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点电荷+q的电场中,若取图中P点处为电势零点,则M点的电势为什么?

在点电荷+q的电场中,若取图中P点处为电势零点,则M点的电势是多少?

如果无穷远处的电位为零,则点P的电位为φP= kq / a,点M的电位为φM= kq / 2a,两点P和M之间的电位差为UPM =φP-φM= kq / 2A

如果P点的电位为零,即φP'= 0,由于两个点P和M之间的电位差由电场决定,它是恒定的,与零电位的选择无关因此,UPM =φP'-φM'= kq / 2a

所需电位为φM'=  -  kq / 2a

扩展资料

电势的特点是:不管是正电荷的电场线还是负电荷的电场线,只要顺着电场线的方向总是电势减小的方向,逆着电场线总是电势增大的方向。

正电荷电场中各点电势为正,远离正电荷,电势降低。

负电荷电场中各点电势为负,远离负电荷,电势增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1

若取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则P点的电势φP = kq/a,M点的电势φM = kq/2a,P、M两点间的电势差UPM =φP –φM = kq/2a

若取P点的电势为零,即φP ′= 0,由于P、M两点间的电势差是由电场决定的,是不变的,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无关,所以UPM =φP ′–φM′ = kq/2a

所要求的电势为φM′ =  – kq/2a

电荷electric charge ,带正负电的基本粒子,称为电荷,带正电的粒子叫正电荷(表示符号为“+”),带负电的粒子叫负电荷(表示符号为“﹣”)。也是某些基本粒子(如电子和质子)的属性,它使基本粒子互相吸引或排斥。

点电荷是带电粒子的理想模型。真正的点电荷并不存在,只有当带电粒子之间的距离远大于粒子的尺寸,或是带电粒子的形状与大小对于相互作用力的影响足以忽略时,此带电体就能称为"点电荷"。 带电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物体由于摩擦、加热、射线照射、化学变化等原因,失去部分电子时物体带正电,获得部分电子时物体带负电。带有多余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习惯上有时把带电体叫做电荷。

电荷间存在相互作用。静止电荷在周围空间产生静电场,运动电荷除产生电场外还产生磁场。因此静止或运动的电荷都会受到电场力作用,只有运动电荷才能受磁场力作用。

一个实际带电体能否看作点电荷,不仅与带电体本身有关,还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精度的要求。点电荷是建立基本规律时必要的抽象概念,也是把分析复杂问题时不可少的分析手段。例如,库仑定律、洛伦兹定律的建立,带电体的电场以及带电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定量研究,试验电荷的引入等等,都应用了点电荷的观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