。

今年,不少电商平台推出了新的保价政策,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消费者对于预售促销活动的信心,但不少消费者反映,不同平台和商家的保价规定复杂繁多,一不小心可能被套路。不仅发现自己“花高价”购买的商品半夜降价,还被商家以“优惠券、赠品等活动不在保价范围内”为由拒绝退差价。有的商家甚至下架商品直播链接,以此来逃避保价规则。针对今年的保价规定,中消协建议消费者提前明确保价时间、保价方式、价格范围等规定细则,并及时咨询商家和平台客服,必要时留存聊天记录、广告宣传页面截图等证据,便于产生纠纷时进行维权。

二、注重商品质量,切勿盲目跟风

近几年直播带货热度持续不减,明星、网红直播间的“流量”带货也异军突起,点燃了消费者“买买买”的热情。同时,以“低价”为噱头的直播更是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盲目跟风购买。伴随着直播带货乱象迭起,“翻车”不断,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售后服务缺位、维权困难等痛点问题也层出不穷。

对此,消费者需要注意的是:1.尽量选择资质全、信誉高、口碑好的正规直播平台进行观看和购买,甄别直播商家是否具有营业执照,不要随意点击非官方或陌生的直播邀请和链接;2.下单前了解清楚商品主体信息、质量构造、功能功效、价格质保等情况,关注商品的购买评价与其直播间商品的相符性;3.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后及时截屏或录制商品的广告宣传、直播画面、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相关的证据,以防止商家下架直播视频无法进行维权。

三、选择正规平台,谨防交易风险

“双十一”期间,也是各类电信诈骗的高发期。促销信息和手段繁多,购物平台和购物方式多样,售后维权问题增多,使不法分子有了可趁之机。购买前,消费者应注意:1.慎点各类红包领取及促销短信链接,其中有可能包含钓鱼网站和木马病毒,一旦点击可能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或财产损失;2.谨慎甄别购物平台,一定要通过正规应用商店下载最新版本的官方购物软件,不随意点击网页、软件中的不明链接和弹窗进行交易,切勿私下进行汇款、转账。

购买后,如果接到快递丢失、商品缺货、退货退款等信息或电话时,应及时拨打平台和商家及物流公司官方客服咨询确认,经多方核实后再行处理。特别提醒老年消费者,如果收到类似“免费中奖”“红包领取”等短信,尤其是页面跳转到其他网页并要求填写个人信息才可兑奖的情况,一定要立即关闭页面,以防上当。
第3个回答  2022-11-11
一、“假优惠”怎么防?

不少人吐槽电商双11优惠规则晦涩难懂,那都有哪些“坑”呢?中新网进行了梳理。首先,优惠券不自动使用,明明买了或领了优惠券,付款后才发现没优惠;第2,商家优惠限制人数,前**名购买才有优惠,手一慢,钱没了优惠还没享到;第3,满减类优惠,花够了钱,却提示不够优惠资格;第4,先涨价后打折,看着商品优惠力度挺大,可价格和平时没啥两样。

怎么预防?首先双11购物时,精神难免高度紧张,但别忘了点击一下“使用优惠券”。另外,很多优惠券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切记在过期前使用。满减类优惠看清是全场还是某一个商家单场的优惠。至于预防“先涨价后打折”,需先把商品提前多天加入购物车,并记录好相关价格,双11时对比前后价格购买。
二、

支付安全怎么做?

双11期间,各种促销、发红包、中奖等活动较多,一些不法分子借机以“中奖”“发送红包”等形式进行骗钱,消费者一旦点开此类信息,很有可能就被窃取个人信息,增加账号被盗风险。另外要注意,双11期间因“剁手党”需频繁支付,所以这段时间也是病毒、木马爆发的高峰期。

如何预防?首先一定看好所购物网站是否为官网。另外,不要随便点击别人发来的网址,包括QQ、微信等社交软件内的链接;也不要轻易被“红包”“优惠券”等宣传诱惑;对于自己不熟悉网站,不要轻易输入银行账号密码。重中之重,现在不少支付全靠手机验证码,这个验证码一定不要随便输入或告诉其他人。

三、还有这些“套路”需注意

双11购物除了上述的事项要注意,中新网从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等发布的监测报告梳理发现,下面几种“套路”也需要消费者留意。

1,秒杀骗局。双11不少商家将部分商品设置为“秒杀”,但实际概率非常小,有的还要求先输入个人信息,消费者不但无法“秒杀”成功,还可能造成个人隐私信息泄露,一不小心还成了商家“会员”,后续被垃圾短信“狂轰乱炸”。

2,中奖诈骗。有时消费者下单后,其购物信息可能因各种原因遭到泄露,诈骗分子拿到手后,就会发送中奖信息,消费者一旦相信,可能就落入诈骗分子的陷阱。至于如何防,“中奖”也不要激动,先去官方核实真假,对方让先打钱的免谈。

3,退款诈骗。和上述“套路”类似,诈骗分子掌握消费者的重要信息后,如姓名、电话、订单号、购买商品等,能轻松说出消费者的订单信息博取信任。消费者误以为真后,不法分子便以订单出现问题为由,一环套一环设计陷阱。这种情况,消费者应先去官方或电商平台咨询,而不是误信陌生人打来的电话。

4,货到付款骗局。消费者下单后,因各种原因,可能有假冒快递员送来空包裹或非常廉价的东西,谎称需货到付款,消费者不知情就被骗运费,打开包裹后才发现上当受骗。

5,刷单骗局。双11来了,不少人可能会接到“刷单”兼职,称只要购买指定链接商品,不但会返还全部购买金额,每刷一单还有额外提成。但你买后,不但没有返还金额,有时候购物链接都暗藏木马病毒。
四、

延伸

——遇到这些情况可维权

千防万防,双11购物还是有可能碰到不舒心的地方。别生气,碰到这些情况可维权。

1,七天无理由退货。除消费者定作的商品;鲜活易腐商品;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交付的报纸、期刊等,其余商品均满足七天无理由退货,且消费者无需说明理由。

2,商品不合格退货。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如不合格,消费者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要求退货,即便是过了七天无理由退货时间,依然可退货,商家有责任进行退货。另外,国家行政部门认定商品不合格时,消费者如购买了相关产品,要求退货的,经营商家超15日未退货的,视为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

3,订金有权要求退还。现在不少商家做双11活动时,都开启预购模式,消费者如果付了订金后,当天并未购买商品,依然可以要回订金。这是根据《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不得采用格式条款设置订金不退等要求。
第4个回答  2022-11-11
双十一期间没有被套路过,因为我很少在双十一买东西。
双十一如何防止被套路
一、留心促销规则,规避消费套路

每到“双十一”,商家推出各种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包括预售、满减、红包、优惠券等,复杂的花式营销也迷惑着消费者,引得消费者抱怨不断。对此,中消协建议消费者下单前认真阅读各平台和商家的预售及促销规定,详细了解定金及尾款支付时间、退还条件以及优惠券使用条件、折扣范围和期限等内容。尤其需要注意,通常情况下“定金”支付后,如果消费者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尾款,或因自身原因不想购买此件商品了,“定金”是不予退还的。因此,建议广大消费者切勿冲动支付定金,也不要忘记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尾款。

今年,不少电商平台推出了新的保价政策,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消费者对于预售促销活动的信心,但不少消费者反映,不同平台和商家的保价规定复杂繁多,一不小心可能被套路。不仅发现自己“花高价”购买的商品半夜降价,还被商家以“优惠券、赠品等活动不在保价范围内”为由拒绝退差价。有的商家甚至下架商品直播链接,以此来逃避保价规则。针对今年的保价规定,中消协建议消费者提前明确保价时间、保价方式、价格范围等规定细则,并及时咨询商家和平台客服,必要时留存聊天记录、广告宣传页面截图等证据,便于产生纠纷时进行维权。

二、注重商品质量,切勿盲目跟风

近几年直播带货热度持续不减,明星、网红直播间的“流量”带货也异军突起,点燃了消费者“买买买”的热情。同时,以“低价”为噱头的直播更是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盲目跟风购买。伴随着直播带货乱象迭起,“翻车”不断,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售后服务缺位、维权困难等痛点问题也层出不穷。

对此,消费者需要注意的是:1.尽量选择资质全、信誉高、口碑好的正规直播平台进行观看和购买,甄别直播商家是否具有营业执照,不要随意点击非官方或陌生的直播邀请和链接;2.下单前了解清楚商品主体信息、质量构造、功能功效、价格质保等情况,关注商品的购买评价与其直播间商品的相符性;3.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后及时截屏或录制商品的广告宣传、直播画面、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相关的证据,以防止商家下架直播视频无法进行维权。

三、选择正规平台,谨防交易风险

“双十一”期间,也是各类电信诈骗的高发期。促销信息和手段繁多,购物平台和购物方式多样,售后维权问题增多,使不法分子有了可趁之机。购买前,消费者应注意:1.慎点各类红包领取及促销短信链接,其中有可能包含钓鱼网站和木马病毒,一旦点击可能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或财产损失;2.谨慎甄别购物平台,一定要通过正规应用商店下载最新版本的官方购物软件,不随意点击网页、软件中的不明链接和弹窗进行交易,切勿私下进行汇款、转账。

购买后,如果接到快递丢失、商品缺货、退货退款等信息或电话时,应及时拨打平台和商家及物流公司官方客服咨询确认,经多方核实后再行处理。特别提醒老年消费者,如果收到类似“免费中奖”“红包领取”等短信,尤其是页面跳转到其他网页并要求填写个人信息才可兑奖的情况,一定要立即关闭页面,以防上当。
第5个回答  2022-11-11
“双十一”期间,遇到这些消费陷阱,该如何维权?充值预付卡享折扣是很多商家常用的促销手段。但很多消费者未能意识到预付卡的风险,认为离自己很远。殊不知,一旦店家跑路,卡内的钱经常是“有去无回”。金山区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FM105.1《1051惠生活》节目电话连线金山区市场监管局消保科副科长彭勇、金山区消保委消费投诉指导员吴雯雯,为听众答疑解惑。现象1近年来,去健身房健身逐渐成为市民追求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以预付费为主要消费模式的健身行业普遍存在“办卡容易退卡难”的消费纠纷。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因商家关门跑路而引发的群体性投诉屡见不鲜。此外,类似美容美发预付卡的惯用套路,还会出现门店店招更换,原先的充值预付卡就被认定为无法使用或者限制使用,想要正常使用就必须重新充值等问题。1.预付式消费作为一种方便惠民的消费模式已被消费者广为接受,但预付式消费陷阱多。很多消费者都在美发店、健身房遇到过一种非常令人困扰的事情——过度推销,有时甚至是强制消费。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应当如何维护自身权益?首先,消费者有权拒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其次,当消费者被强制消费后,民事上,可依据民法典关于胁迫、趁人之危显失公平等相关事由撤销之前的交易行为;行政上,可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刑事上,若经营者构成强迫交易罪,即自然人或者单位,以暴力、胁迫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特定的经营活动,情节严重的,消费者可向公安机关报案。2.很多消费者在办卡时是自愿付费的,但在消费几次之后或因商家提供的服务质量发生变化,或因消费者自身的消费意愿改变,此时需要退款。预付费卡是否无论余额多少,随时可以退款?遭遇“办卡容易退卡难”时,消费者又该如何保护自身权益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合同签订后,未使用的服务对应的价款能否退还以及退还的比例,关键看合同解除的原因在于消费者自身还是经营者未按合同约定提供对应服务。如果消费者单方面终止消费,经营者并无违约或过错行为的,应结合消费者过错程度、经营者已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量占约定总量的比例、约定的计价方式等因素综合确定消费者的违约责任。3.现在存在一些无良商家,使出浑身解数套路消费者办卡,就是为了终有一天“卷钱跑路”。如果办理了预付卡的商家即将关闭或者迁址,消费者的权益如何保障?合同履行地点亦属于合同的主要内容之一,经营者擅自变更合同履行地属于对消费者有重大影响的行为,如果商家搬迁距离或者搬迁后的环境影响了消费者接受服务的质量,构成违约,消费者可与经营者协商解除合同。若协商不成或经营者不同意解除合同也不退款,甚至经营者关闭,消费者找不到人,消费者可凭借书面协议或者消费凭据等证据向12315投诉、或者向主管部门举报,甚至在必要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承担违约责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