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战争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明末农民战争的经过是怎样的?

明末农民起义,又称明末农民战争、明末民变、晚明民变等,爆发于明末天 启 七年(1627年)的陕北起义,至 康熙 三年(1664年)夔东十三家完全结束,是由 李自成 等领导的一场农民战争,其结果是农民起义军失败,明朝灭亡,清军获胜。

陕西长期以来是全国社会矛盾的焦点,明朝藩王对农民横征暴敛,农民生活比其地区更为困苦,阶级矛盾尖锐。这一地区又是蒙、汉、回民杂居地区,是激烈的民族争场所,各族人民与明朝统治者矛盾很深。因此,陕西地区成为最早酝酿和爆发农民争的地区。

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饥民死活,仍然催逼税,敲骨吸髓地榨取农民。白水饥民王二聚集了数百个无法活命的农民进行斗争,他声问大家:“谁敢杀死知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敢杀。”于是王二率饥民冲县城,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王二首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天启八年(1628年),陕府谷王嘉胤、汉南王大梁、安塞高迎祥等领导饥民起义,全陕响应。张献忠也在延安米脂起义,自成后来投入高迎祥军中。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是王嘉胤义军,他们曾经一度占领府谷称王设官,建立了临时性革命政权。但是,农民起义军没有统一指挥,各自为战,而成份复杂,缺乏推翻明朝政权的明确目标,就全国范围来看还处于战略防御态势。

崇祯四年(1631年)至崇祯六年(1633),为避开明军主力,王嘉胤率军入晋,起义中心转移到山西。作战亦由极度分散,各自为战发展为相对集中,互相呼应。王嘉胤牺牲后,王用联合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号称36营,一度破大宁、隰州、泽州、寿阳等城。在山西继续战斗,农民起义军由分状态进入协同作战阶段。

崇祯六年(1633年)冬,王自用作战牺牲,起义军在高迎祥领导下与明军展开了激烈博斗,损失较大。

崇祯七年(1634年),以陈奇瑜为五省总督,统一指挥陕晋豫川及湖广官军,由四面分进合击,企图一举尽歼各部义军。义军相继转进汉中,围剿落空。明思宗撤陈奇瑜,以洪承畴继任五省总督。当其调动官军入陕,重新组织围攻时,除李自成仍坚持流动于陕甘外,其他各部再次转进河南。洪承畴为改变被动局面以重兵包围起义中心地区,洪承畴率主力出关追击。实施重点进攻,高迎祥义军接连败于确山、朱仙镇(今开封市西南)等地,连连受挫,被迫转入西部山区。

当年冬及九年春,高迎祥、张献忠在河南连续失败,兵力损失过半,残部再返陕西。此时,李自成在兴平等地亦多次失利。明廷为加强陕西攻势,令孙传庭全力进攻汉中的高、张各部,令洪承畴专力进攻陕北的李自成等部。

七月,高迎祥在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遭到陕西巡抚孙传庭埋伏被俘牺牲,余部走归李自成。此时,清军入边,破昌平等16城,朱由检急调卢象升率军驰援,中原压力减轻。张献忠乘机复起,联合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沿江东进,分散活动于蕲州、霍山一带。

崇祯 十年(1637年),明思宗 朱由检 再命熊文灿为五省总理,并增派禁军1200人,组织新的围剿。 李自成 进军四川,一度破城十余座,但在 崇祯 十一年(1638年)返陕时在 洪承畴 优势兵力围攻下,起义军蒙受了很大损失。 李自成 兵败梓潼,守岷州(今甘肃岷县)、临洮。

同年,在洮河一带遭 洪承畴 及 孙传庭 军袭击,败走岷州。与此同时, 张献忠 在南阳、麻城亦为 左良玉 军击败,负伤退谷城。熊文灿遂改围剿为招抚。刘国能、张天琳、 张献忠 、罗汝才,先后降明或就抚。为保存起义军力量, 李自成 率残部活动于川陕边境山区,农民起义陷入低潮。

张献忠经过一年休整,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联合罗汝才、张天琳等先后再起,破房县、保康,在罗猴山(今湖北竹山县东南)歼灭明军主力左良玉部。朱由检杀熊文灿,派兵部尚书杨嗣昌督军进剿。

崇祯十三年(1640年)初,罗汝才曾在香油坪击败官军,但不久与张献忠先后败于玛瑙山及夔州,被迫转进四川。杨嗣昌率主力追击入川。李自成乘机于十一月进入河南,迅速发展为数万人。农民军首义至此时,优势官军始终处于战略进攻地位,农民军则处于反围剿、求生存的地位。

经过十三年的游击流动的作战,逐渐集中,至 崇祯 十三年(1640年)底,汇合为以 李自成 、 张献忠 、罗汝才为首的几支农民军。在多次反复起伏的战争实践中,渐趋成熟。特别是 李自成 ,吸取知识分子意见,开始实施“行仁义,收人心”,“据河洛,取天下”的战略。

政治上实施“免粮”、“安民”、“平买平卖”政策并大力开展瓦解敌人的宣传工作,形成“民皆附贼而不附兵”的局面,军事上实施运动流动作战,开始向盲军战略要点进行机动进攻。

崇祯十四年(1641年)年初,攻占洛阳。李自成夺取洛阳后,收缴了一批武器辎重,大大改善了农民军的装备,并使自己拥有了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他没收了福王府中金银财货和大批粮食物资,发布告示开仓济贫,大赈饥民,令饥民远近就食。李自成张献忠相继攻占洛阳、襄阳,宣告了明朝围剿政策的破产。

张军在信阳战败,转进安徽。李自成在崇祯十四(1641年)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间,三攻开封(参见开封之战),五歼官军主力,攻破襄阳,并在汝州之战中全歼孙传庭主力:破潼关,入西安,尽占秦、陇全境及晋西山区,并收编大部三边官军。此时,张献忠亦已攻下汉阳、武昌。战略形势发生质变,农民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崇祯十七(1644年)年初,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即向北京进军。二月入山西,仅在宁武一战,即破太原等地。三月,大同、宣府、居席降,迫至京师城下。十七日,官军三大营先降,十八日,守城太监开门献城。

李自成进京后,面临的形势是如何消灭明朝残余势力,其中力量最强的是盘踞在山海关的宁远总兵吴三桂。吴三桂本待归降大顺,崇祯十七(1644年)四月初,忽闻大顺军在北京逮捕明勋戚大臣严刑追赃助饷及自身家眷被拘的消息后,击走唐通,部署防御,并向关外清军乞兵。与清军联合镇压起义军。四月,李自成亲率大军攻打吴三桂,在山海关激战(参见山海关之战)。在满汉军队联合进攻下,李自成失败,撤回北京。二十九日匆忙称帝,建国大顺,次日退出北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