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讲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又称《书》。“尚”的意义是上古,“书”的意义是书写在竹帛上的历史记载,所以“尚书”就是“上古的史书”。主要记载商、周两代统治者的一些讲话记录。《尚书》书名为汉代今文家所定。儒家的课程原有“诗、书、礼、乐”四项,礼、乐为讲堂外经常排练的实习课,讲堂上的课本只有《诗》、《书》,所以《商君书》和秦始皇的诏令中所严禁的也是这两种。汉代的这部经书,是由秦博士伏生藏在屋壁里,躲过秦的焚禁(见焚书坑儒)和楚汉的战乱(见楚汉战争)才传下来的。相传西汉中期起,曾几次出现过先秦留下的写本,称为《古文尚书》。东汉流行的是杜林漆书本,这一古文本没有“逸书”16篇而只有同于今文的 29篇。魏正始年间刻入“三体石经”中。西晋永嘉之乱,文籍丧失,今、古文也散亡,东晋初年,梅赜献上一部用“隶古定”字体(即用隶书笔法按古文字体写定)写的。该书受到人们的重视,更因为有王朝的提倡,渐得《书经》的正统地位而流传下来。唐孔颖达据以撰《尚书正义》20卷,南宋时与“孔传”合刊为《尚书注疏》。唐天宝间又命卫包用楷书改写成“今字本”,其中有改错之处。开成间这种今字本被刻在“唐石经”中,为以后一切版刻本之祖。宋代朱熹的学生蔡沈总结宋人对《尚书》的解说,撰成《书集传》6卷,每篇注明今文、古文,与《尚书注疏》分别代表《尚书》学史上的两个不同时代。元代以后,该书成了科举的法定读本,明代起被刻在《五经大全》等本中。从唐代开始,有人对东晋《尚书》置疑,清代中叶至今的两百年间,不少学者对伪孔本进行了深入钻研,清代王鸣盛的《尚书后案》 、孙星衍的 《尚书今古文注疏》、王先谦的《尚书孔传参证》 ,以及民国时期吴闿生的 《尚书大义》和杨筠如的《尚书核诂》,都是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尚书》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部历史文献,它记录了距离今天大约2300年至3000年间夏、商、周三个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活动、军国大政以及司法刑法方面的内容,以典谟、诰命、誓词等形式记载保存下来,因而成为历代统治阶段所宝贵并且十分重视的治国宝典与道德科书,是中国儒家经典中的“五经”中最重要的一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神圣的地位与重大影响。荀子称它为“政事之纪”(《劝学》),司马迁也说《尚书》是“记先生王之事,故长于政”。(《太史公自序》)它也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从政为官,治学做人所必修的课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