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写了哪五个事件

如题所述

1、讲长妈妈这个名称的来历。生动形象地交代了她的身世。她不仅没有姓氏,甚至名字都是顶替别人的,可见地位之卑微。

2、喜欢切切察察以及限制我的行动。表现长妈妈虽然没有知识,却礼节多,规矩多,教给儿时作者的道理多。

3、长妈妈睡觉摆“大”字 。表现了长妈妈的粗俗。

4、讲“长毛”的故事和对“长毛”的看法。表现长妈妈在这些“讨人厌,令人烦”中,即便杂有某些迷信、陋习与愚昧无知,却仍然显示着长妈妈对“哥儿”的真情关爱。

5、给“我”买《山海经》。长妈妈对“哥儿”的真情关爱,在购买《山海经》这一情节中猛然表露了出来,使作者大受感动,并且对长妈妈发生新的敬意了。正是在这种转变中,长妈妈的形象丰满了起来,作者对长妈妈的深深怀念之悄也得到了彰显。

扩展资料:

《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

《阿长与〈山海经〉》可以说是鲁迅先生所有文章中,笔调最温暖的一篇。此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满怀诚挚之情地刻画了一位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形象。

长妈妈虽然没有文化,甚至有几分粗俗,还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长妈妈是一位经历沧桑的人,这里不仅写她有麻烦的礼节,而且突出了她的伟大,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却成功了。

语言上或叙或议,前后呼应,如三次写“大字形”睡式及谋害隐鼠的怨恨,朴实中带有点韵味,让读者细细体会其中。

长妈妈这样一个艺术典型形象,独特而不平凡,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爱心与同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的一个人。《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长与山海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09

1、讲长妈妈这个名称的来历。生动形象地交代了她的身世。她不仅没有姓氏,甚至名字都是顶替别人的,可见地位之卑微。

2、喜欢切切察察以及限制我的行动。表现长妈妈虽然没有知识,却礼节多,规矩多,教给儿时作者的道理多。

3、睡觉摆“大”字 。表现了长妈妈的几分粗俗。

4、讲“长毛”的故事和对“长毛”的看法。表现长妈妈在这些“讨人厌,令人烦”中,即便杂有某些迷信、陋习与愚昧无知,却仍然显示着长妈妈对“哥儿”的真情关爱。

5、给“我”买《山海经》。长妈妈对“哥儿”的真情关爱,在购买《山海经》这一情节中猛然表露了出来,使作者大受感动,并且对长妈妈发生新的敬意了。正是在这种转变中,长妈妈的形象丰满了起来,作者对长妈妈的深深怀念之悄也得到了彰显。

扩展资料:

《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

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对于长妈妈的形象,作者是通过对她的某些特点的集中描写,以及对往事的点滴叙述来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突出了长妈妈的“卑微的灵魂”。

而作者怎样从厌她、烦她到敬她,是此文叙述的主要部分。作者写起来自然也就浓墨重彩,因为正是在作者的态度转变中突出了长妈妈的形象及其品格。

全文语言平实形象、处处流露着真情,在丝毫不带造作的叙述中,将读者带入到了儿时作者的世界中,令人觉得特别可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长与山海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4-02
第3个回答  2020-03-02
一、 阿长与小风波;
二、 阿长与睡相;
三、 阿长与福橘;
四、 阿长与故事;
五、 阿长与隐鼠;
六、 阿长与《山海经》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1
①“切切察察“的毛病

②限制“我”的行动

③睡觉摆“大”字

④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

⑤讲“长毛”的故事

⑥谋害“我”的隐鼠

⑦为我买《山海经》

重点写了为“我”
买《山海经》

是七件事情欸······不知道是不是习题有错还是有别的要求呢?
满意望采(*^__^*)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