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存在哪些问题?

如题所述

(一)我国冷链发展严重滞后,存在巨大缺口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果蔬生产和食品业发展迅速,但因为农产品物流时
间与空间要求高:农产品季节性生产、全年消费,地域性生产、全国消费;与之相关的产
品保鲜、储运技术却养在深闺,难进农家门,造成食品卫生指标与国际规范有差距,食品
安全也多有不合乎健康要求的情况。
1、食品冷藏运输率低
我国目前对冷链物流需求巨大,但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
系,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远远滞后,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
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据估算,目前我国已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左右。
欧、美、日等国食品冷藏运输率达80%-90%,东欧国家约50%,而我国只有10%左右。目
前我国每年需调运的易腐食品约4000 万吨。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
业的发展。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水果、蔬菜、牛奶、豆制品、鲜切花
等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
2、第三方物流服务少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的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社会化转换过程的起步阶段,冷鲜食品流通
服务在我国刚刚起步,能够提供综合性全程服务的物流企业占比重很小。根据对中国物资
储运协会内200 多家物流服务企业调查结果,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
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中国商品流通环节的企业及人员对冷藏保鲜物流及供应链管
理认识不足,技术手段落后,国内专门从事冷冻保鲜物流业的企业寥寥无几,食品冷链的
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易腐食品的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自营物流占总物流量
比例是90%,第三方物流约占10%。
3、冷链操作管理不规范
专业的冷链物流是有相当严格的标准的,所配送的物品必须分类装车,并根据不同货
品来调节温度,在运输过程中还有全程的监控和温度记录等等,因此,必须配备专用车辆
和远程监控系统。而现在大部分物流公司在运送过程中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蔬菜、肉
类等多种生鲜食品混放等不规范现象很多。而且,现在不少超市的生鲜食品区都是“外
包”出去的,厂家自己找车送货,很多供货商给超市供货时,用的都是小型冷藏车,或是
冰柜加普通货车。
(二)我国冷链物流面临设施设备不足、技术标准缺位、产业配套不全等问题
我国冷链产业发展亟待突破三大制约因素:
1、设施设备不足
我国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不足,硬件设施建设欠账太多,原有设施设备陈旧,
发展和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各水果、蔬菜主产区以及大中城市郊区的蔬菜基地、以及
为满足政府冻肉储备任务的分布在大中城市的冷库,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有效
的低温保障。目前,我国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
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是在没有冷链保
证的情况下运输的,运输这些易腐食品时大多在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有时棉被还成
了最好的保温材料。
汽车冷藏车辆:目前我国冷藏保温车辆有4 万多辆,而且这其中很少有里面配备制冷
设备、达到一定规模和吨位的专业冷藏车辆。而美国拥有20 多万辆.日本拥有12 万辆左
右。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美国为1%,德国等发达国家均
为2%-3%。
铁路冷藏车辆:在全国总运行车辆55.77 万辆中,冷藏车只有7492 辆,占1.3%,而
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量仅占易腐
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
冷库容量: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已从温饱型逐步转变
为营养调剂型,国内消费的肉、蛋、水产、蔬菜、水果等主要农副产品需求量迅速增加,
“高保鲜”日益成为鲜活易腐产品运输的主导趋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家在农副产品
贮藏保鲜方面投资建设了许多冷库。我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为1500 多万立方米,1000 万
吨,其中外资、中外合资和私营冷库约占150 万吨,国有冷库850 万吨。但是这些冷库中
肉类冷库多,果蔬冷库少;普通型冷库多,专业型冷库少;基础型冷库多,高技术冷库少。
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多种冷藏设施通常是由其他建筑用途改建而成,
其冷藏功能单一,而且库龄较长,大多在15 年以上,国有大中型冷库多在30 年以上,设
备设施陈旧,企业成本高效益差。而当生产淡季和原料资源不足时,往往使冷库处于闲置
耗能状态,所形成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而美国现有冷库总容量7074 万立方米,2200
万吨,而其人口是中国的1/5。
2、技术标准缺位
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
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而目前我国
的冷链系统还只是一个早期的冷冻设备市场,掌握的冷链技术在很多食品种类上还不能完
全应用,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同时,我国冷链的实施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
准,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了一些标准,因此在监管上也是空白。
3、产业配套不全
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必须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然而,我国冷链产业
的整体发展规划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配套协调。如在
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
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等问题。这些失
衡使得我国食品冷链产业还未形成独立完善的运作体系。
(三)冷链发展滞后,给节约资源、食品安全、农民增收等带来重大影响
我国冷链发展滞后,由此带来五个方面的直接不利后果。
1、资源浪费严重
冷链发展滞后,致使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据调查显示,我国果蔬
产品从采摘到销售过程中,水果损耗约占20%-25%,蔬菜损耗约占30%,每年经济损失上
千亿元,每年腐烂损耗的果蔬几乎可满足2 亿人口的基本需求,损耗量居世界首位。这些
损耗超过3000 万亩农田的产量,如果都种上粮食作物,可生产粮食1000 万吨以上。数字
触目惊心!而在其它发达国家,这一损失率仅为5%。如果使用“冷链”技术,有的新鲜
蔬菜甚至可以把储存期提高到半年。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是一个价值增值的过程,而我国
目前不少农产品的物流过程却是一个质量减损、价值降低的过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
辛苦”,农民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产品,得来不易的增产,被白白浪费掉了,令人痛心!
2、食品安全隐患
农产品腐烂和霉烂、加工食品变质等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毒素,不慎食用后会对人体
造成很大损害,影响百姓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而药品变质失效
起不到治病效果,疫苗失效甚至会致人死亡。食品安全问题也往往给一个行业带来毁灭性
打击,苏丹红、三聚氰胺事件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3、影响农民增收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政府从国情出发,
在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
民主”的新农村的战略举措和发展目标,当前党中央建立和谐社会的基调下,更是把解决
三农问题放在战略地位和重要突出位置,提出要切实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综小城乡差别。
尤其是在当前严重的金融危机环境下,扩大内需保增长成为当务之急,而占我国人口80%
以上、近9 亿人口的农村是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农民增收,就意味着经济增长,意味着社
会和谐,意味着社会发展。
4、影响物价稳定
前面提到供需时差导致产品在生产季节量丰价贱,在非生产季节量少价高;另一方面,
当遇到震灾、雪灾、冻害等造成产品供应不畅或产量不足供应不上时,市场价格飞涨。
5、流通成本过高
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这个70%被放入易
腐食品售价中用来补偿物流过程中损失的货物价值,造成某些食品零售价居高不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25
1.尚未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鲜活产品物流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没有形成连贯成型的冷链物流。非冷藏状态下的散装鲜活产品物流,在运输、分销和零售的多次装卸搬运中增加了二次污染的机会,降低了产品的新鲜度,降低了产品质量。

2.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化运作

我国连锁企业生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多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3.生鲜食品物流设施落后,配送成本

我国冷链物流的现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造成大量损耗,物流费用高,易出现安全隐患。用户较少的地方设施不足,无法保证冷链物流的全程温度控制,商品质量难以保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