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原人都非要“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人做了什么?

如题所述

说起楼兰,我们应该都不陌生,很多诗中都描述过楼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摘自王昌龄的《从军行》,诗中所描写的黄沙漫漫,战士征战,也表达了诗人不打败敌人誓不回的决心;同样,杜甫也曾写道:“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描写了汉人因归家晚而被楼兰人斩杀,表达了诗人对楼兰的厌恶与憎恨;”李白也写过“愿将腰下剑,只为斩楼兰”,也表达了想要征战楼兰,为国杀敌的心愿。


不难看出,文人墨客们对楼兰这个小国,多少是有些不满的,这也表达了中原人的心声,但楼兰仅仅只是一个边陲小国,为何会引得无数中原人憎恨?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楼兰的地理位置,楼兰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位于西域的重要枢纽,同时也是距离西域最近的当道小国。正是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汉朝和匈奴要想争夺西域,就必须控制楼兰,一时间让小国楼兰难以抉择,不论选择哪一方,都会得罪另一方,才有了“不两属,无以自安”的说法。正是因为楼兰的特殊处境,才使得楼兰如同墙头草一般,最后沦为文人墨客鞭挞的对象。


汉朝前期,楼兰是臣服于匈奴的,有了匈奴这个大靠山,楼兰也就不把大汉帝国放在眼里了,当然,当时汉周边小国无数,区区楼兰倒也不值得大动干戈,问题来了,中原人为何要“不破楼兰终不归”呢?

这还要从汉武帝时期说起,自张謇出使西域后,开辟了丝绸之路,楼兰才得以快速发展,成为了当时众多富庶国家中的一员。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句话在楼兰国王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楼兰国王非但没有感谢大汉帝国这个老大哥给了楼兰发展的机会,还两面三刀,表面上与大汉帝国来往着,背地里与匈奴狼狈为奸,干着一些损人不利己的勾当。


汉武帝忍不了,于是到公元前109年,匈奴和楼兰的屡次挑衅,汉武帝怒发冲冠,不感谢我就算了,还在背后捅刀子,于是便发兵攻打楼兰,把楼兰国王抓了回来,这楼兰国王也是个软柿子,便连连告饶,还答应将自己的儿子留下做人质,汉武帝一看,这楼兰王心挺诚,于是手一挥,回去吧!这就放了楼兰一马。


经过这次教训,楼兰是安分了不少,不过,好景不长,楼兰老国王去世,新国王继任后,楼兰国再次和匈奴勾结在了一起。汉朝使节出使楼兰,常常是碰得一鼻子灰,不仅如此,还多次残忍杀害去楼兰周边做生意的汉朝商人。如此背信弃义,如何不惹人憎恨?最终,这个两面三刀的小国,在汉昭帝元凤四年,被汉朝大将傅子介攻打占领,再后来,经历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之后,大汉帝国风烛残年,也无暇顾及楼兰小国,使得楼兰国与汉朝彻底断了联系。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在那样的时代,在两个大国之间求生存,也并非易事,历史评论楼兰是墙头草也好,说楼兰骑墙也罢。楼兰古国,终归还是在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努力。中原人为何憎恶楼兰,或许是利益对立,或许也是为了表现出一种对边疆地区的态度:犯我国者,虽远必诛。


最后,其实“不破楼兰终不归”不仅仅表达了中原人对楼兰的憎恨,更表达了当时文人墨客对国家的责任意识,所谓报国必定有我的一种爱国情怀。不论楼兰古国的曾经如何,最终还是消失在历史之中,而代代流传下来的,仍是那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韧与深深的爱国情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3
因为楼兰在古代是一个比较易守难攻的地方,中原的军队在这里吃了很多败仗,攻下楼兰是很有成就的一件事情。
第2个回答  2020-10-13
楼兰国小只能见风使舵,只是他们无数此的刺激汉武帝,汉帝国付出的代价也是楼兰人无法想象的,所以不破楼兰终不还,不是对楼兰的恨,而是对外族入侵希望投身报国的一种情怀。
第3个回答  2020-10-13
因为中原人特别憎恨楼兰人,所以会有这样的意愿;他们经常抢劫过往商人,让中原的对外经商通道中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