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有什么婚俗?尽量详细点。3000字左右

如题所述

淄博的结婚风俗还真不少,特别是各区县都有各区县的特色,最讲究的恐怕要数博山了。”杨经理说,博山结婚是越早越好。关于早迎亲,还有一个传说呢:旧时,博山有一个恶霸翟三胡,是一个色魔,不论谁家娶亲,他都享受初夜权,百姓为逃脱这一厄运,便在夜间偷偷将新娘娶回家。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结婚前,男女双方一般群殴找2-4个公婆健在、儿女双全的中年妇女做被褥,被角放红枣等物,意为“早生贵子,万事如意”。

上车前,新娘手中要拿些东西,桓台一般是手抱书和如一钩,博山的新娘多带手帕,以备应付闹新房的人。迎娶得路线一般不重复,开车后不能随便停车,路遇坟墓等,均以红纸遮蔽,桓台还有沿途送“过街面”的风俗。

到了男方家,大门顶上压一对红砖、两双筷子。红毡铺地后,时辰一到,鞭炮齐鸣,新娘由两位伴娘相扶下车,在向院内走时,一路有人向其身上撒五谷杂粮、彩色纸屑,目的在于驱邪。院内摆放香案,完成拜天地仪式。随后,新娘进入洞房,朝喜神所在的方位坐下,谓之“坐时辰”,同时吃随身饭,从娘家带来的面条,在开水锅里一烫即捞出,不能不熟,此时有人会问“生不生?”,新娘只能说“生”字,取生养孩子之意。

新人一般在新婚第3天,一起返回新娘娘家,俗称“回门”。新婚第二天,新郎新娘上坟祭祖,桓台躲在第三天祭祖,谓之“上喜坟”。

“由于迎亲太早,新娘前一夜就要化妆,无法入睡,而新郎家亲戚朋友、帮忙的也是闹一宿。在加上淄博这边喜欢早上去婆家行礼、中招待娘家贵客、晚上宴请同事朋友,新郎新娘往往两天一夜不能休息,累得够呛!”杨经理说,现在不少新娘都喜欢男方把她直接迎娶到饭店,早晨八九点举行仪式,一早去化妆就行,而且仪式、婚宴一次性完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总在淄博版上逛,也没在这里发过什么东西,只是凑个热闹。前一阵子感觉淄博版着实冷清,也没几个人,或者老是那么几个人,兴趣索然。没想到这阵子,感觉人气好像有点上升的意思,从心里感到高兴。
  都说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无论何时不管在哪,淄博的故土之情看来是消不了了。
  今天正好看到有结婚的,再加上昨天有个辛店朋友询问彩礼钱,我一时耐不住,也来聊几句。
  现在我感觉好像无论在淄博还是青岛,似乎只有订婚钱这一说,而没有彩礼钱。因为现在女孩子嫁人都现实的多了,男的如果没套房子,甚至再加辆车子,即使月收入几千,似乎也要进行一番横向对比慎重考虑后,再决定这是否一只潜力股还是绩优股,持有还是清仓。
  因此,如果已经得到女孩子或者女方家人认可了,则所谓彩礼钱早就已经折成实物摆那了。
  订婚钱好像一直也没怎么变化,不管淄博还是青岛,大概都是一万左右。因为这个东西实际就当个合同定金,不管多少也无碍大局,关键是合同内容,这才是实质。
  玩笑了,也别当真,看着玩罢了。
  淄博(我熟悉的是张店,别的不确定)结婚当天,都是早晨8点前过门,新郎那些帮忙的狐朋狗友们有条件的也往往在前一天晚上,便提前驻扎,等清晨吉时一到就和新郎一道去敲媳妇家的门。
  此时,新娘的兄弟或同辈的玩伴会堵在门内勒索新郎的进门红包。或多或少给几个耽搁一下子也就放行了(有的新郎会提前和小舅子或堵门的坏蛋们串通一下子:到时会先给几个一两块的小红包,然后一下子再给个五十或一百的,便立马放行了)。
  拍完娘家照后,娘家亲戚便跟随迎亲车队直奔饭店,大概从八点半左右就入席,直到中午12点前娘家席便宣布结束。
  晚上则是大摆婚宴请众多左邻右舍同事领导、酒后再闹一下新房等等。
  而青岛则相反。结婚当天新娘子得在娘家等到中午12点时,也就是正午时分才由新郎接进门,然后再按程序进行,完了也是再上饭店。
  至于亲朋好友的宴请则既可在当天晚上,也可另找时间。

  结婚后的新娘在春节回娘家时,淄博的讲究是初二回门。当然,这一天醉汉们也格外多。而青岛则是初四以后,谁要是初四之前回娘家,娘家人会很不高兴,有的说这是表示媳妇不尊敬公婆,显示自己家教不好的问题,也有的说这会给娘家带来不吉利。不管怎样,初四之前没特殊情况,青岛媳妇是没有回娘家的。

  其实我倒感谢这些地域的风俗差异,因为春节我要回淄博,如果初二再随媳妇回青岛的话,非得累死我。这样两不耽误。

  其实我对这些所谓风俗也没当真,只当了解这么个事就行。今年春节因为特殊情况没回淄博,于是在大年初一便领着媳妇回了她娘家,好家伙,如临大敌,只放我进了门,而把她闺女留在车里,娘俩就在车里唠起了磕。下好水饺后我在室内吃,媳妇则在车里吃,我这个别扭。

  因为心疼媳妇,所以赶紧完事,道个别就立马回家了。直到初三回到淄博,待了两天后,初五才又大包袱小提留的返回青岛,正儿八经的全娘家人坐到了一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