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修行的路上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是什么原因?应该怎做?

如题所述

正是因为你在改变,才会有困难出现,如果还是像之前那样没有改变,自然觉得轻松很多
不修行的时候,什么事都没有,修行的时候,就会有种种事来考,其实就是种种魔来考验你。
我们修行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越是困难就越要精进,不要因为困难轻易生退转心,要勇猛精进
忍辱,不能忍的也要忍,不能受的也要受,关键就在这个地方。难忍能忍
还有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候,了解一下体冤进道的真实不虚:
达摩祖师《入道四行观》云:“云何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本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翻译:
什么是“报冤行”?就是说,修行人在受苦时,经常要这样想:我从往昔以来,弃本逐末,起了很多怨憎之心,违害到很多众生。今天我虽然作恶少一点,但是我的宿业成熟了,所以我现在受罪、贫穷、苦恼。这些情况不是天给的,不是他人给的,不是老天爷惩罚我,而是自己的业力成熟了,所以我应该甘心忍受,不应认为是冤屈而到处去申辩。
就因为理解这些冤情,体会这些冤情的实相,我不仅不会继续流转下去,而且能进道。这称作“体冤进道”,即体解这些怨忿之情,便能进入“道”的修行中。
这是随许世俗的心里话。与理相应,为出世之道阶,即所谓“无正世俗梯,无上正高楼”,以此世俗梯,得上正法高楼,谓之“体冤进道”,即“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罪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如此则是“识达本故”,当然“甘心忍受都无冤诉”。
下面是回答网友白素COCO的评论(由于字数限制,写在这里):
随波逐流是是消极的,道理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要死板的去套用道理,这是愚痴,要有智慧,灵活运用。
首先要你要真正懂得因果,才明白人在其中的意义!
比如每个人的出生家庭环境不同,比如一些好人很多不如意,发生意外,贫困短寿,又比如一些恶人如意,富有,长寿等等
众生平等,因果真实不虚就是:
做好的有好的果报,作恶有恶的果报,
但这并不是从当下来说的,不是做好的马上就有报应,是三世因果,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
过去世做好的,现在世会有好的收获,恶人是过去世做好的,好的种子先结果,所以现在福气还在,而坏的种子还没有成熟而已,将来还是要受苦的。
善人也是同理,过去的恶业现在成熟了,而好的种子还没有成熟而已。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讲因果真实不虚,就是要让你明白善恶,敬畏因果,要诸善奉行诸恶莫作,
如果明显看到别人在做坏事,是伤害大众的行为,自然要明令禁止,视而不见,该做的事情却不去做,默许也是一种间接的纵容
从果报,结果上来说。要心甘情愿接受,让你明白遇到事情不要怨天尤人,凡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事情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是自己感招而来的。这并不是说不要努力。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值得肯定的,如果凡事都直接认命还谈什么努力呢?佛还说那么多干嘛。我们是要通过自身的努力而影响、改变结果,做好自己本分的事,应该做的事情,而事情的结果不是我们能够把握的,这叫做随遇而安。用儒家的话说叫“尽人事,听天命”

这才是佛家:因上努力,果上随缘的意思,还是这句话:诸善奉行诸恶莫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08
没有什么原因,即使不修行,人生路上的不如意同样存在。所以,要从认知上去做,而不是从事相上去做。
‘不如意’是谁定义的?其实是你的分别心定义的,因为有了分别心就有了不平等心,所以才出现了所谓的如意和不如意。
其实,自己认为的不如意,真的就是不如意吗?如果换一个角度去看,也许你会发现,这一切的不如意,反而帮助了自己的修行,帮助了自己开悟智慧,让自己学会了转识成智。
其实,有很多事情,你认为它是好事它就是好事,你认为它是坏事它就是坏事。因为生活中往往好事能变成坏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那么,所谓的如意与不如意,其实都是自己的认知去定义的,但是我们的认知往往都是片面的、分别的、扭曲的、不平等,是没有智慧的认知。
第2个回答  2020-06-28
原因在于生命的无常性。无论学佛与否,生命的旅途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困惑。所以释迦摩尼佛讲苦集灭道四谛,教导众生解脱。应该信解行证。学习佛法知识,并实践于生命活动中。
第3个回答  2020-06-28
学佛,更是修行,不如意的事就是磨石,助你成器的,只要有欢喜心,这些不如意就是给你的阶梯,让你人生发生改变。
第4个回答  2020-06-28
这个就是考验或消业力的时候,顺其自然心态平静就可以顺利过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