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有哪些让你“鼻头一酸”的感动瞬间?

如题所述

面对突然卷土重来的疫情,很多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却有无数暖心又让人“鼻头一酸”的瞬间给我们深深的力量。

最近上海有这样一群人,一个人能驼起一栋楼的伙食,他们就是特殊时期依旧坚持给大家送粮食的送菜小哥。小区封闭后,大家都开始线上买菜,买菜的人很难买到菜,同样难的还有送菜小哥。他们的车上放着大堆的食材,他们不顾疫情的风险,靠着一辆助力车,穿梭在城市的各大小区、各个角落,为了保障居民生活不受影响,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些人也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亲人,但是他们冒着风险,既要养家糊口,又要承担着自己的社会责任。每一份工作不论尊卑,总是要有人去做的,特别是疫情期间,这样的工作不仅增加了自己接触感染的风险,同时自己忙碌的身影与停滞的居民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鼻头一酸。默默地祝福这些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员平平安安,注意休息。

疫情期间,有些支援的医务工作者会在自己的防疫服上写着自己的名字,来自哪里,方便同伴相认,还有的会写上自己的小愿望。在众多愿望中写得最多的就是“想回家”,看到这些奋战在一线,不分昼夜的白衣天使,再看到他们最简单真挚的愿望时,真的觉得鼻头一酸。他们因为工作,舍小家保大家,每一次出发都是将家庭抛在身后,家里有人等他,但是他们不得不放下家人,为了所有人的健康平安。

“雪中送碳,疫情送菜”。疫情隔离期间不好买菜,上海一对老夫妇,把自家菜园里的菜摘下来送给没买到菜的邻居。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疫情这样的特殊时刻,邻里间多了些好似亲人一般的感觉。

这些菜平常看来并不是多么珍贵的东西,但是在疫情严重,物质紧缺的情况下,别人的慷慨相助就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我们在疫情这样的考验中,通过这些细节来看到邻里之间的帮助和真心,觉得心里很温暖。

疫情封闭下,很多人坚守在岗位,为更多的人守护平安、提供帮助。唯有这些暖心的瞬间给人力量,这些暖心的善举让我们有信心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2

2020的开端,武汉打了一个喷嚏,全国为之忧心。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看着新型肺炎的疫情动向,看着每天在增加的数字,让人祈祷希望这场战疫能早点结束。


疫情之下,我们担心、不安的同时也感动于无数普通人的付出,正是这些温暖的瞬间,在寒冷中给我们带来光热,疫情虽难,但人心很暖。

虽然我们不是前线工作人员,但正如李荣浩新歌《同根》里唱到:“做不了医生,也想要救人,想做点什么,能力范围内,哪怕给句安慰能安慰到谁。”

10岁女孩把“小黄鸭”捐了


2月1日,扬州一名10岁女孩,捧着一只小黄鸭储蓄罐来到派出所,里面495元零钱,并附上一张纸条“武汉加油”,交给警察叔叔,希望能帮助武汉

83岁拾荒大爷匿名捐款一万元抗疫


83岁的林大爷是一位拾荒老人,在得知全国疫情后,主动到社区捐出一万元善款。还要求不要写名字,不要报道他。如果真的要写名字的话,就写知恩者。了解后才知道早年间老人曾接受过国家的恩惠,如今只是知恩图报。


当地热心网友得知此事后很感动,于是众筹一万元还给老人家。可他怎么都不接受,并将网友众筹的一万元再次捐赠出去。

默默捐口罩助力一线工作者


疫情爆发后,口罩便变得一罩难求,尤其是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口罩都变得很紧缺,众企业、明星纷纷出手捐赠外,普通人也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默默捐口罩助力一线工作者。


1月31日,浙江一位男子骑车来到派出所门口,隔着铁栏“空投”了一个大箱子后便离去,民警打开发现里面竟然是满满一箱N95口罩,随后民警将这箱口罩转赠给了一线医护人员。

300多个村民徒手拔了3天大葱捐赠武汉


河南嵩县闫庄镇竹园沟村,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因为时间仓促联系不到机械。300多个村民耗时3天,到地里用手硬拔,向武汉蔡甸区捐了10万斤大葱。

云南石板寨村全村捐出22吨香蕉


从2月1日开始,全村积极行动起来。不到两天时间,全村捐出22吨香蕉。这其中,每家出一个义务工参与到砍香蕉、装箱、装车等环节中,村民自发组成摩托车队,将香蕉运到村口,最后由大货车送往湖北黄石。

第2个回答  2022-04-12

太多了,每每看到这些新闻,眼睛里就进了砖头。

上海普通人的平凡故事。

一位居家隔离的上海大爷,趴在窗口吸烟时,听到楼上邻居夫妻,在阳台上唉声叹气。大爷仔细一听,发现楼上的夫妻,正为无米下锅而发愁,“到处都买不到米,出去借估计也不行,现在家家户户都缺粮,就算别人愿意借,我们也不好意思,谁知道还要隔离多久?哎,除非天上掉大米,不然这几天只能挨饿了。”

没想到天上真掉大米了。楼下抽烟的大爷,听到他俩谈话后,竟然送了一袋米上来,而且是一大袋米,足足有25公斤。楼上夫妻喜出望外:“太感谢你了大爷,多少钱啊?”

夫妻俩已做好准备,就算大爷坐地起价,要很多钱也无所谓。没想到大爷说了一句:“不要钱不要钱,邻里就应该互相帮助。”

楼上夫妻和大爷虽是邻居,但其实也是素不相识,以前从来没打过招呼,所以听到大爷这句话,楼上夫妻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上海闵行,有一家罗森便利店,该店的店长叫李娜。

李娜今年32岁了,她原是安徽人,13岁那年来到上海,在上海已经20年了,算是“新上海人”。

由于疫情的关系,罗森便利店周边的小区,都陆续封闭了,很多人被隔离在了家里,需要从网上购物。

为了便利店能够正常运转,保障附近居民的物资供应,李娜选择了住在店里,24小时营业,以随时响应居民的需求。

便利店没有床铺,也没有淋浴,她只能睡在纸皮打的地铺上。从3月9日到3月31日,李娜一次澡都没有洗过,独自在便利店坚守了23天。

直到浦西全面封控,她才被顾客“求着”回家。

一位叫高捷的上海姑娘,她的正对门,住了一位96岁的阿婆。

这次疫情蔓延,高捷所住的小区也被封控了。高捷担心对门阿婆生活有困难,就写了一张纸条贴在阿婆门上:“阿婆:我是住对门的高小姐,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物资有什么需求,可以给我打电话,我家还有一些储备。”

结果对门阿婆,也写了一张纸条,贴在高捷的门上:“高小姐:谢谢你的关心,我们家物资储备丰富,我女儿和我住在一起,可以照顾。你若有需要补充蔬菜,门口竹竿上挂着随意取。再次感谢你的关爱。”

阿婆把将自家储备的蔬菜,都洗干净了,挂在了两家中间的楼道上。

第3个回答  2022-04-12

近日,广东深圳,一名女子为一位从外省来援助深圳的大白送饭,谁知大白不仅没有接受女子的好意,还提出了一个让女子意外的要求,女子知道大白心愿后,她的做法,让很多网友都逗笑了。据了解,这位大白不是深圳人,而是从外地来支援的,他已经在这个社区工作好几天了,这名女子也是非常有爱心,她连续好几天守在自己家的楼下给大白们做饭,女子每次做的饭都是变着花样做,做完之后,就亲自送到了大白们的手中。这天,这位驰援的大白还有一两天就回去了,就在大白在自己的岗位休息的时候,女子悄悄地走了过来,低声地喊了一句:“大白大白,吃饭啦,饿了没?”这时大白听见声音连忙走了过来并说:“不是叫靓仔吗?”女子惊讶,大白接着解释道:“广东人不是叫靓仔吗?女子听到大白的话,也是非常吃惊,随后立马明白了大白的意思,为了达成大白的心愿,女子说了一句:“那我回去再叫你一遍哈。于是我们就看到这样的一个画面:一名女子拿着饭直接喊了一句:靓仔,吃饭啦。大白满心欢喜地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接过女子的饭,心里充满着感激。看到这一幕实在是太暖心了,这个大白非常地可爱,虽然在工作上很辛苦,但是他的内心却不乏对生活的热爱,我们都知道广东人喜欢说“靓仔靓女”这是他们的一种叫法,大白在这里工作了一段时间,也是希望能够入乡随俗,所以才会让女子叫他靓仔。这名女子是非常善良的人,女子在第一天给大白送饭的时候,大白说自己已经半个月没有吃馒头了,他上夜班的时候,饭都是凉的,导致自己硌牙吃不下。女子听了大白的话,心里一酸,于是就决定每天给大白做热乎的饭菜。我们从视频来看,女子做的饭非常用心,她包的有饺子、煎的鸡蛋、手工馒头,米饭……份量都是特别多,看着都是非常好吃,女子的做法实在让人感动。一句:大白,吃饺子了,这是多么暖心的话语,没有一句客套话,让人感动不已,那些大白他们每天都特别辛苦,尤其是一些背井离乡出来支援的大白们,他们在小区里执勤的时候,需要看一整座封控楼,守护着居民,任劳任怨。在这期间能够受到居民的关怀,内心也是感到非常暖心的。有网友说,这声靓仔是大白最后的倔强,因为大白要回去了,他也想要感受一下广东人的待遇。也有人说大白会在靓仔中迷失自我,可爱的靓仔,你们是最靓的人,感谢你们在社会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挺身而出,守护我们居

民的安全,向你们致敬。

第4个回答  2022-04-12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瞬间。

3月17日,深圳上沙塘晏村因疫情防控居民被集中隔离,为了解决居民家中宠物的安置问题,深圳先后搭建两个“爱心宠物驿站”,托管转移隔离宠物200多只。为了将疫情期间宠物托管这件事情规范化,4月3日,深圳建立了首个“宠物方舱”。疫情无情,人有情。

江西老人来上海看病,因疫情被困街头,看不了病回不了家,4月9号流浪街头的老人得到了救助,在民警的护送下入院治疗了。在得到救助之前,睡也在街头,吃也在街头。民警告诉他:“不要担心钱的问题,我们给你保证开绿色通道,你可以相信我们”。民警说:“看得非常难受,这么大的年纪,跟我爷爷一样大,如果是我爷爷,我肯定把他拉回去”。不知道是何原因,这位老人家的子女,并没有在寻找,为何他一个人独自到达上海去看病。以前的人总说养儿防老,现如今并不是的。疫情的情况下,小市民的生活真的太难了,这个时候再生病,那就更难了,因为疫情停工停业。希望疫情能快点结束,也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平安健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