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敏感,容易哭闹、发脾气的亲生娃?

如题所述

一、共情:能感觉到您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更加坚强一些,是否是这样?
二、具体化:您可以举例说明下孩子焦虑易怒、及哭闹的具体表现吗?
三、探讨问题的成因,并具体分析:
a 用这样的情绪表达去解决问题是有效的:无论孩子通过哪种形式去表达情绪,但只要他们感觉到用这些去表达是有效的,就会一再运用。
解决:家长减少对这些行为的关注度,那么孩子自然不会用这类行为来应对。但不关注,并不等于完全“漠视”,家长也要保持对孩子相对的关心,在孩子“闹情绪”结束后,再和孩子一起探讨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b 孩子的意志力不足: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并未受到太多挫折,面对挫折便通过哭闹的方式解决,这样他人就会降低对孩子的要求标准。
解决:进行相应的意志力锻炼,要让孩子为了自己的事情负责任,让其了解到用“哭”的方式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但父母要给予适当的鼓励与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c 有其它深层次的原因:孩子的情绪不稳定,可能是承担了来自家庭中的焦虑、愤怒、攻击等情绪。
解决:更深入的了解家庭情况,有条件可以单独和孩子聊,评估其情绪是否稳定,有任何觉得和平常孩子有不同的,引导寻找专业人士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8

各位亲人们,各位战友们,您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小区遛娃儿,分享经验,别人家孩子从生下来就天使一般,该吃吃该睡睡该玩玩,辅食顺利,断奶顺利,睡整觉顺利,上幼儿园顺利,第二天撒欢儿奔命还要再去幼儿园。仿佛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

默默地看看自己亲生的却是:

超级敏感,对环境的要求近乎苛刻,一丁点声音都能受到惊吓,一丁点动静都可以让她不安;哄睡过程就像两万五千里长征,只要公主睡觉,我家立刻进入一级战备,走路要走猫步,交流全靠比划,咳嗽请憋回去;特别粘人,粘人到你把她放下来,她就拉响嚎哭警报“妈妈不要把我忘啦”;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发脾气扔东西,每每此时我如同走在崩溃的边缘,我快死了,我这是从哪个星球弄了个熊孩子。

更可气的是,每当你对着天使宝宝的妈妈抱怨,声泪俱下地控诉,总是会受到迷之眼神,附带让你心碎的评价:

“你啊,就是太宠了,孩子不能这么宠,你宠坏了。”

你就让她哭,让她哭到意识到哭解决不了问题,她自然就会睡觉了。意思是,首先你要冷酷,然后你的小孩就会乖了。面对一个一言不合就大哭大闹,整天挂在身上吃奶的孩子,被折磨的跪地求饶,我也学着开展铁腕政策,把她送进幼儿园,里面都是一样大的小朋友,而且那些孩子玩的疯狂无比,老师说,你可以放心,有事我会给你打电话。我刚爬回家喘口气,老师的电话就打来了,麻烦您来吧,她一直高频率、高分贝哭个不停。

到幼儿园看到孩子的那一瞬间,我怂了,认栽。

“别哭了,别闹了,我什么都答应你。”

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依旧可以一帧帧回放我前几年在地狱煮沸的人生,依旧习惯自称老奴,习惯不能偷懒,因为公主的眼睛实时监控。哪怕是现在,只要听到小孩子的哭声、发脾气的歇斯底里,就如同听见奴隶主的鞭子在我耳边挥舞,内心紧张,浑身冒汗。

养育兜兜的日子,就是一个兜兜彰显与众不同个性的日子,她精力充沛,灵魂脆弱、情感细腻,她从出生到三岁基本以分钟为单位重复着睡、醒、吃、哭、发脾气,我一度怀疑,她的存在绝对不是为了带来“爱与美”,而是带来“罪与罚”。我不止一次地抱着她泪流满面、怀疑人生。

当我筋疲力尽地去北京、上海寻医问药时,所有的大夫都沉着地说:没关系,这是过敏娃的正常现象!

啥?啥?你说啥?

整的这些景儿又是因为过敏?

过敏就过敏呗,拿哭、拿歇斯底里折腾我干啥?

实际上,过敏不仅仅属于生理上的疾病,也会带来情绪、认知发生偏差。当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会累及心脏,导致血管扩张、心跳加快、血压降低、心脏负担加重,突出症状就是心律失常。一系列的过敏反应也唤醒两个脑区,一个是用于“预警危险”的杏仁核,另一个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这是控制压力激素皮质醇合成的神经轴。

过敏反应可能影响孩子的正常进食和睡眠质量,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深度不够、觉醒后疲劳等。由于缺少良好的睡眠,对于孩子的大脑,包括记忆力和心理活动有显著的影响,进而影响认知功能。夜间睡眠不佳,白天在校学习、日常活动时就很难集中精力,导致学习效率、游戏过程中的欢乐指数下降。儿童过敏还会引起孩子性格、行为的变化,如孩子脾气暴躁、易怒、过分活跃或者自闭、不合群。

面对一个时不时爆炸、甚至自燃的孩子,那些不发烧就流点鼻涕,不流鼻涕就咳嗽,不咳嗽就晚上挠腿,不挠腿就整点喘息,不喘息就来点输液后遗症肚子疼、头疼??的日子其实挺好的,至少你可以给他吃点药,能压一会儿是一会儿,但是对着一个心理如此脆弱的孩子,你只能仰天长叹:亲生的,认了。并开启了积极学习,寻求解决路径的漫漫长路。

降龙十八掌――儿童心理学

养育的过程中,我发现坏脾气、爱哭闹的兜兜具备深厚内力,稍不如意就来个“一阳指”,登时,我就被炸得七荤八素;最崩溃的时候还运用内力催动剑气,就像六脉神剑,杀伤力不亚于一颗原子弹。为了应对这颗随时爆炸的无敌原子弹,我可谓是遍寻妙招,儿童心理学是我最先求助、也有效果的神功,好比降龙十八掌吧。

我自学了《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史》、《发展心理学》、《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实验研究》、《儿童心理学纲要》、《儿童心理学教学指导》并专门请教了儿童心理学的专家,浏览了《理解孩子的成长》、《孩子:挑战》、《正面管教》、《创造性人格与儿童气质》、《蒙台梭利个性发展理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业的、或者畅销的所有有关儿童心理学的书籍;同时关注了尹建莉、小巫等知名育儿专家的博客、公众号。每天都拼尽全力掌握降龙十八掌的精髓,跟兜兜的暴躁、倔犟、怪癖、任性等坏脾气作斗争。

学了这么多专业的、畅销的观点,结合兜兜情况,因地制宜,当兜兜发脾气、大哭大闹的时候,采用了如下几个步骤,临阵往往超常发挥,往往敌强愈强:

蹲下来与兜兜平视,温和但坚定的制止不良行为。(天知道,那一年,我经历了什么,我的膝盖每晚需要热敷),此步骤在最开始实行时候,我每每会有一种被孩子欺负的爬在头上为所欲为的无力感,一定要坚持不懈,直到让孩子安静下来。

告诉兜兜我很理解她。这一步我最大的难点在于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在最初执行时候,都会“怀疑、忧虑、挫败感满腹”,但通常通过管理自己的情绪,也谅解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管理好自己的同时更好地引导孩子。对于我个人来说,学会如何管理“挫败感、怀疑、忧虑”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让在生活中的其他领域受益。

引导孩子用更合理的方式去发泄情绪。发泄的基本原则是“不伤害自己,不妨碍他人”。发脾气也好,哭闹也好,都是孩子常见的一个表达与发泄情绪、身体不适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我时刻牢记兜兜的存在只是让我有机会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而不是一个我可以任意控制的物件,作为妈妈成功之处并非要时刻让事情在掌握之中。

等兜兜情绪平息后,给予兜兜解释自己行为的机会,并解释自己为什么当时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切记,这不是惩罚,不是强迫孩子认错,也不是站在家长、站在权威的角度,指出孩子错在那里,而是给予双方一个表达的机会。每个儿童出生之初,首先必然处于一种精神的无序期,心理活动相对混乱,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界的认知才逐步走向有序,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小朋友是一张白纸来到这个世界,这个过程一如我们从黑暗处猛然走向光明,我们的眼睛需要适应一会儿才能看清楚世界,但是如果在你眼睛适应时期,别人就告诉你:你的眼睛有问题,请问你作何感想?

教会孩子用语言来表达需求和感受。所有的孩子只有不成熟,没有所谓的犯错误,通过语言表达,通过沟通,建立孩子的心理秩序,从而使孩子在行为上具有自我把控力。哪怕兜兜做的不够好,所提的要求很无厘头,只要没有生命和健康危险,没有妨碍他人利益,我一般都尽量放手,满足她的要求。

最关键也是贯穿始终的是不跟着发脾气。在她发脾气时,我咬碎后槽牙(我前几天去牙科检查,发现左下后槽牙有缺损。估计是那个时候咬碎的),不跟着发脾气,坚决不用发脾气对发脾气。古人说得多好,“言传不如身教”,这六个字无人不晓,但有多少人会以此为镜,真正践行身教?很多时候,大人习惯把自己的怒发冲冠归咎于孩子的孩子的行为太过分,不听话。事实是,你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上述六步法有效果,但是兜兜只认可我来执行上述步骤,换成别人,统统无效,她会哭到不能自已、她会怒气冲冲的扔东西。就像金庸小说中,只有萧峰的义薄云天,才能让降龙十八掌,所向披靡,萧峰之后的降龙十八掌战斗力明显减弱。所以,我减少了工作量、尽量在家陪孩子,用心理学中唤醒孩子潜在自制能力的方式,来缓解兜兜的脾气暴躁、大哭大闹的问题。对于爱发脾气的孩子家长真的可以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关注孩子同同伴之间的交往的过程,用“最深的爱、最温暖的接纳、最温柔的坚持”来逐步让孩子明白家长的底线,从心里接纳孩子――不是爱哭爱闹的就是熊孩子,他可能只是身体不舒服。

在“科学”标准指导下且没有完全形成中医正养育儿理念的那些日子里(现在可能也没形成哈),自己研究国内外过敏的论文、自己学习儿童心理学的初衷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帮忙带,也没有现成的理论让我借鉴,这个活儿给不出去只有自己扛下来了。当时对兜兜日常的记录,洋洋洒洒写了几大本,纯粹是我自己比较能掰。

调整身体舒适度:中医正养

北京上海的求医之路中遇到的一众大咖都说,脾气暴躁是过敏儿正常反应之后,我基本认定兜兜脾气暴躁不是心理问题,只是身体的反应,我一直努力联系各地的医生,希望通过与世界各地医生、医院的交流发现彻底解决兜兜坏脾气的方式和方法。

平时依旧坚持反馈式喂养,依旧坚持72小时的观察,依旧精确到分钟的记录兜兜的吃喝拉撒睡汗和情绪变化,依旧没有放弃找医缘,遇良医的努力,依旧每天坚持带孩子在外面疯跑。当时我除了坚持反馈式喂养,也学习了李辛老师的《儿童健康讲记》,学了一些儿童健康与调理思路、内容,努力跳出单一学科的认知局限,去认识、参与兜兜生命的成长、觉知自己的状态。努力从心理-情感模式、精神特质、家庭环境、生活方式、父母的认知与精神状态、教育文化的观念与方法等角度安顿好身心,让孩子更健康。

坚持反馈式喂养半年,多我惊奇地发现,记录本中“情绪”那一栏,连续一周都是:

“兜兜上午很开心,没有哭”、

“今天兜兜主动跟小区里的小朋友一起踢球”、

“兜兜今天开心的大笑五分钟”、

“我给兜兜穿衣服晚了,但是她很平静的等待,没有发脾气”、

“8:45分出门,兜兜很愉快地接受了一条跟她预想不一样的裙子”。

没错,中医正养是我一直寻觅的太极神功,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刚柔并济,不在于杀伤力,而在于身体的利用和对生命的感悟,天地阴阳,相生相克。

从此之后,兜兜不再粘人、不再歇斯底里,不再乱发脾气,勇敢地跟小朋友奔跑、游戏。虽然还是灵魂脆弱,做不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但已经不再天天挂在我身上,哭到要背过气去,虽然偶有梨花带雨的挑战,但绝不是让我生无可恋,对于体力、耐力、心理承受能力上的要求确实是很少很少了,所以让我有充分的气力去欣赏、感受兜兜带给我的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20

孩子敏感、容易哭闹,其实代表他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简单的来讲,就是他没有得到足够让他满足的爱。

回顾下自己,是否忙于工作或别的事情,忽略了自己的亲生娃?

如果有的话,一定要立马改正过来,给孩子足够多的温暖和关怀。

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一段或几段叛逆期,这也是孩子个性成长的重要时期,家长不要去压制孩子个性的成长,经过这一段时间,孩子就会慢慢的进入到平稳期。

对孩子那些看似过度的情绪反应不要过多的计较,这是孩子内心情绪的释放。

相信我们自己在成长期也会经常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满腔情绪得不到发泄,如果家长禁止孩子发泄出来,孩子极有可能就会生病。

我们自己首先做一个心理成熟的家长,面对孩子的情绪,用正常的眼光去看,不要给自己的孩子打上敏感、爱哭闹、发脾气这样的标签。

当孩子情绪比较良好的时候,别忘了鼓励他,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喜欢看他高高兴兴的生活。

但是当孩子哭闹的时候,不要去批评和制止他,让他的情绪自由的释放出来,他就会得到平静。

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足够的爱与支持,让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怀。

对回答满意的话可以关注我的同名公众号:铮妈说职场(ID:jzwz100218)更多的职场干货让你迅速充能升值,成为职场小红人哦。

第3个回答  2020-09-20

光看这问题就知道父母被熊孩子折磨成什么样了,还特意提出“亲生娃”三个字,言语中透露出多少忍无可忍又无可奈何!没有孩子之前,只要看到孩哭闹父母就大吼大叫的场景,心里总是怪罪那些父母没耐心,不会管教孩子,默默地心疼孩子投错胎。然而,当我成为妈妈后,面对孩子多次无理取闹,还真有点吃不消。不过,通过与孩子慢慢沟通,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和睦了。所以说,只要抱着不断学习的态度,学会良好的沟通技巧,就没有坏孩子,也不会有坏父母。

首先,每个孩子有他天生的性格,大部分都是性格温良的,而少部分孩子比较敏感,当然也有可能是在养孩子过程中没有给予孩子过多的关爱造成的,不管什么原因,如果孩子容易哭闹,爱发脾气,身为父母请不要过多的指责孩子,一定要先稳定孩子的情绪,因为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越是制止他哭,他反而哭的更大声。

其次,稳定孩子情绪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但是大部分的家长都是被孩子的情绪带动,导致自己产生过激行为,不是吼叫就是打骂。下一次,一定记得走过去抱抱孩子,让他在你怀里哭闹一会儿。一般情况下,不到五分钟孩子就会消停,因为他感受到你的关爱与包容,这是当时孩子最需要的心理安抚。

最后,孩子情绪稳定后,让孩子主动说说为什么会那么激动,以及下次需要妈妈怎么配合就不会激动了。闹脾气的孩子往往是没有得到满足才会产生情绪,但是孩子分不清哪些条件可以满足,哪些不可以,这时候,需要家长跟孩子明确提出来,并约法三章,给出孩子明确的指引,那么他就会自我约束。

每一个父母在养孩子的路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系统的孕前教育,我们就只能通过平时多观察,吸取别人的育儿经验,并分析学习,这样自己会轻松很多,对孩子的成长也有百利无一害。

第4个回答  2020-09-22
是自己亲生的孩子,所以怎样都会认真对待的,如果自己的孩子喜欢哭闹,那么就用更多的耐心和亲情去面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