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这篇文章的字词解释和译文,还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很急....

晋平公问他的老师旷:“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老了。况说:“为什么不在这风烛残年的时间里好好学呢?”平公说:“怎么有做臣子的来戏弄君王的?”旷说:“微臣怎么敢戏弄君王您啊? 臣听说,年少的时候学习,有如朝阳;年轻的时候学习, 有如烈日般;年老的时候学习,有如蜡烛的明亮。蜡烛之光,有谁可以跟您相比?”平公说:“很好。”
道理:活到老,学到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14
师旷论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词语]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2、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3、炳烛:把蜡烛点燃。 4、盲臣:瞎眼的我。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 5、阳:这里指阳光。6、孰与:相当于“比……怎么样”。 7、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译文]
晋平公对师旷问道:“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
师旷说:“瞎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曾经听说:少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中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象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阅读提示]
文中的晋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道理]
活到老,学到老。告诫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第2个回答  2009-02-18
道理;告诉我们只要抓住夜晚时间,虽已年迈仍有所作为,应充分利用夜晚时间,不知地勤奋夜读,强调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音乐),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第3个回答  2009-02-28
学习是为了照亮人的行程,指导人的行动。这里,师矿用“日出”、“日中”、“炳烛”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和人生学习的三个阶段,是十分形象的。
人与动物的区别,恐怕就在于人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学习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捷径,学与不学是根本不同的,什么时候学习都不迟。人到老年,精力和记忆力都大大衰退,比起青年人来,学习上的确存在更大的困难。但是,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困难再大也是能够克服的。
在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当一个知识盲、科技盲已经行不通了,随着我国加入WTO,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学习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我们是否因为岁数大一点就不学习了呢?这里应该问自己一声:“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第4个回答  2009-02-16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说苑·建本》)
注:安:哪里。疑问代词。戏:取笑。安敢:怎么敢。疑问副词。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安。
点析:学习是为了照亮人的行程,指导人的行动。这里,师矿用“日出”、“日中”、“炳烛”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和人生学习的三个阶段,是十分形象的。
人与动物的区别,恐怕就在于人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学习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捷径,学与不学是根本不同的,什么时候学习都不迟。人到老年,精力和记忆力都大大衰退,比起青年人来,学习上的确存在更大的困难。但是,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困难再大也是能够克服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