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牛奶蛋白过敏,牛奶蛋白过敏症状,牛奶蛋白过敏

如题所述

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可引起全身各个系统的过敏反应,牛奶蛋白急性过敏由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可累及皮肤(湿疹)消化道(过敏性腹泻或便秘)呼吸道(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等),而牛奶蛋白过敏还可以发生慢性过敏反应,食物不耐受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或是不严重,很容易被临床或家长忽视,我们往往是在孩子发生生长发育迟缓,体重身高不达标,或是营养不良,孩子说话晚,语言发育迟缓,以及行为发育迟缓,自闭,多动,抽动症状出现时,才被查出食物不耐受的严重后果,因此,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对儿童发育的影响 ,远不止是肠道,有句话大家都知道,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会影响到肺功能,也会影响到脑肠轴的神经功能。也有很多家长反映说,我们的孩子吃了很多的益生菌,怎么还是没有效果呢,这是因为大家对益生菌不了解,益生菌是总称,菌种不同,功效不同,他们在肠道中定殖的位置及对免疫细胞的刺激都不相同,所以,选择比坚持更重要!共勉!希望更多的孩子在遇到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时,不要走弯路,不要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
对于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的调节方法,首先要考虑的是生物疗法,也就是肠道微生态,那就离不了益生菌的使用,由台湾成功大学过敏与临床免疫研究中心筛选出的特异性抗敏菌株混合制剂(康敏元益生菌)经人体临床实验证实,能够抑制食物过敏的免疫应答,主要体现在促进肠道保护因子IgA的分泌,发挥肠道粘膜免疫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这是实现“经口免疫耐受重建”也叫脱敏的关键环节,很多食物过敏的孩子到了四五岁了还是无法做到食物脱敏,其实就是只对食物做了回避,而缺失了对孩子自身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的调节。

宝宝发生牛奶蛋白过敏可采用特异性IgA靶向调节可使牛奶蛋白脱敏
牛奶蛋白过敏可通过康敏元特异性抗过敏益生菌促进肠道保护屏障免疫球蛋白IgA分泌建立口服免疫耐受做到食物脱敏
母乳喂养宝宝,如果发生过敏,目前解决方法多停留在回避牛奶蛋白上,仍让大多数宝宝面临长期低蛋白喂养及牛奶蛋白脱敏的问题。熟不知,回避牛奶蛋白只做到了其一,宝宝发生牛奶蛋白过敏的真正原因,是肠道免疫不耐受,忽略了孩子肠道功能的调节,导致食物过敏得不到根本性控制,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失衡,绝对不会只对一种食物产生过敏,所以,我们知道,5个月前发生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6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后,过敏症状会再次出现或加重,继而会对鸡蛋过敏,或是米粉过敏,小麦过敏等等。
牛奶蛋白脱敏的关键,是调节肠道粘膜特异性IgA免疫球蛋白分泌,帮助建立牛奶蛋白口服耐受,为食物过敏的脱敏提供靶向调节。由台湾成功大学过敏与临床免疫研究中心提供的特异性抗过敏益生菌组合物(康敏元益生菌)对食物过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能调节食物过敏!
康敏元益生菌能够减轻肠道过敏的过敏性症状,降低其过敏评分;抑制食物过敏引起的OVA特异性IgE和IgG1的分泌,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mMCP-1),从而抑制过敏性炎症反应,同时促进肠道OVA特异性IgA的分泌,保护肠道黏膜上皮细胞。Treg细胞是独立的 CD4+ T 细胞亚群,Treg细胞通过与效应T细胞相互作用和/或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如 TGF-β、IL-10 等发挥抗炎作用及免疫负调控的作用。因此,Treg细胞在维持免疫耐受和抑制过敏性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康敏元益生菌能够促进食物过敏MLN中Treg细胞表达,从而抑制过敏性炎症反应。CD103+DC主要存在于肠道相关淋巴组织中,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CD103+DC可以从小肠中迁移到MLN中,诱导Treg细胞产生从而抑制Th2型免疫反应,也可以诱导口服耐受。本实验研究表明康敏元益生菌可以增加小鼠MLN中CD103+DC的比例,并可能通过CD103+DC诱导Treg细胞生成,从而抑制过敏性炎症反应。16srRNA测序结果显示康敏元益生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逆转食物过敏导致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的下降,从而调节肠道微环境,促进肠道免疫稳态,抑制过敏性炎症。综上所述,康敏元益生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抑制Th2型过敏性炎症反应,对食物过敏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母乳喂养是所有婴儿的首选,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母乳喂养至2岁以上。可继续母乳喂养,母亲需回避牛奶及其制品至少2周;
建议母亲回避饮食后再次进行口服激发实验,以观察婴儿过敏反应的情况。只有当母亲饮食回避时婴儿过敏症状明显改善,且母亲口服激发试验时婴儿过敏反应再现才需要母亲持续的膳食回避。
若母亲回避牛奶及其制品后宝宝的症状明显改善,母亲饮食可逐渐加入牛奶,如症状未再出现,则可恢复正常饮食;如母亲饮食引入牛奶后宝宝的症状再次出现,则母亲在哺乳期间均应进行饮食回避,并在断母乳后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氨基酸配方替代。
因牛奶为钙的主要来源,母亲回避饮食期间应注意每日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严重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母亲饮食回避时症状严重且持续存在,可考虑直接采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氨基酸配方替代。
配方奶喂养宝宝,如果发生过敏:
年龄越小建议回避牛奶蛋白的时间越长,原则上至少持续6个月,一般需要回避到9-12月龄。
氨基酸配方:氨基酸配方不含肽段、完全由游离氨基酸按一定配比制成,故不具有免疫原性,100%牛奶蛋白过敏宝宝均可耐受。对于牛奶蛋白合并多种食物过敏、非IgE介导的胃肠道疾病、生长发育障碍、严重牛奶蛋白过敏、不能耐受深度水解蛋白配方者推荐使用氨基酸配方。
深度水解配方:深度水解配方是将牛奶蛋白通过特殊工艺使其形成多肽和少量游离氨基酸的终产物,从而显著降低抗原性,故适用于大多数牛奶蛋白过敏患儿。<10%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不能耐受深度水解配方,故在最初使用时,仍应注意有无不良反应。
部分水解配方:可能仍含有免疫反应性表位,不适合用于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替代治疗
大豆蛋白配方:以大豆为原料制成,由于大豆与牛奶间存在交叉过敏反应且其营养成分不足,一般不建议选用大豆蛋白配方进行治疗。
其他动物奶:考虑营养因素及交叉过敏反应的影响,故不推荐采用未水解的驴乳、羊乳等进行替代治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28
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 CMPA)常见于婴幼儿,是一种由牛奶蛋白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其发病机制可通过IgE或非IgE介导,亦或两者混合介导。牛奶蛋白过敏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并以消化系统症状和皮肤症状为最主要表现。
牛奶蛋白过敏症临床表现如下(是否是牛奶蛋白过敏还需医生诊断):
① 胃肠道症状:宝宝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便秘,拒食。
② 皮肤症状:宝宝的皮肤会起红疹,瘙痒,荨麻疹。
③ 呼吸系统症状:可以表现咳嗽,喘息,胸闷,甚至呼吸困难。
④ 全身性症状:体重难以增加,哭闹,烦躁,睡眠困难等症状。
根据中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循证建议,治疗牛奶蛋白过敏的最佳方法是回避牛奶蛋白,同时给予低过敏原性配方替代治疗,以提供生长所需的能量及营养。
对于母乳喂养:妈妈的整个哺乳期都建议遵循回避牛奶及脑制品饮食,直到婴儿断奶。
对于人工喂养:建议吃专门的低敏配方粉,这种配方粉可以防止牛奶蛋白过敏反应的出现,如爱婴斯坦深度水解特殊膳食辅食营养素补充食品。
第2个回答  2017-05-11
是指对牛乳中的一些氨基酸产生的过敏反应,一般表现为皮疹和瘙痒,严重者可至喉头水肿和过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