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发脾气哭闹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如题所述

教育者,尤其是父母,最常犯的、最不经意间就会犯的,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太过注重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感受孩子的感受,这样往往容易把自己带入误区。无论是因为什么,纠正孩子的一个错误行为——父母的教育行为,包含着的绝对不仅仅是一个目的和效果。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肉体上采取的教育手段,正确与否都将对孩子在许多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重大影响,所以,教育手段的正确与否,就显得非常的关键。说得再明白些,就是每一种教育手段,不仅是对达到目的起着作用,还对孩子的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以及孩子的自尊心、自我控制力等产生许多“隐性”的,但又是重大的影响。一、别的我不讲,我光列一下各种教育手段的劣端:1. 打孩子。打孩子的目的本来是要纠正孩子的某种错误行为,但许多家长都忽略了,无论你的目的是否达到与否,挨了打的孩子却一定是学会了打人,学会了暴力。在我认为,只有在教孩子正当防卫或主持公道、惩强扶弱时,才能名正言顺地教孩子打人,甚至教孩子学功夫。除此之外,都不能以打人来作为教育的手段。2. 责骂孩子。和打人一样,责骂只能使孩子害怕,孩子因害怕才屈服于你,而不是因真正懂道理,而服理。谁都不愿意挨打和挨骂,孩子也一样。受责骂的孩子必定学会责骂的本事。3. 羞辱孩子。4. 弃之不顾法。其实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方法,虽然父母的目的只是想吓唬孩子以达到惩戒的目的,但对孩子尤其是小宝宝来说,是根本不会理解的最让人恐惧的教育方法。孩子屈服于失去亲人的恐惧,而不是屈服于懂得了他犯错的真正道理。这种方法不仅使孩子学会不负责任的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手段,也让他们学会不再信任任何人。二、教育者在实施教育行为前,应该保持调度的冷静和理智。1. 分析孩子哭闹的全部原因。孩子哭闹的显性原因外还得火眼金金地看清楚哭闹背后的隐性原因。对于1岁以下的孩子的哭闹,可能孩子仅仅为了得到他想要的东西,而对于1岁以后的孩子来说,哭闹不仅是为了达到目的,还有为了试探父母的态度及耐心,和对其哭闹手段的反应。可对于三岁以后的孩子来说,哭闹除以上两点外,还有发泄内心强烈愤怒的作用。教育是一门非常复杂和深奥的学问,对于不同年龄、对象的人就有不同的相应的教育方法。这就如医生治病一样,同样的病,对于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人采用各种相应的不同的治疗方案。一岁左右的宝宝,吵闹时最好、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开他的注意力,根本没必要用讲道理的方法。一岁以上三岁以内的宝宝,吵闹时就需要讲道理,耐心分析,甚至用安全的“体验”法来教育孩子。三岁以上学龄前儿童,吵闹时,就需要针对其已形成的自身的性格,用更为复杂的教育方法来处理。如冷静隔离法、约法N章法等来处理,甚至必要时还要加入一些相应的惩罚教育,如剥夺其一些喜好权力等。3.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带给孩子的感受,从中得出教育方法正确度的准确答案。作为父母,通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只想到自己的感受,只重视自己的心在疼,积极于弥补自己的内疚感,甚至让自己沉浸于不必要的后悔情绪中。如果教育方法是正确的,父母也同样因心疼孩子而后悔,这又如何能让自己保持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呢?所以,在我看来,这是父母们教育失败的关键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孩子的感受,如果答案是孩子的确知错了,而且知道以后将怎么做,那么,这不正是教育者实施教育的目的吗?如果是这样,父母何必再心疼、再后悔?要知道,你做对了,你给了孩子需要的教育,这一切都是对孩子有益的,那还有什么心疼可言,还有什么好后悔的呢?理智,是教育者最需要具备的素质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