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如题所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直接关系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探讨新形势下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改革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文化素养,做“学者型”教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教的主体,一个优秀的高中美术教师,首先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高度的教育智慧,向“学者型”教师转变。随着艺术教育市场“空前繁荣”,教师重技法轻理论,缺乏人文交叉学科的理论学习、知识领域和视野狭窄,严重制约了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因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势在必行。
1.多元文化的聚集。美术课程的独特魅力在于集中地展现艺术与人、艺术与自然、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社会的关系,美术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学科,它与音乐、戏剧、文学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淡化学科本位意识。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文学、历史学等一般知识。谙习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他既是专家,又是杂家,这样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游刃有余。
2.教科研能力的提高。普遍来说,美术教师只注重美术专业技能而忽视与教学相关的教育理论学习,研究意识较为薄弱,21世纪合格的美术教师必须同时具备教育与教研两方面的素质。
(1)要有现代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认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我们应深入开发课程资源,撰写校本教材,建立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2)要有现代的教学手段。我们并不能对传统美术欣赏教学模式一概否定。比如,介绍作者,介绍作品时代背景等都是必要的。只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该如何运用各种新颖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状态下愉快地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而多媒体在美术鉴赏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功不可没。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教师要以现代教育理念武装自己,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探究多种课堂途径,做“研究型”教师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仅教授知识是不够的,也非教育的终极目标,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尊重学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设和开辟适合于教学内容的参与途径,采用必要的手段启发和帮助学生顺利打开求知的通道,为学生的实践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

1.分组交流。其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学生探索性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再探索——解决问题。”笔者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6至8人,要求他们共同完成一些既定目标。例如,在《中国民间美术》鉴赏一课时,学生可以小组到农村、集市中去搜集旧的剪纸、年画、民间玩具等,也可以从报刊、杂志搜集有关图片资料,编辑成册。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凸显提升主题——“美在人间永不朽”。

2.自主探究。在鉴赏教学中,学生三五人自组学习伙伴,研究不同课题,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如,《中国古代雕塑群》一课,学生自制课件,从材料的搜集、图文的链接、画面的设计等本身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促进了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我来当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与评价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来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锻炼自我表达能力,张扬个性。其他学生可大胆质疑,发表不同见解,教师适时掌控、指导、评价,完成美术鉴赏活动,获得充分的审美欣赏。
3.拓展延伸。在鉴赏教学中,不仅要从时代背景考虑,更要从多方面挖掘人文内涵,以作品的内容为主深入鉴赏,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鉴赏的层面,并且要注重课程的拓展性,如《中国古代雕塑群》一课中,课后继续研究铜车马及相关网站的推荐等等,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将课程的学习延伸至课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