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出三百车什么的,一车代表什么意思?有多少人?

如题所述

一说35人,一说75人甚至100多人

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早期军队的主力是战车兵。商周时当时的一辆战车乘员3人,左侧的“车左”持弓箭射击,是主要的攻击力量,为一车之长,号为甲首;右侧的“车右”持戈矛,以勾刺杀敌,又称“骖乘”;中间的甲士为驭手,驾驶战车。春春秋时期步兵逐渐成为独立的兵种,与车兵并列。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仍有战车兵,与步兵混编,依旧是作战兵种。西汉也仍然有“车士”的编制,以及在直属朝廷的北军中有专门的“虎贲校尉”,有“车骑将军”名号。后世车兵没落,东汉后车兵不再是独立的兵种。直到约1500年以后,随着火器的发展,明代军队又出现 “车兵”兵种。嘉靖(1522—1565)后直属朝廷的“三大营”全都有车兵编制。

楚军一乘战车的编制,据《左传•宣公十二年》记:“广有一卒,卒偏之两”。一卒,《司马法》说:“百人为卒。”就是说楚军一乘攻车(广)配备一百名步卒,比中原七十五人的编制要多。一卒,包括三名甲士在内。另外,据说一辆守车有二十五名役徒,从属于攻车。这样,楚军一乘兵力总计就为一百二十五人了。二十五人为一两,二两一偏,二偏一卒。两下有伍,五人为伍。卒、偏、两、伍即楚军年战兵的结构层次。楚军一乘比中原多一两,正是楚人历来重视少兵的反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05
车即车兵,一辆战车大概能装3-5人
车兵为当时列国军队的主力兵种,还表现为:第一,当时在 中原地区进行的重大战争,一般都是以战车来决定最终胜负的。一 些具有代表性的战例,如繻葛之战、崤之战、城濮之战、艾陵之 战等等,概莫能外。第二,各国扩军的重点,是增加战车数量,加 强车兵的建设。春秋时期各国大规模扩军乃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点以后网站会具体介绍。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其所扩充的军队同样以车兵为主体。如晋军由城濮之战时的七百乘递增至春秋后期的五六千乘,楚军全盛时发展到近万乘,齐军由桓公时的于乘增加到春秋末的“二、三干乘”,等等,就是显例。由 于各国把发展车兵作为军队建设的重点之一,所以,到了春秋末年,连苫这样的小国都拥有了“干乘”的车兵部队,可证《论 语·先进篇》所言“干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之不虚。第三,当 时各国对战果或损失的统计,也往往以战车数量为尺度。如崤之 战中秦师全军覆没,史称其“匹马只轮无返”;晋大败齐军, 其所取战果之标志就是“得车二干,得尸三万”。另,齐伐冠氏, “丧车五百”,吴齐艾陵之战中,齐丧失“革车八百乘,甲首三 干”,说明军力损失也以兵车为统计依据。所以著名兵学家孙武在 总结当时战争的情况时即说:“凡用兵之法,驰车干驷,革车干乘, 带甲十万”,把各种兵车置放在军队兵种的首要位置。 当然,这种情况自春秋晚期起发生了重要的化。
第2个回答  2011-05-05
在古代 四人二马 的战车为一车[音:jū],
三百车 就相当于 1200人 600匹马
第3个回答  2011-05-05
古代打仗主要靠阵型,上古时代没有骑兵,都是战车,战车的配备是这样的,每辆车上3人,一人驾车,一人执戈(近距离攻击)一人持弓(远距离攻击),每辆车后边跟着72个手执普通武器的人(只要是木头棒子)外加25个后勤人员。这样1乘战车总共100人!
第4个回答  2011-05-05
古代时车读(ju),象棋中具有车,一车一般是两匹马一个驾驶者、两个士兵,三百车大概有600匹马,900士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