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黄河远上白云间”还是“黄沙远上白云间”??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现在有人提出了“黄沙远上白云间”一说。
到底哪个是对的?
是不是真是古人误抄错了“沙”,写成了“河”?

黄沙远上白云间

黄沙远上白云间

----沙尘暴由来已久

--------------------------------------------------------------------------------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出塞”,脍炙人口,在通行的《唐诗三百首》中,是这样四句:

黄沙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在嘉峪关外,黄河水系中离它最近的是大通河,如果这也算上,相距仍有约三百公里,而且其间还有绵亘的山脉阻隔。在玉门关,那里望得见黄河!怎么会产生出黄河远上白云的联想呢。

科学家较起真来,发现了这个问题。这就是竺可桢先生,经过研究,他认为这是将黄沙写成了黄河之故,“沙”与“河”草写时的字形很相似,容易出错。后来听说在新发现的唐人抄本中居然找到了这首诗,而且明明是个“沙”字,更证明竺先生对了。

但是社会似乎对竺先生的考证并不感兴趣,流传的还是“黄河远上白云间”。科学家的认真,有时确实是有点“煞风景”,本来流传已久的美好的形象或想象,被你的考证破坏了,当然不大能得到人们的赞同。竺先生曾为之感慨,“中国思想从来最占有势力的是诗人与文豪,但诗人与文豪往往不顾事实而顾自己的便利的。”(利害与是非,1935)

不过我看王之涣倒是注重事实的,他这四句诗,至少给我们留下了两条自然历史记录,一是这黄沙卷上白云,也就是出现沙尘暴了;再是玉门关外没有杨柳。当然他这里所说的杨柳是指羌笛吹奏的曲牌的名字,但也可从语义的双关来理解。后来罗家伦用”左公柳拂玉门晓。塞上春光好“来赞扬左宗棠指挥人们在玉门关外种植杨柳,显然就是由此而来。

左宗棠精神可佳,但也拗不过大自然的规律,杨柳终究未能在玉门关外繁殖起来,而适于沙漠地带生长的胡杨等植物形成的覆盖面,近几十年来倒因开荒、过度放牧等人为的因素受到破坏,失去植被的保护,地面更是要大风起兮沙飞扬了。

沙漠是提供沙尘暴的物质基础,地面裸露和气温的冷热剧变,使这里的岩石比别处更快地崩裂瓦解,成为碎屑,在地质学中,按它们直径的大小分成等级,依次称之为砾(大于2毫米),沙(2-0.05毫米),粉沙(0.05-0.005毫米)。黏土(小于0.005毫米)。较粗的沙砾,风力稍有减弱就掉下来了,只有那些黏土和粉沙颗粒,才能被风带到远处,而细微的黏土颗粒可以悬浮在大气中久久不坠,几天前北京人感受到的沙尘,还飘到了美国上空呢。因此落在北京人脸面上的沙土,恐怕有相当多是本地和附近地区刮起来的。

黄土是属于粉沙一类,它能被带出沙漠,但吹走不远,便在沙漠附近堆积起来,我国黄土高原就是紧靠着沙漠分布(将右侧上第二、第三图合起来看,便能看出这种形势)。

奇怪的是,在世界其他地方的沙漠周围极少这种现象,连黄土也罕见。难怪一个多世纪前,德国地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看到我国黄土地区的景色要大为惊叹,下面是他为怀庆府(今沁阳)附近的黄土构成的河岸所作的素描。(据1877年柏林出版的李希霍芬:《中国》卷1,页60)

李希霍芬首次向世界报道了中国的黄土,并提出了这些黄土主要是风带来的堆积物的说法。而后对于这黄土的成因,学者们争论得很热烈,有些人不同意李希霍芬的解释,认为它很可能是岩石就地风化的产物,或是流水搬来,等等。

现在许多地学家还是倾向“风成说”。如此巨大的黄土堆积,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只有根据这块土地的历史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我赞成我的老师王荫之(1911-1976)先生的观点:他在1957年留下的著作《中国地质史料》中说:“这个问题(指黄土的成因)已经将近百年了!现在看来还是个问题。从我国历史记载来看,应该是早已解决了的问题。在1287年的一次大雨土,就有七八尺厚。象这样的雨土方式有过二三十次,就解决了黄土的成因问题。”王先生在中国的古籍里面,查到了107次。并从而发现,而各个时期记载的雨土次数相差很大,则可能反映着当时气候的干湿,雨水多,沙土被大量刮起来的机会就少了。

中国历史记载中的“雨土”,按其记述,就是今天的沙尘暴:天空黄雾四塞,沙土从天而降如雨。雨土的地点主要在黄土地区及其附近,也是一种佐证。1287年即元朝至元二十四年,外蒙古地区“雨土七昼夜,没死牛畜”(元史/五行志)。牛这样大的牲口也被掉下来的土掩埋了,这次沙尘暴的规模之大,可想而知。古人把这类事情看作奇异的灾变现象。那时人们相信“天人感应”,如晋代张华编的博物志中就记有:“夏桀之时,为长夜宫于深谷之中,男女杂处,十旬不出听政,天乃大风扬沙,一夕填此空谷”其警世之意甚明。因此有些大的事件,在正史中也会记上一笔。

摆在地球历史的长河中来看,沙尘暴在现在被称为中国这块大地上出现已久。要不何来此黄土高原,黄土层厚达几十米最多到近四百米。而且在五台山、太行山等华北的许多山的顶上都有黄土堆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16
应该是沙,笔误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8-16
其实呀,这已经不重要了。你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也可以记两种。黄沙更直白,黄河更夸张。
第3个回答  2010-08-16
黄河远上白云间
第4个回答  2018-03-13
应该是黄沙远上白云间,家里有本1946年版的《唐诗三百首解析》,里面印刷的就是“黄沙远上白云间”。竺可桢在《物候学》一书中谈及此诗,认为是后人改的。
相似回答