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特和希腊大陆在公元前15世纪的繁荣,受益于什么?

如题所述

克里特和希腊大陆在公元前15世纪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贸易的普遍发展,这是近东地区青铜时代文明臻于成熟的一大特色。在这种贸易中,金属交换占有很重要地位,无论是成批出售或是以武器、工具、首饰等形式的零售都是如此。

埃及因努比亚地区盛产黄金而特别富庶,她将黄金外销到巴比伦等地区,主要从小亚细亚进口白银。她在西奈半岛虽有铜矿,还从塞浦路斯和叙利亚进口铜。在更东的地区,美索不达米亚诸文明中心则从阿拉伯半岛及外高加索和小亚细亚取得其所需的铜。从很早的时代起,克里特就在铜制武器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她发明的三棱匕首,早在青铜时代初期就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和多瑙河流域。在这些地方又依次开发了西班牙、厄尔巴岛、伊达拉里亚、匈牙利和特朗斯拉瓦尼亚的铜矿。因此,欧、亚、非三大洲之间的金属和武器的交换日益增长,而米诺斯的克里特及特洛伊就从中获得大量的金银和铜。

作为铜与锡合金的青铜,可能首先在叙利亚或小亚细亚得到普遍的使用和发展。它在其他地方的推广使欧洲地区的重要性大大增加,因为在康瓦尔、西班牙、伊达拉里亚和匈牙利等地有着最富的锡矿矿藏。从东地中海带入欧洲的最早的青铜武器沿着以下三条主要路线传播:从特洛伊到达多瑙河下游;从希腊和亚得里亚海到达意大利和中欧;从西班牙到达西欧北部。

例如,有一种轻巧的青铜细剑,最初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克里特生产出来的,经希腊和意大利而传至多瑙河中游一带。几百年后,这种细剑在匈牙利发展为宽大的砍剑,又逐渐在意大利被采用,大约在公元前1375年后,首次出现于希腊。

虽然贸易的周转速度不快,它所遍及的区域却扩展到从产琥珀的波罗的海一直到两河流域平原的广大地区。最富裕的交换中心是埃及、叙利亚和小亚细亚。况且,在公元前15世纪时,埃及正处于其政治势力的顶点,统治着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并与巴比伦以及东北叙利亚的米坦尼结盟,塞浦路斯自认为其附庸,小亚细亚中部的赫梯王国拜倒在它的武力面前。

在这个世纪里,埃及成了文明世界的中心。它的船队和军旅控制了各条商路,通过这些商路可达埃塞俄比亚和非洲、红海与印度洋、南部地中海及巴勒斯坦与叙利亚的内地。

在公元前15世纪,克里特和希腊大陆却不是因它自己的矿产资源而致富的。在德尔斐附近的西尔拉,锡可能已被开采,但克里特的铜矿和阿提卡的银矿可能还没有开发。因此,那些通过地中海到达埃及和近东的商业贸易的中介人和受惠者主要是米诺斯人和迈锡尼人,本地的工匠则精于制造武器和珍宝首饰。

它们也向埃及出口皮革、木材、酒、橄榄油和紫色染料以换回贵金属、麻布、纸草和绳索。在这时期,克里特在地中海的贸易路线处于特别有利的位置,因为埃及和叙利亚在当时是主要的交换中心。克里特及其附庸控制着进入南部爱琴海的门户和由叙利亚、塞浦路斯和罗得斯通向西方的航道。

这种情况一直到迈锡尼势力发展壮大,并在约公元前1450年开始要求自己的地盘时才起了变化。这样到约公元前1400年,克诺索斯的海上霸权终于遭到毁灭。克里特的王宫和财物都被洗劫一空,它的政权组织也土崩瓦解。这场灾难并未触及它的财富由来的资源,但它却为别人提供了篡夺克里特已具有好几百年的中心位置的时机。

大陆上的希腊诸国正好有资格继承克诺索斯在南爱琴海的领导地位。它们在和米诺斯文明接触达两个世纪之后,大大加快了发展速度,它们已制造出一种精美的迈锡尼风格的陶器,使大陆的图案形式和精工技巧的传统与米诺斯的善于装潢和造型结合起来了在克诺索斯还未被攻破之前,这种陶器已大量出口,而在其后迈锡尼的出口浪潮更大有增加,并不断地流经米洛斯岛、塞拉岛和罗得斯岛这些中继站而达于近东各地。

罗得斯岛由于更多的希腊人移居,日益强大,成为一个重要的交易中心。希腊人移民也到达塞浦路斯的南岸和东岸,并逐渐及于岛上其他地区。在西里西亚,迈锡尼人的遗迹曾发现于塔尔苏斯、卡扎里和麦尔辛;在卡利亚,迈锡尼人的遗迹曾发现于雅苏斯。乌加里特曾接纳希腊商人,这些商人的陶器传布于奥伦特河流域一直上溯到叙利亚高原各城市,近来还在叙利亚的波赛迪昂发现了迈锡尼文物。

迈锡尼陶器还从阿斯卡隆传到南部巴勒斯坦内陆,并在较小程度上从海法传入北部巴勒斯坦。埃及的泰勒埃尔阿马尔奈(它在约公元前1374—前1362年代替底比斯而成为埃及首都)曾大量进口迈锡尼陶器,在三角洲附近的古罗布也有少量进口。整个公元前14世纪,迈锡尼陶器始终保持普遍的一致性,而很少有地区特色,罗得斯岛和塞浦路斯则作为主要的贸易中心,特别繁荣并可能是陶器生产的中心。

在这个世纪的后期,有相当多的大陆人移居到克里特。他们建筑礼厅式的房屋,用有拱顶的墓穴和露天墓道的坟墓埋葬死者。他们可能统治着岛上原有的米诺斯人,这些人在当时已经恢复了元气并和埃及大做其生意了。

在爱琴海北部地区,希腊诸国进一步发展了它们和富裕的城市特洛伊已建立起来的贸易。在公元前14世纪末,特洛伊第六层的城市被地震毁坏,但它的后继者,特洛伊ⅦA,仍是照样地富有并照样地和希腊大陆展开贸易。

这一贸易可能沿着帖撒利、马其顿和色雷斯的海岸商路进行,它使得迈锡尼文化在帖撒利和下马其顿得以很快传播开。在夕克拉底斯群岛(除米洛斯和塞拉两岛外)和在北斯波拉德斯群岛都有少量迈锡尼陶器出土,主要是在提洛岛;这些群岛以及西部小亚细亚的沿岸(除米利都外)居民可能处在迈锡尼贸易和文化的中心范围之外。

虽然米诺斯和迈锡尼的陶器曾达到利巴纳和伊斯奇亚等岛屿,利巴里群岛出产的利色里石也曾运销克里特,但向西方最早的移民迹象是在公元前14世纪。这时期的迈锡尼陶器和圆顶墓曾在西西里的阿克拉加斯和拉库斯发现,在南意大利的奥里亚和塔拉斯则有大量的迈锡尼陶器出土。显然,在这两地都有希腊移民,他们是沿着通往利巴纳和伊斯奇亚的商路中便利之点而定居下来,就像六百年后他们的后继者所做的一样。

迈锡尼世界的扩展,以及它和埃及、叙利亚、特洛伊、意大利和西西里的直接联系,给希腊大陆各族带来不断增长的财源。公元前1600—前1400年,在王宫所在地发现的那种高度的文化仅仅缓慢地扩及于各附属地,但从公元前1400年以后,一个统一的迈锡尼文化迅速成长起来,囊括全希腊,仅伊庇鲁斯和马其顿内地除外,并扩及于除科尔西拉外的爱奥尼亚各岛以及爱琴海的一些岛屿。

但从公元前1300年起形势又改变了,此时希腊和埃及的贸易急剧下降。塞浦路斯成为一独立的中心,把它自己的产品外销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位于恩科密的都城筑起堡垒以保护它的铜器制作业。

清一色的文化也出现了分裂,例如,塞浦路斯就发展了自己地方风格的迈锡尼陶器。因此,希腊大陆在东方丧失了许多市场,而其对手可能是毕布勒的腓尼基人,它从公元前15世纪开始就不再从希腊进口陶器并可能在中转贸易中与迈锡尼展开了竞争。特洛伊也同样地从公元前1300年以后减少迈锡尼陶器的进口,在西方,和西西里、利巴纳和伊斯奇亚的联系也在约公元前1300年左右断绝(但和南意大利的希腊移民点仍保持联系)。

希腊大陆的财富逐渐随着海外贸易状况的恶化而趋于衰竭,在迈锡尼文明极盛时期得以保持的比较太平的局面,也开始让位于一个动乱的时代,这时的城堡要比以前建造得更为坚牢以保护王宫的统治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