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誓与炮台共存亡这个故事后的感受?

如题所述

内心涌起对爱国先辈们的敬意,守卫国土是爱国的表现,只有守住了自己的国土,才能不被列强欺辱,先辈们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守护国家的疆土,这是值得后辈们世世代代学习的榜样。

原文:

战争之初,为了粉碎英国侵略者的进犯,关天培和林则徐认真研究了破敌之策。他们认为,此次战争是防御自卫性质,战争的目的是守卫海防,抵抗侵略。因此,决定采取“以守为战,以逸待劳”的策略。与此同时,关天培也做好了大战的准备,他进一步加强了虎门海防,增置大炮二百门,并对水师严加操练。英国侵略军曾多次企图从虎门登陆,但面对戒备森严的虎门炮台,未敢进犯。

1841年1月,英国侵略者调集二十余艘军舰,两千多名士兵,对虎门要塞发动了疯狂的进攻。当时,在琦善的要求下,虎门第一道防线沙角、大角两炮台的守军被缩减到数百人,他们在副将陈连升的指挥下,不畏敌众我寡,抱着宁死不屈的决心,与侵略军展开了一场激烈战斗。由于琦善已将海防废驰,又拒绝增派援兵,沙角、大角两炮台很快被英军攻陷,守卫炮台的士兵全军覆没。

关天培自知此战九死一生,他感叹道:“这种情势,虎门难保了。我身为守土将领,唯有一死,以报国家”。他把自己多年的积蓄分给守台士兵,并将自己的几枚落齿和几件旧衣,用木厘密封寄回家中,以表示与敌人决一死战的雄心。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当历史的车轮来到后满清时代时,它也未能逃脱“盛极必衰”的规律。“康乾盛世”之后,无孔不入的腐败体制早已将大清侵蚀得千疮百孔,而偏偏此时又遭遇了严重的列强入侵。“内忧外患”+腐败盛行,这就是“亡国”的节奏,然而,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就越显得珍贵。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当中国和英国列强首次正面碰撞之时,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林则徐、裕谦,当然,还有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关天培。

大清对鸦片的强力抵制却触动了英国的切身利益,他们叫嚣要用武力解决这一争端。1840年6月21日,英国擅自将近四十艘舰艇集结在广东附近海域,28日,封锁珠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拉开了帷幕。

英国侵略者在虎门碰了壁,便移兵北犯,于1840年7月攻陷浙江海防重镇定海后,8月窜至天津海口,向清政府投递照会,进行威胁。腐败的清政府被英国的船坚炮利所吓倒,竟把战争的起因归咎为林则徐推行的禁烟运动。道光皇帝将林则徐革职,并任命投降派大臣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州办理中英交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10
读了诗语炮台共存亡这个故事后,知道了革命先烈的事迹,感到很受感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4-10
这本书非常不错,情真意切。
第3个回答  2020-04-10
这是第1次,后来国平王的故事是非常好的,因为当时非常重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