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除夕夜多包饺子吃,以谐音取“更岁交子”的意思。为了讨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币、糖、花生佳枣子和栗子等和肉馅一起包进新年的饺子里。放糖的,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放花生(或称长生果)的,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还有一只饺子中放一枚硬币,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
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元宵又叫“汤圆”、“团子”、“圆子”,中间包糖为多,取全家团圆美满甜蜜之意。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谐音取“年年高”之意。直到今天,北方过年包饺子、南方过年做汤圆的习俗仍然极为普遍。
少数民族的新年习俗:
柯尔克孜族——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尔克孜族人便欢度“诺若孜”节,这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过节时,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饭菜办得丰盛些,互相请客,以示庆祝。
过节那天晚上,当畜群从牧场上回来的时候,每家毡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从上面跳过,接着牲畜从上面跳过,预示消灾解难,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
布依族——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薰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缝新衣、手帕。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
请先生写对子,贴门神、年画。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围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团圆饭,整夜守岁。
大年初一天刚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奔向河边去挑水,谁最先挑回头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预兆丰年。
团圆饭一般指农历大年三十晚上的家宴,又称“年夜饭”、“年饭”等,北方多吃饺子,寓“更岁交子”之意;南方多吃鱼类,取“年年有余”之意。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有旧时年夜饭之记载:“年饭用金银米为之,上插松柏枝,缀以金钱、枣粟、龙眼、香枝,破五之后始方去之。”全国南北都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但各地也有不同特点:北方多吃饺子,寓“更岁交子”之意;南方多吃鱼类,取“年年有余”之意;台湾多肉圆、鱼圆,寄“岁岁团圆”之情;浙西多吃“年羹”,取“年年有耕”之意;广西壮族多食年糕,取“团圆和美”之意。过年时,吃年夜饭,讲究围桌共食,外出之人必须及时赶回家中,与家人欢聚一堂,共食此饭。
各地吃团圆饭的风俗不一样,首先是因为饮食文化的不同,主要就是因为中国在饮食文化上最主要的特点是南米北面。北方产小麦,面是主食。一面百吃,有蒸煮煎炸,烤烙拌炒等多种加工方法。南方产稻,米是主食,米粉、糕团、粽子、汤圆等风味食品都用米制成。南方人认为面食只能当点心,叫面点。
除夕守岁,吃团圆饭,喜气洋洋,辞旧迎新,是中国民俗的一大特色。北方饺子南方鱼是南北除夕年夜饭的差别。北方守岁不可以没有饺子。饺子,形如元宝,音同交子,除夕子时进食,有招财进宝和更岁交子双重吉祥含义。明时饺子叫扁食。《明宫史》说:“正月初一五更起”,“吃水点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现在还有在饺子中包硬币卜吉祥的习惯。南方守岁必备年糕和鱼,年糕有年年高的吉祥意。鱼含“连年有余”和辟邪消灾双重含义。唐人丁用晦在《芒田录》中说:“门钥必以鱼者,取其不瞑目守夜之义。”因为鱼眼无眼皮,死不瞑目,人称能监察鬼魅,助人守岁。在一般情况下,除夕上鱼不可随便进食。湖南有些地方端上的是木鱼,防止小孩犯忌。江苏有些地方端上鱼后,全家齐说:“余啊!余啊!”立刻撤下,放在对大门的桌上守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