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由来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中国流传很广的一句俗语,所以是中国文化在民间的一种总结是中国老百姓根据一些特定的现象或者是一些典故总结出来的,比较有哲理或者说包含一定道理的。即使是在现代,有很多中国的俗语,仍然被大家广泛的引用。

因为在古代黄河的治理其实是没有那么好的,因为黄河容易泛滥,所以这里黄河一直都是每一个朝代的重要的事情,而在黄河边上的人们也随时都担心黄河口绝地,因为黄河里面有很多的泥沙,这些泥沙容易沉积在河岸两边。

如果发生一次洪水泛滥,或者是泥沙堆积的过于严重,就很容易导致黄河的水流改道,而黄河水流改道之后,河东可能就变成了河西和河西,可能就变成了河东。所以所谓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讲的就是黄河河道的变换不定。

现在我们大多都用30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说一种这样的现象,也就是说,命运是会不停的交换轮转的,今天你比较有优势,可能明天就换成了他比较有优势,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恒定不换的东西,大家都是在处于一种运动或者说一种变化的状态之中。

所以大家都喜欢这句话,来描述世事的变化无常,而本身这句话又好记,又顺口,所以在很多影视作品或者是老百姓品尝到生活里面,流传的就越来越广泛了。类似这样的俗语在中国有特别多,甚至已经变成了我们中国人一种说话的语言艺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6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被提到,关于它的由来有好几个说法。这是一句民间谚语,最初是说黄河改道。历史上黄河改道频繁,但大致时间一般是三十左右就会变一次,三十年前是河西面,三十年后成了河东面。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出处,是在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优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古代黄河河床比较高,泥沙淤积也是十分的严重,黄河流动的河道也不固定,经常造成自然灾害。因为黄河经常改道,原来在河东改道后很可能就变到河西面了。后来人们多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比喻人事的盛衰兴替,变化无常。

还有一种说是,在战国时期秦魏两国争夺河内地区。魏国有吴起相助夺得河内,可是到三十年之后,白起又助秦国夺回河内。于是当时有民谣道:三十河东,三十河西;吴白两起,天作玄机。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民间流传,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率兵征战立下了平定叛乱的功劳,唐明皇为他打造了豪华的河东府,并把公主许配给了他,之后郭子仪的孙子诞生,他从小在这样富贵的环境中长大,不是进去挥霍无度,先辈们去世后,门庭也渐渐衰落,最他乞讨为生。

后来他又来到了河西庄,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奶妈。访问了很久都没有人知道,遇到了一个农夫,原来是他乳妈的儿子。到了农夫家之后,发现他的家里十分富足,粮食足够吃,蔬菜鸡羊猪肉也十分充足。他十分不解,就问农夫你家里粮食这么多,主人说:家产再大,也有吃空的时候。

勤俭持家才得这些家产,农夫收留郭孙管账。可是他不会,农夫感叹道:“真是三十年河东享不尽荣华宝贵,三十年河西寄人篱下。”之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年河西就被人们运用为谚语。

第2个回答  2019-08-01
某个地方原来在河的东面,若干年后,因黄河水流改道,这个地方会变为在河的西面.这句话比喻人事的盛衰兴替,变化.
第3个回答  2019-08-01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老祖宗说的一句话,他说的是风水是轮流转的。
第4个回答  2019-08-01
历史上黄河屡次改道,原本在黄河东岸的村庄多年后因黄河改道而变为在黄河西岸。用来形容世事无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