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翻译是什么?运用了什么典故?典故的大概情节是什么?

如题所述

杜甫的《丞相》 上句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诸葛亮定三分天下之大计的故事;下句是诸葛亮协助刘备创始基业辅佐刘禅。三顾,三次访问,指诸葛亮隐居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县西20里)时,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已打天下。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屡屡,屡次,指刘备屡屡跟诸葛亮商榷。天下计,统一天下的战略。两朝,指刘备、刘禅两朝。开济,指辅刘备创始基业,佐刘禅匡济危难。《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初,亮自表后主曰:‘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这就是“老臣心”。“一方面是知人善任,终始不渝;一方面是鞠躬尽瘁,死然后已。一方面付托之重,一方面图报之诚。”天下计,可见诸葛亮的匡时雄略;老臣心,可见诸葛亮的报国苦衷。诗句属对工致,沉郁顿挫,反映了诗人对这位蜀汉丞相的无比崇敬而又无限可惜的感情。“有此二句之沉挚悲壮,结作痛心酸鼻语,方有肉体。宋宗简公归殁时诵此二语,千载英雄有同感也。” 文章来源: http://www.kanbaike.com 原文链接: http://www.kanbaike.com/Ask/quyiioqeo.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