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如题所述

1、职业素质: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看待,全面地促进学生成长的角色,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成长。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2、学科素质:寻求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语文课堂教学价值的价值体教学中,要将语文知识与能力这一显性目标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求;

又要能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隐性目标渗透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实践活动中,成为学生自身的感悟,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于语文一体。

扩展资料:

语文学科培养人的目标:语文的积累、语感、句式、语法、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特别是“思想观念”。

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教师

百度百科-语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把握。

研读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一册教材,二十四篇课文,究竟要
教给学生什么?作为语文教师,
既要揣摩编者的意图,又要理解考纲的要求。如此,才能整
合出应试所需的知识。

教材,就好比一面镜子,通过它,要折射出七彩的知识;教材,就好比一个辩题,通过
它,
要开启学生的思维;
教材,
更好像一个典型的例子,
通过它,
要让学生做到三。


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
就是要从一篇篇课文入手,
整合一篇课文、
一个单元、
一册书的知


结构,
进而形成全套教材的知识体系。心中有了这个体系,教师在教学中就会纲举目张,就
会引导学生有序、高效地掌握知识。

此外,
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还应该表现为:
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
用自己对作品的独特理
解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学会质疑,
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
这种对教材的把握才算是真正
的把握、完整的把握、准确的把握。

四、

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的课堂效果最终要靠教师的语言表达来实现。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出色的语言表达
能力。

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表达要准确

教师的语言表达要准确:要准确地传授知识、
分毫不差,
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淋
漓尽致。

语文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是和词语、句式的选择分不开的,是和情感表达的需要分
不开的。

2
、语言要有激情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主要是由教师来调动的。调动学生的方式,因课而异。物理课
上,老师可以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化学课上,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现象;数学课上,老
师可以让学生证明一个定理。
语文课呢?在有限的时间内靠什么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呢?

教师的激情。语言中展现的激情。

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激情就像是冬天里的一把火,
可以燃烧起每个学生的热情;教师的激情就像是一曲动人的歌,可以打动每一个学生的心;
教师的激情更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可以让每个学生沉醉不已。

无法想像缺少了激情的语文课会如何,
但至少有一点,
课堂的“水面”上会少了很多涟
漪、多了几许平静;少了很多智慧的火花,多了几许思维的沉寂。

3
、语言要有抑扬顿挫之感

单调的旋律是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
同样,
单调的语言也不会引发学生的兴趣,

至会让人昏昏欲睡。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有抑扬顿挫之感。它应该像一首诗,有情感的
起起伏伏;应该像一部小说,有情节的曲曲折折;应该像一部戏剧,有开端、发展,也有高
潮、结局。

总之,
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
只有自己的语言丰富多彩了、
充满
魅力了,语文课才会更吸引人、更打动人。

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五种最重要素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提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学科的知识
性、实践性、综合性、社会性、审美性的完美统一,是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而要完成这一
目标,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语文老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素养。
在诸多素养中,
我认为以下五种素
养尤为重要:

一、要有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学校里,
常见到类似的情形,
这个学生没有希望了,
他不
会有任何出息。
’有人不仅对学生本人这样说,
而且在会上当众对家长这样说。
公开提及学
生的智力缺陷,
存心‘数落’他,
刺痛他最敏感的内心深处——这根本不是医治创伤,
而是
对温柔,敏感的童心的当头棒喝。”(苏霍姆林斯基语),由此可见,如果老师忽视了学生
的尊严,用一种成人化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学生,同时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动辄挖苦讽剌,
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当然,
对学生的爱不等于纵容学生的一切缺点,
不是对学生无
原则的迁就,
而应该建立在一种公正的原则上对学生采取适度的惩罚,
要让学生即使在处罚
中也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与爱。
“责备的艺术在于严厉和善意的机智结合,
学生在教师
的责备中感到的不仅是公正的严厉,
而且是仁爱的关怀。
”(苏霍姆林斯基语)假如学生认
识到你的一切教育都源于对他的爱,那么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二、要有民主意识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只有心与心的交融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这种心的交融就
是要在师生中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
和尊重,都应该体现民主与平等意识。”
(李镇西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型的师生关系
应该是一种“对话”关系,
这种“对话”关系如果没有民主意识作保障,
就无法真正落到实
处。
这种民主意识要求老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是扮演主宰者的角色,
而是商量者的角色,
是引导者的角色,是“平等中的首席”。比如在教学《背影》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父爱的
平凡与伟大,
老师不能一味地为教学而教学,
对文本一味地条分缕析,
而应该让学生自主揣
摩相关语句,玩味相关片断,从而产生深刻的感悟,并通过文本的学习产生情感迁移,
然后
让学生围绕《心目中的好父亲》进行讨论,讨论之后,引导学生回答,同样是写父亲,为什
么朱自清先生能写得那么细致,
那么感人,原因何在,从而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做生活
的有心人。

三、要有广博的人文知识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整合问题。
课程整合就是打破原有各门课程之间的封闭状态,
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互补,提高学习效率。故此,语文教师应该成为“杂家”,尤其是对
现代社会知识、科学知识要有所了解,而不是只会教教材的

书呆子


“作为语文老师首要
任务之一是能在课堂上征服学生,
如果你的课上得一塌糊涂,
学生不喜欢,
那你就很难在学
生中形成威信。”渊博的知识能使得你在课堂上左右逢源,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要有灵活的教学机智

课堂是瞬息万变的,
因为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
的思维往往不能与老师保持一致,
而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就要求教师具备高超的掌控能
力。这种掌控能力就是老师教学机智的具体体现。
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宫”组词时,有
一个顽皮的学生就给组了“子宫”,
令全体同学哄堂大笑。此时,
如果教师缺乏经验,
这种
尴尬局面将很难扭转。此时,老师和颜悦色地对这位同学说:
“你答得很对,子宫是人类的
宝殿,
我们的每一个人都是从那里开始孕育的,
对这样一个神圣的宫殿是不能随便谈笑的。

此时,
全场一片肃静。
这位老师在肯定这位同学的同时,
又对全体同学进行了一次伦人教育,
可谓匠心独运。
在朗读《背影》
时,
有一位学生为了让全体同学都能听清他一口流利的普通
话,他粗着脖子大声唱读。这时,我半开玩地对他说:“你让我感觉到是在百米冲刺啊。”
教室里顿时发出善意的笑声。
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
这位同学不知不觉地改正了语速过快的
缺点。

五、要具备终身学习和自我反思能力

时代的发展要求老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现代教师永远应该是学生”
(乌克
兰作家、教育家伊万弗兰科)。
老师应该多一点书卷气,
那种对于书的酷爱应该成为每一位
语文老师共同的精神追求。“手头再紧,也要买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交情再浅,也要
送书;房子再小,也要有书橱。
(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
星知识的火花,
教师本身就要吸取光的海洋,
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
的太阳„„有经验的教师,
他并不花很多时间去准备明天的课,
他直接花在备课上的时间是
很少的。
他不写冗长的教案„„但是他确实一生都在为上好一节课准备着。
他的精神生活就
是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他永远不会说:我的知识已经积累到够用一辈子了。”
(苏霍姆
林斯基)教育家的话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当然,除了学习外,
现代教师还要具备自我反思能
力。著名教育家波斯纳提出了一条教师成长公式:
经验
+
反思
=
成长,也就是说,一位教师要
想快速地成长起来,
经常自觉地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
通过不断地学
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探究,成功就会向你招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