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怎样灭亡的?

如题所述

明朝作为封建王朝,留给我们太多的念想。自从明王朝悲情灭亡后,好些明朝遗民们,就常想不明白一个虐心问题:这大明朝,怎么亡的这么突然?

如果瞧瞧明朝亡国前二三十年,即晚明大乱爆发前,明代万历晚期的中外史料,明朝的灭亡,实在是无比突然。万历晚期史料里的明王朝,还满是丰富多彩的城乡生活,红红火火的商品经济。套明末清初遗民陆应旸的话说,那简直让人“好不感叹思慕”。

而慕名而来的外国传教士们,也是上岸就看花了眼,利玛窦等外国学者们,更是惊呼“远比欧洲富裕得多”。可就是这么个繁荣的世界,竟然转眼就是内忧外患的战火,直到山河变色,悲情灭亡。

不过,如果细看几个“繁荣景象”,明朝灭亡的伏笔,却是触目惊心的浮现。甚至可以说,堪称超越历史的教训!

一:不赌博没脸见人

明代万历年间,商业活动出名火热,但要论火爆整个晚明年间的“商业活动”,却首推赌博。

虽说明朝开国时,曾对赌博风气重手狠打,《国初榜文》记载,明初老百姓赌博要断手,官员赌博要罢官。以至于二百年里,明朝人听到“赌”字就哆嗦。可万历皇帝亲政后,上朝都没心情,“抓赌”也懒得做。《酌中志》更记载,万历皇帝本人就是此中行家,经常在宫里开赌,招来“司礼监掌印”“东厂秉笔”等一干太监,得空就赌得天昏地暗。如此“带头”,大明朝的赌博风气,自然没几年就刮遍城乡。

于是,到了万历晚期时,明朝民间的赌博风,就有了各种震撼场面:《菽园杂记》记载,昆山等经济发达地区,有了新赌法“叶子戏”,按照赌资来发牌,万万贯的纸牌,命名为“呼保义宋江”,百万贯的纸牌,命名为“行者武松”,以此类推一百零八张,最便宜的万贯纸牌,名为“浪子燕青”。

有“梁山好汉”站台,这赌法自然火热,江南地区从士绅到商旅,都是纷纷着迷。几个牌面打完,成千上万的钱财,也就哗哗赌出去。

北京南京杭州等大城市,赌风更是风靡各阶层。《五杂俎》记载,北京城每年以赌博为业的乞丐,最少也有五六千人。就连理论上“双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人,也纷纷扔下圣贤书开赌,《留青日札》记载的晚明杭州赌坊诈骗案,几乎把府学所有的秀才都牵涉进去。以顾炎武的《日知录》里的痛斥:晚明江南的进士,登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聚众赌博,甚至还有“以不工赌博为耻”的奇葩风气——当官不会赌博?出门没脸见人。

发展到后来,很多明代高官们,退休后也专开赌场,一边赚钱一边“发展人脉”,同样是《日知录》记载,诸如跑官买官等蝇营狗苟,当时都是赌一把的事。明朝的腐化速度,可以参考赌博泛滥的程度。

越演越烈的赌博风,就似一个急速下坠的铁球,牵着晚明的社会风气,年年急速下坠。

“繁荣景象”二:丢脸到欧洲的“小聪明”

欧洲较早一本介绍明代繁华的图书,当属克鲁士的《中国志》。这位学者曾在嘉靖年间游历东南广州等地,记录下了明朝悠闲的城乡生活与繁华的商业,引得多少冒险家心驰神往。不过书中另一些真实记录,也叫国人尴尬:明代的造假风。

以克鲁士的记载,当时的明朝农贸市场上,卖牲口的为了给牲口增加体重,上市时拼命给牲口喝水。特别是卖鸡时,更是简单粗暴,直接给鸡灌砂子——就为多卖几个钱。

难道是这洋人瞎写?同是嘉靖年间,明朝史料《贤博编》里,就把明朝的“造假风”,讲得绘声绘色:明朝假冒伪劣货物充斥的城市,就有南京北京还有苏州。别说是日常各种百货用品,都是残次品充斥,就连这些城市里卖杨梅的,都是把生涩的杨梅,直接拿大棕刷用墨刷成紫黑色,竟就大模大样的当熟杨梅卖。吃下去会有什么中毒后果?那就没人管喽。

发展到万历年间时,明朝的“假冒伪劣”风气是越演越烈。当时的《天下水陆路程》等图书里专门有提醒:做生意的从常州到浙江,这一路都要谨防骗子。到处是“接客之徒诓诱”,稍不留神就要被坑。苏州阊门商业区上,琳琅满目的各种货物,更要“不识休买”——简直假货扎堆。

“繁荣景象”三:细思极恐的“出行指南”

明朝万历年间,商业活动发达,人口流动也越发加速,各种“出行指南”也应运而生,上面的《天下水陆路程》,就是万历年间非常有名的一本。但就是这本见证了明代商旅繁荣的图书,除了记载了“假冒伪劣”风气,更记载了当时明朝,另一个叫人一头冷汗的景象:越发泛滥的盗贼。

以《天下水陆路程》记载,如果从徐州到北京,一路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因为“响马贼”随时都会出没。从北京到江西,以及从广东到浙江,都是必须要走白天的路,绝对不能走夜路。尤其恐怖的是湖口的强盗:一路上别的地方的强盗,都是拿了钱就罢休,唯独湖口的强盗,却是拿了钱也要杀人,做事十分血腥。

而在《万历野获编》等史料里,《天下水陆路程》里的这些情况,还是“温柔”的。当时河北任丘等地的富户士绅,都是马贼的“窝主”。山东当地的大户,更常扶持“响马”。到了崇祯年间时,北京郊外玉河桥一带,都是贼寇出没。商旅夜幕降临时到这里,基本就跑不了。

也同样是这类史料里,充斥着官府各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荒唐记载。连盗贼都可以如此猖狂,多年后的明末天下大乱,已不意外。

“繁荣景象”四:表面繁荣的明朝城市

明末另一个亮眼辉煌,就是近乎巨型的城市。拜明朝“资本主义萌芽”所赐,明代的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生活无比热闹,北京南京等大城市,人口早已突破百万。风情万千的城市生活,惹了多少后人艳羡。但放在当时明朝史料里,明朝的城市,也是招够了吐槽:大归大,毛病却极多。

明代史料《五杂俎》里,就记录了“超级城市”北京城的槽点,曾经在好些中外史料记载里,拥有整洁卫生的北京城,晚明时的卫生条件,却已恶劣到“市场上多粪秽”的地步。特别是每到夏天时,一场雨水过后,街面上就是苍蝇蚊子乱飞。于是年年夏季,北京城的疟疾等疾病,都是屡禁不绝。想健康?那得“惟静坐简出足以当之”——当个宅男才太平。

日常年节尚且如此,到了明末瘟疫席卷的年代,这个北京城,又如何能扛住?

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同样可参考万历皇帝的三十多年怠政,国家的军备国防行政,样样都歇菜,各级官员缺编严重,看似简单的城市卫生管理,又哪还有人管?天子脚下尚且如此,明朝各地更可想而知。区区小细节,足以见证晚明行政效率的瘫痪。

繁荣的外表下,却是一个腐败且效率低下,已似一盘散沙的王朝。面对紧接下来的国家风险,自然缺少抵抗力。其中教训,数百年后,依然值得深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1

明中期之后时常发生农民起事,崇祯时期朝政混乱与官员贪污昏庸;与后金的战争带来大量辽饷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夺;以及因为小冰期气候变冷,农业减产带来全国性饥荒, 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负担。

1627年,陕西澄城饥民暴动,拉开明末民变的序幕,随后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事,最后发展成雄踞陕西、河南的李自成与先后占领湖广、四川的张献忠  。

1644年李自成建国大顺,三月,李自成率军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最后攻克北京。崇祯在煤山自缢,明朝作为统一国家的历史结束。

扩展资料: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一、明朝亡于党争。

哪朝哪代都有党争,而且皇帝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人为地制造党争,以取得朝局的平衡与稳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党争不仅不会使天下灭亡,反而会稳固君主的统治。

二、明朝亡于厂卫。

东厂和锦衣卫是为了加强皇权而诞生,东厂和锦衣卫并不像影视所描绘的那么夸张,厂卫只是监督不法官吏,与民秋毫无犯,所以说明朝亡于厂卫实在是笑话。

三、明朝亡于宦官专政。

明朝有宦官专政吗?貌似从万历中期以后,宦官的地位就衰落了,有人说魏忠贤。魏忠贤的确飞扬跋扈,但天启帝用魏忠贤正是为了对付东林党,所以魏忠贤再跋扈,乾坤也在天启那里掌握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第一:政府原因:1:明朝万历皇帝亲手把“满人”的队伍培育壮大万历皇帝在位期间,长达40年间不上朝,不问朝政,还罢免了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六部委罢免了四部委领导的官职并没有新人事安排顶替,国家决策层瘫痪。在钱财的方面万历皇帝十分贪财,一方面不断的去派遣税监前往全国各地敛财,另一方面强行划拨中央财政为个人账户。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可想而知道国家军国大事久拖不决,再财政方面又没有多少钱可以投入军事抵御。故而明朝万历皇帝亲手把“满人”的队伍培育壮大。2:泰昌皇帝一手培育满人的实力。继承了父亲万历皇帝的特点,也是一个专注于贪财好色的皇帝,依照个人的爱好枉为,在国事仍是久拖不决,国家军国大事却没钱处理,中央财政方面呈现“赤字”,可更为大量钱财早被父子俩划入了个人账户上了。3:天启皇帝“不爱政务,爱木匠,培育农民起义。在位任用一代权奸宦官魏忠贤,导致政治腐败,民怨四起。可身为皇帝却不管不问,只顾自己的木匠活,有时甚至会为了自己得意的木匠活而高兴半天,而努尔哈为首的满人集团此时赤乘机攻占沈阳,正式与明王朝争夺天下。而此时的魏忠贤只顾搞“内斗”,不顾外部事务,株连易己。4:崇祯皇帝前面朝代皇帝的弊政,导致在崇祯皇帝一朝爆发,这位皇帝也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在对待外部亲手把北部“长城”袁崇焕给诛杀,导致北部的屏障没有了,满人集团更加的肆无忌惮的侵袭中原。对内患委任人事方面更换不定,导致内患逐渐壮大。(就这样明朝的四位皇帝亲手把满人集团的势力培养壮大)2:农民军“小农经济思想”: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并没有之前入城前所规定的口号那样“迎闯王,免钱粮”。反而入城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显然是帮“土匪”。导致城内百姓阶级怨声载道,而针对明朝官僚阶级与城内的富商地主阶级农民军则是严刑拷打,逼其交出钱粮。就这样导致京城上下全民“反李”运动,而此时李自成手下大将李敏宗又绑走额山海关总兵(现在的北京卫戌军区驻山海关军分区司令员)吴三桂的“红颜知己”。而此时吴三桂手握两万明朝精兵,而李敏宗。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军的小农经济思想暴露,根本不考虑政治后果,霸占了“红颜知己”陈圆圆。又拷打掳走了明朝官员吴三桂父亲。在看着“红颜知己”被占,父亲被欺。吴三桂决定反叛。3:历史原因:在吴三桂扬言反叛下,李自成自以为是,不但没有尽最大可能安抚,以稳住自己的不稳政局。更是直接率军奔赴山海关抗击。吴三桂气血交加的情况下,与满人达成条约,放满人入关,强大的满人势力很快稳住了政局,再吴三桂的前后联络下,驻守各地的前明总兵都依依归附满人集团。在上之前“京城反李”事件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早已经遍布全国上下“反李运动”。就这样在前明总兵的势力下配合满人集团,加上全国的反李情绪,很快李自成的农民军便全军失败覆灭收场。满人控制了中国政局,之后便依附汉人势力南下追击前明余孽部队,败走剩余的农民军部队,与四川的张献忠部。本来就是连年战争的情况下,百姓与社会也希望得到修养的机会。很快全国战争结束。满人入主中原,统治中国!
采纳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4-29
明朝是怎样灭亡的,前期经历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后,明朝十分的富裕,但明英宗重用宦官,出现了皇帝被俘虏事件,导致胡人围攻北京,国无 君的情况,虽于谦打退了敌人,但国家元气大伤。 中期明神宗在张居正的帮助下实现了的帝国中兴,但张居正一死,明神宗便开始放纵荒淫,长达20多年不上朝,大臣们见不到他的面,交涉事物由宦官代理。 在他当位期间战争颇多,最严重的是援朝对日2次作战,虽然获得了胜利,但并没有实质胜利奖品,局部战争吃亏了不说,长达数年庞大的军费开支,是完全自理的。 明朝灭亡最根源是皇帝 他们要么玩物丧志,要么年小无权,要么宦官专权。后期的历史基本上就是遍地农民起义,各地天灾连年,欠收无岁,大臣党派之争,宦官舞权陷良,大臣走马换任,边防连吃败帐,库房赤字。崇祯便是在这情况下登基的。登基后便利用手腕杀掉天下大逆魏忠贤。 崇祯是个怎样的皇帝 是个一天休息2个时辰的皇帝,他孤僻,猜忌,软弱,心狠手辣,浮躁。但有上进心,切不好女色,属于明朝后期少有的皇帝。只是他生错了时代。 李自成不是攻陷北京做皇帝的吗?是 时间很短 不到一个月。 怎么会被清朝打败?盲目自大 以为占领北京 天下就是他的了,没有准备便去作战,路上行军迟钝,没有清楚的估量当时的形式,空有40万大军,被明清10联军利用风向 地形 击败。 吴三桂为何引清兵入关?李自成虐待他的家人,没有给他的家人应有的保护,并用他家人来威胁他投降,而三桂本身是个孝子。 网上资料:即使是对明朝大肆污蔑的编了整整一百年的《明史》也不得不承认他兢兢业业,勤勉勤俭。崇祯下旨停江南织造,自己用的器物都是木头铁器。他把全部的内帑都用来充当军饷,他宠爱的田妃墓葬里的金银器都是铜铁,万年灯只有上面两寸是油。(崇祯连宫里的人参和器具都变卖了凑军饷。 可怜这样一位帝王,因为他的政治意义,而被扣上太多不属于他的罪名。其中有一条就是,他有内帑数千万银子,他宁肯殉国也不肯花钱。造谣的人和谣言传播的人各有各的目的,盲目相信的人懒得去思考,以获得一种自己胜过古人的粗陋快感。
第4个回答  2014-04-28
皇太极说过一句话“不在我自强,而在彼自乱”。 史学家说过一句共同的话“明朝 气数已尽”。 朱元璋建朝之初,有个智者对他讲过“明 兴于东南 亡于西北”。应验了! 崇祯尽管多疑,但不失为一个好皇帝。看看史料吧,崇祯元年到六年的七个年头,中国大面积灾荒,农民起义,几十万人哪,那时东北有关宁防线,孙传庭搞得,挡住了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人,国内一干猛人最后已将李自成的部队由四十万打得只剩十八个人(加上自己),但为什么他又活了呢?!关宁防线吃紧,但清朝人无论如何也进不来,他们绕过长城从蒙古进军北京城,这种情况下只能把打李自成的将领调往北京,北京城层层戒严,最终清朝被打跑了。后来李自成又壮大了直达北京,崇祯自缢,盖在他头上的只有一块布,上面写着“朕 自去冠冕 以发覆面 毋伤百姓一人”(部分)。等吴三桂来救驾的时候,崇祯已死,但因李自成杀了三桂的父亲吴襄且占了陈圆圆,吴三桂转投满清,打开山海关大门,放清军入关,这之后才有的满清啊! 崇祯帝能做的都做了,古语说的好“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