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广平为什么没有把朱安葬在鲁迅身边啊?

朱安生前托付许广平把她死后的遗体葬在鲁迅旁边?许广平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她自己葬了在哪里啊?她多大岁数去世的?她和鲁迅的孩子周海婴现在在干嘛?

  许广平与朱安

  东流

  读了曾智中先生写的《三人行———鲁迅与许广平、朱安》,觉得此书在记述鲁迅的婚姻和爱情方面颇有新意。
  用常人的观点来看,与鲁迅举行过婚礼的朱安,是鲁迅的“发妻”。许广平能落得个什么名义呢?在《三人行》中,著者写了颇带感情色彩的一章。选择的角度是:鲁迅去世后3个月,上海文化界同人拟印一本鲁迅纪念集,大家认为书中应有一份“鲁迅年谱”。当时决定民国以前由周作人写,南京北京时期由鲁迅老友许寿裳写,上海部分由许广平写,最后由许寿裳总其成。许寿裳打算秉笔直书鲁迅的婚姻和爱情生活的史实,先写一信给许广平打个招呼,说:“年谱上(鲁迅)与朱女士结婚一层,不可不提,希谅察。”年谱初稿是这样写的:“(民国)前六年,六月回家与山阴朱女士结婚”……“(民国)十六年,与许广平女士以爱情相结合,成为伴侣。”就从这个细节出发,著者着力写出了许广平的可歌可钦的气量。
  许广平收到年谱初稿后,马上将自己写的一份初稿寄给当时在北平的许寿裳,附信说:“朱女士的写出,许先生再三声明,其实我绝不会那么小气量。难道历史家的眼光,会把陈迹洗去吗?关于我和鲁迅先生的关系,我们以为……彼此间情投意合,以同志一样相待,相亲相敬,互相信任,就不要有任何俗套。我们不是一切旧的礼教都要打破吗?”因此她劝告老师许寿裳先生不必写出那充满好意的话———“以爱情相结合,成为伴侣。”在她自己所拟的年谱初稿中,径直地写道:“民国十六年,与许广平同居。”许寿裳接信后,欣然表示同意,只是为求行文体例上的一致,他改为“(民国)十六年,与番禺许广平女士同居。”
  人们当然知道,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社会环境里,朱安和鲁迅都是封建婚姻的牺牲。许广平比她的老师许寿裳勇敢得多,也洒脱得多;同时也证明:许广平对鲁迅爱得那么情深意挚,因此她不屑于计较世俗礼数这一套。
  而且,事情远不止于此。1947年6月间,朱安病逝于北平。许广平汇钱为朱安办了丧事。在朱安去世前几年,她曾拒绝接受周作人的钱,却乐于接受许广平汇寄的生活费。她对人说:“许先生待我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的确是个好人。”
  事实上,许广平不仅在经济上支持朱安,对她的身世也深怀同情。朱安去世后一年,许广平在一篇散文里写道:“鲁迅原先有一位夫人朱氏……她名‘安’,她的母家长辈叫她‘安姑’。”这末一句很有感情,也是颇细腻的一笔。
  这时离鲁迅辞世已有10多年,他留下的两位“未亡人”,历经战乱,地隔南北,却就是这样在彼此关怀,相濡以沫的。
  至此,我们不能不同意《三人行》作者的话:“世事茫茫,人间沧桑,第一个在作品中为朱安留下姓名的是许广平。”也就是说,在朱安女士寂寞的一生里,第一个给她一分爱心、一分尊重的,是和她在名份上似乎颇有利害冲突的许广平。
  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心折的气量!

参考资料:许广平与朱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12
许广平(1898~1968),广东番禺人,鲁迅的第二任妻子。 1968年3月,受“四人帮”逼害,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 许广平是具有现代思想的女性自然不会将朱安葬在鲁迅身边的了。 周海婴(1929年9月27日—2011年4月7日,享年81岁),男,浙江绍兴人,周树人(鲁迅)和许广平仅有的1个儿子。1952至1960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无线电专业。1960年起在国家广电总局工作。原国家广电总局副部级干部,无线电专家,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另任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鲁迅纪念馆、绍兴鲁迅纪念馆、厦门鲁迅纪念馆名誉馆长,北京鲁迅中学、绍兴鲁迅中学名誉校长,中国鲁迅研究室、上海鲁迅纪念馆顾问,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CRSA)顾问等。2011年4月7日凌晨,周海婴在北京逝世。
第2个回答  2007-03-09
1947年6月间,朱安病逝于北平。许广平汇钱为朱安办了丧事。在朱安去世前几年,她曾拒绝接受周作人的钱,却乐于接受许广平汇寄的生活费。她对人说:“许先生待我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的确是个好人。”
事实上,许广平不仅在经济上支持朱安,对她的身世也深怀同情。朱安去世后一年,许广平在一篇散文里写道:“鲁迅原先有一位夫人朱氏……她名‘安’,她的母家长辈叫她‘安姑’。”这末一句很有感情,也是颇细腻的一笔。
这时离鲁迅辞世已有10多年,他留下的两位“未亡人”,历经战乱,地隔南北,却就是这样在彼此关怀,相濡以沫的。

至于为何没有把朱安葬在鲁迅身边,那离不开特殊的时代背景。当时鲁迅被统治者抬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文学家”“中国文化革命的旗手”的高度,变成了“神”。

这样,不但朱安,就是许广平,也没有同鲁迅葬在一起。

许广平1948年10月进入解放区。1949年作为民进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团成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1956年8月、1958年 12月先后当选为民进第四、五届中央副主席。196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3月3日在北京病逝。(葬在八宝山吧)

周海婴,1929年生于上海。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原国家广播电视局干部,无线电专家。曾连任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代表作品有《我与鲁迅七十年》、《鲁迅家庭大相簿》。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第3个回答  2007-03-09
1947年6月间,朱安病逝于北平。许广平汇钱为朱安办了丧事。在朱安去世前几年,她曾拒绝接受周作人的钱,却乐于接受许广平汇寄的生活费。她对人说:“许先生待我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的确是个好人。”
事实上,许广平不仅在经济上支持朱安,对她的身世也深怀同情。朱安去世后一年,许广平在一篇散文里写道:“鲁迅原先有一位夫人朱氏……她名‘安’,她的母家长辈叫她‘安姑’。”这末一句很有感情,也是颇细腻的一笔。
这时离鲁迅辞世已有10多年,他留下的两位“未亡人”,历经战乱,地隔南北,却就是这样在彼此关怀,相濡以沫的。
第4个回答  2007-03-01
1947年6月间,朱安病逝于北平。许广平汇钱为朱安办了丧事。在朱安去世前几年,她曾拒绝接受周作人的钱,却乐于接受许广平汇寄的生活费。她对人说:“许先生待我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的确是个好人。”
事实上,许广平不仅在经济上支持朱安,对她的身世也深怀同情。朱安去世后一年,许广平在一篇散文里写道:“鲁迅原先有一位夫人朱氏……她名‘安’,她的母家长辈叫她‘安姑’。”这末一句很有感情,也是颇细腻的一笔。
这时离鲁迅辞世已有10多年,他留下的两位“未亡人”,历经战乱,地隔南北,却就是这样在彼此关怀,相濡以沫的。

至于为何没有把朱安葬在鲁迅身边,那离不开特殊的时代背景。当时鲁迅被统治者抬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文学家”“中国文化革命的旗手”的高度,变成了“神”。

这样,不但朱安,就是许广平,也没有同鲁迅葬在一起。

许广平1948年10月进入解放区。1949年作为民进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团成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1956年8月、1958年 12月先后当选为民进第四、五届中央副主席。196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3月3日在北京病逝。(葬在八宝山吧)

周海婴,1929年生于上海。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原国家广播电视局干部,无线电专家。曾连任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代表作品有《我与鲁迅七十年》、《鲁迅家庭大相簿》。

参考资料: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4504/504975.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