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东坡断案译文

如题所述

  一古文
  先生职临钱塘日有陈诉负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bū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选自《春渚纪闻》
  二断句
  ①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任职到达杭州的时候),②有陈诉负绫绢钱二万不偿者(有人状告拖欠绫绢款二万钱不偿还的)。公呼至询之,云:“③某家(我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④姑取汝所制扇来(暂且将你所制的扇子拿来),吾当为汝⑤发市(卖出去)也。”须臾扇至,公取⑥白团夹绢二十扇(白色团状夹绢的扇子二十把),⑦就判笔作行书草圣(趁着手上判案用的笔书写行书、草书)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⑧懊悔不胜(不停地懊悔)而去。遂尽偿⑨所逋(所拖欠的债款)。一郡⑩称嗟(称颂、赞叹),至有泣下者。
  (三)翻译
  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有人状告拖欠绫绢款二万钱不偿还的。东坡叫当事人来,问他为甚么不还钱。回答道:“我家以制造扇子为职业,不幸父亲刚刚去世,而且自从今年春季以来,接连下雨,天气寒冷,所制扇子卖不出去,不是存心欠债的。”东坡对这个人端详了好一会儿,然后说:“你暂且将扇子拿来,我会替你卖出去的。”没多久扇子拿来了,东坡从中取出白色夹绢的扇子二十把,趁着手上判案用的笔书写行书、草书,以及描绘枯树、山水、竹子、石头等画面,一会儿就完成了。当即就把这些扇子交付给这个人,告诉他说:“拿出去卖,快点偿还你所拖欠的债款。”那个人抱起这些扇子,含着眼泪,告辞出去了。刚迈出府门,就有消息灵通的人,争着要以一千钱来购取扇子一把,所有的扇子立刻卖光了,后到而买不着的人,甚至不停地懊悔,然后离开。于是这个卖扇子的全部偿还了所拖欠的债款。整个杭州都称颂、赞叹,甚至有感动得流下眼泪的!
  (四)评论
  本文写了苏东坡如何独特地了结一件经济纠纷的案子。被告因为天气原因,制了扇卖不出去,无力还债,苏东坡就现场为被告的扇子题词绘画,结果人们抢着高价购买,一场官司就这么简单而完美地解决了。苏东坡既有爱民的德行,又有书画的才能,于是为民众做出了这么好的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03
北宋年间,大学士苏东坡因得罪了朝廷权贵,被放了外任。他的官职一贬再贬,到杭州时只做了个太守。但老百姓都喜欢他,因而听说他被派到杭州,远近的百姓都赶到府衙,想亲眼看一看这位名噪当朝的大才子,更想知道他怎样升堂断案。可是,好些天过去了,都没有听到衙门升堂的三声号炮。
一连几天的阴雨才刚刚放晴,衙门前就又打又闹、吵吵骂骂地来了两个人,他们争着擂堂鼓,都喊着要告状。衙役跑过来吆喝道:“知府老爷还没有到任哩,你们要告状也得等几天。”这两个人都在气头上,不管衙役怎样吆喝都无济于事,他们不听劝阻,硬是闯进了衙门。他们还站在大堂前高喊:“老爷快升堂断案呀!”
众衙役还在轰赶两人,照壁那边悠悠荡来了一头小毛驴。只见那毛驴背上骑着一个人,长个儿,紫红色面孔,一脸络腮胡子。他头戴学士帽,身穿道士服,看着既不像读书人,但也不像是道士。他对两边老百姓拱拱手:“让条路,我要进去办事哩!”小毛驴穿过人群,一直往衙门里去,衙役想揪住毛驴尾巴,可是来不及,那人已进了府衙,闯到大堂上去了。
看热闹的人们都跟着往大堂里涌,只见那人把毛驴栓在廊柱上,径直走到大堂正中处的虎皮椅上座了下来。管衙门的师爷见他其貌不扬,竟敢直闯大堂,以为他中了邪,是个疯子,走上去大声吆喝道:“下来,下来!快跟我出去!这是你能座的地方吗?”
“怎么?我不能座?”
“是呀,随随便便座上去,你怕不怕杀头?”
“那谁能座呀?”
“只有带金印的大老爷,才能座上去哩。”
那长个子不再答话,从道袍里取出了红布包放在案桌上。解开红布包,亮出一颗光闪闪的金印,说:“是不是要这个东西呀?”管衙门的师爷见了,吓得舌头都吐出来了,半天也缩不同去。原来这长子就是新上任的太守苏轼!
苏轼正了正衣冠,端端正正地坐好,一拍惊堂木:“刚才不是有人擂鼓告状吗?”好半天不见人作声,他又一拍惊堂木:“把告状之人带上堂来!”
原来那两个前来告状的人见苏轼骑毛驴进来,也围着看热闹去了,已经忘记了自己的事。这时苏轼一呼,他们才慌忙上前跪下,喊着:“望大人作主!”
苏轼问:“你们有何冤屈?谁是原告?”
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抬起头:“我叫吴小乙,住在丰豫门外。我是原告,我告他——”
“他叫什么名字?”
另一个三十多岁的小贩打扮的抬起头:“我叫张二。”
苏轼问吴小乙:“你因何告他?”
吴小乙说:“我告张二借钱不还!我给人家帮工,好不容易积下三百贯钱,前几个月借给张二作本钱。我和他本是相好的街坊,讲明不要他的利息,只是有一条:什么时候我要用他就什么时候还给我。眼下我定了亲,正急着要钱用,他就是不还钱!”
苏轼问张二:“张二,你果真欠吴小乙三百贯钱吗?”
张二答:“是。”
“为什么欠债不还呢?”
“大人,小人无力偿还呀!”
“岂有此理!张二,你是不是赖帐?你可知道朝廷的法令?”
“大人容禀:小民是赶时令做小本生意的,借了吴小乙的三百贯钱,买成了绫绢,全部绷成了凉扇。没想到今年阴雨连绵,天气不热,过了夏至人们还穿夹袍,谁还来买小民的扇子呀!扇子一直放在箱笼里,都发了霉,眼下也卖不出去。大人我实在是无钱还债呀!”
苏轼听了,觉得张二的话可信,情有可原。但欠钱就必须还钱,吴小乙急需用钱也是迫不得已。这个案该怎么断?他犹豫了一下,突然把惊堂木一拍,说道:“张二、吴小乙听着,本老爷现在断案:张二,你的扇子是借吴小乙的三百贯钱绷的,都没卖,你就把全部扇子送给吴小乙,算是还钱了。”
堂前围观的人们都哄堂大笑:这是断的什么案呀!亏是大宋朝出名的大才子哩!吴小乙一听,更是大叫冤屈:“大老爷!那我的三百贯钱不是丢到水里去了吗?万望大人为小民作主,叫张二还我的钱,我不要他的霉扇子!”
苏轼捋捋胡须问:“怎么,你不要张二的霉扇子?”
“是。”
“那好!你不要我要!张二,你的扇子呢?”
“都在家里。”
“你去把它挑来。”
听说苏轼要扇子,张二高兴得合不拢嘴,忙说:“谢大人!我这就去挑。”
不一会儿,张二把扇子挑来了。苏轼拿过几把一看,见做工很精致,绷得不错。他对张二说:“我不要好的,只要发霉的,你挑二十把给我。”
张二说:“大人,你就多挑几把吧。”
苏轼说:“不!只要二十把。你递上来吧。”
张二把二十把霉扇递到堂桌上去,苏轼接过,一把一把打开,摊在桌面上。然后,他叫衙役磨墨。大家这才明白:苏轼是要给霉扇题诗画画。如此一来,这扇子就值钱了,大名鼎鼎的苏学士的字画,眼下杭州市面上成百上千贯钱还买不着一幅哩。围观的人们议论纷纷,苏轼不理睬,提笔就画。他将霉扇印子大的画成山水;小的画成花鸟。旁边,题上诗句。半天工夫,二十把扇子全画完了。他又一把一把地折好,拿十把递给张二,说:“小本生意,经不起亏蚀,你拿到街上去卖吧!”
张二千恩万谢地接过扇子。他明白:这十把扇子至少也能卖出上千贯钱哩。
苏轼又拿起另外十把扇子问吴小乙:“吴小乙!这霉扇你真的不要吗?”
吴小乙忙说:“大人!我要,我要!经你题画的扇子是宝扇啦!”
“那张二的三百贯钱呢?”
“这十把扇子顶啦!”
“那好!退堂!”苏轼牵上他的毛驴,退到后堂去了。围观的人都说:“这么断案,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见到哩!”张二同吴小乙高高兴兴地走出衙门,人们争抢着要买他俩的扇子。他俩一人挑了把自己喜爱的留下不卖,共卖了十八把,都卖出了好价钱呢。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0777883.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